坚持正确二战史观 维护历史公平正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14:47 4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并阐释了“正确二战史观”的重大命题。202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于访俄前夕在《俄罗斯报》上发表了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其中指出:“我们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中国、苏联分别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是抗击日本军国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并阐释了“正确二战史观”的重大命题。202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于访俄前夕在《俄罗斯报》上发表了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其中指出:“我们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中国、苏联分别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主义的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坚持正确二战史观,是守护历史真相的基本要求,更是维护历史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关乎国际秩序的价值基石、关乎人类社会的道义担当。只有坚持正确二战史观,才能真正厘清历史真相,抵御虚无叙事,捍卫战后国际秩序。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必须明确战争性质,把握正义与非正义的根本分野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全人类抵抗侵略、捍卫自由的正义行动,是压迫与反压迫、奴役与反奴役的殊死斗争。法西斯扩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浩劫,数千万无辜生命在炮火中消逝,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被践踏。在这一背景下,包括中国、苏联在内的全世界正义力量团结在一起,正义与非正义的界线清晰而不可动摇。任何试图模糊侵略者与受害者、颠倒责任与牺牲的论调,都是对历史正义的亵渎。反法西斯战争之所以被历史铭记,就在于它不仅是军事对抗,更是人类文明守护自我的集体斗争。因此,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必须以正义为本位,以反侵略为准绳,坚决抵制任何翻案与虚无倾向。

但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美化法西斯、篡改历史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国家将二战时期的法西斯合作者包装成“民族英雄”,日本右翼势力鼓吹“受害者论”,刻意回避其侵略战争责任。这类虚无叙事的本质,是消解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篡改集体记忆。如果任其蔓延,不仅伤害战争受害者的尊严,更会动摇以反法西斯胜利为基石的国际秩序。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代国际舆论中的泛起,反映了某些国家企图以重新解释历史来谋求现实政治利益。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就是要揭穿这些伪装,重申侵略责任不可推卸、受害者牺牲必须尊重的铁律,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守护历史的公平正义。唯有如此,才能使后人从真实的历史中汲取道德警醒与价值力量,而不是被虚假叙事所误导。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必须尊重受害国人民的巨大牺牲,打破“西方中心论”叙事垄断

长期以来,部分西方学界过度强调欧洲战场的重要性,轻视亚洲特别是中国战场的历史地位。这种片面史观既有学术上的失衡,更是价值上的不公。二战是全球性战争,胜利是全人类共同的成果。

历史事实不可否认。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开辟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并取得了最终胜利。中国人民付出了超三千五百万军民伤亡的惨烈代价,长期牵制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没有中国战场持续的抵抗,就不可能有欧洲战场的相对减压。中国人民的牺牲不仅是民族独立的代价,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支撑点。这种历史牺牲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弱化、抹去中国作用的言论,都是对历史公平的背离。

坚持正确的二战史观,必须恢复历史的全景呈现,让人们在全球记忆中牢固确立中国及其他受害国的地位,让鲜血与生命凝结的牺牲得到应有的公正铭刻,确保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贡献都能在世界叙事中得到应有位置。唯有如此,才能让二战史研究真正超越狭隘的地缘叙事,走向全人类共同记忆的建构。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必须捍卫战后国际秩序的合法性,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公平、正义、合作方向发展

联合国的建立与国际法的确立,正是以二战胜利为历史前提。联合国宪章明确确立了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基本原则,这是二战历史正义的制度化成果。然而,当下国际关系中,一些国家推行单边主义与强权政治,破坏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甚至试图通过重构叙事来淡化自身责任、抹黑他国贡献。这不仅是对现实国际秩序的破坏,更是对历史公平正义的再度冲击。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就是要坚守以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与强权逻辑,确保二战的正义精神在当代世界得到延续。换言之,坚持正确二战史观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当下与未来的责任担当,是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公平、正义、合作方向发展的重要保障。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更关乎当下国际关系的现实责任。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战争与冲突并未远去。二战经验昭示人类:侵略扩张必须被抵制,强权逻辑必须被警惕。坚守正确二战史观,不仅是捍卫中国自身的历史权益,更是为当今世界和平与公正秩序提供思想支撑。因此,坚持正确二战史观,是构建国际秩序的现实要求,更是对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庄严回应。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既是对历史真相的尊重,也是对历史公平正义的坚守。坚持正确二战史观,我们的学术界与舆论界要共同承担起历史守护责任。学术研究必须以证据与理性为根基,史料发掘与口述史整理应成为学界的重要任务;公共传播则需在国际舞台上传递真实的二战叙事。历史正义不仅依赖学术论证,更需要教育、影视、纪念等多重形式将其固化为集体记忆。唯有如此,正确二战史观才能真正成为国际共识,发挥深远的道义力量。特别是在信息传播高速化的今天,更要注重利用新媒体和数字化平台,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话语表达体系,让真实的历史记忆在全球语境中更加可见、可感、可信。

【永远的铭记】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让抗战精神永续传承

【永远的铭记】铭记历史,为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永远的铭记】深刻理解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光明网专论·永远的铭记】汲取伟大抗战精神蕴含的力量 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永远的铭记】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伟大作用

【永远的铭记】践行“三大全球倡议”,携手共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永远的铭记】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勇担新时代使命

【永远的铭记】砥柱中流聚民心:中国共产党引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担当

【永远的铭记】赓续伟大抗战精神,铸魂培育时代新人

【永远的铭记】伟大抗战精神永放光芒

【永远的铭记】用伟大抗战精神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挺膺担当

【永远的铭记】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斗前行的强大力量

【永远的铭记】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永远的铭记】抗战家书里的抗战精神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