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氏姐妹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1 06:38 1

摘要:到了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和浦安修之间的夫妻感情才产生了裂痕。1962年,彭德怀的“八万言书”再遭批判,并彻底摧毁了浦安修的精神世界,也摧毁了这个已经脆弱的家庭。在来自多方的高压之下,浦安修不愿再继续承受,她提出了离婚。

悔不当初

© 徐敏|文

在左权女儿左太北的记忆中,知识分子出身的浦安修是不会做家务的,她唯一做过的一顿饭,是连米带菜煮成的一锅混合饭。

饭做好后,还请了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来一起吃。彭德怀一边吃一边直夸“好吃、好吃”。

左太北说,彭伯伯在家里从来不大声说话,对浦阿姨总是百依百顺。这和外面传说的彭德怀脾气大、爱骂人完全两样。

到了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和浦安修之间的夫妻感情才产生了裂痕。1962年,彭德怀的“八万言书”再遭批判,并彻底摧毁了浦安修的精神世界,也摧毁了这个已经脆弱的家庭。在来自多方的高压之下,浦安修不愿再继续承受,她提出了离婚。

此时的彭德怀,最需要家庭的支持,当然不愿离婚。但我自横刀立马的个性,又使他绝不希望妻子勉强自己。他试图用吃梨来挽救濒临绝望的婚姻。

他请侄女带信约妻子见面,同时将一个削皮的梨一分为二。他对浦安修说,民间以分梨寓意“分离”,如果她执意要离,就吃了自己的一半。如果不吃,则婚姻仍在。

那一刻,彭德怀多么希望浦安修不要吃梨。然而女人只是犹豫了一下,就拿起自己的一半,咬了一口。

彭德怀见状,站起身来,一言未发,把自己的半个梨扔进纸筐,便默默地走出了房间。

浦安修回到北师大后,将离婚报告通过组织交了上去,杨尚昆收到后转给了周恩来,周恩来交邓小平处理。邓小平批示说:“这是家务事,我们不管。”

这件事就一直拖了下来,最终也没有办理离婚手续,所以从法律关系上说,两人仍是夫妻,浦安修还是彭德怀的妻子。

但两人从此分居,不再见面。甚至彭德怀临终时,想要见浦安修一面,托侄女转告婶婶,也被拒绝。

彭德怀平反后,浦安修也随之恢复了北师大党委副书记的职务,并在1979年出任中纪委委员。一天她去张闻天家看望刘英大姐,刘英说:“彭老总临终时你应该去看看他,不去是不对的,夫妻一场,这点感情不能没有。你看我和闻天,要死要活都在一起,绝不分开。”

一番话令浦安修无地自容。

为减轻内心的自责,她将晚年的大部分精力用来整理彭德怀的遗著,并为受彭德怀冤案牵连的部下四处奔走,平反昭雪。

相比妹妹,浦熙修对于自己的动摇,就永远无法补救了。

在浦氏三姐妹中,浦熙修名气最大,是抗战时期大后方新闻界的“四大名旦”之一。抗战胜利后,她更是以披坚执锐的勇气,揭露和批判国民党的腐败和政策。

1948年11月16日深夜,浦熙修因屡次尖锐批评当局,被宪兵司令部逮捕入狱。1949年1月,罗隆基找到他的留美同学,时任总统府秘书长的邱昌渭,手持代总统李宗仁的名片,将浦熙修保释出狱。

因为她的这段光荣历史,新政权建立时,浦熙修被邀请出席开国大典。毛泽东居然也知道她坐牢的经历,一见到她便说:“你是坐过班房的记者。”这话在浦熙修听来,无疑表示了极高的赞誉。

1949年10月1日,浦熙修(右)与演员白杨在天安门城楼上

曾经,有十年时间,浦熙修与罗隆基过从甚密。两人惺惺相惜,一度好到谈婚论嫁。但因为家人反对,只好斩断情丝。尽管罗隆基受新政权优待,官居森林工业部部长,行政4级,但仍被浦家人认为是“资产阶级政客”,反对她与这种人搭上关系。反对最激烈的是妹妹浦安修,她希望二姐同共产党员结婚。浦熙修的两个孩子也站在了小姨妈一边,反对罗隆基进入他们的家庭。

进退两难的浦熙修,最终听从了妹妹的劝告,选择了分手,她对罗隆基说:“我们还是朋友。”当然,浦熙修所说的朋友,和一般意义上的朋友截然不同。

纵然是这样的关系,当1957年反右运动来临,一切都变得出乎寻常的脆弱。原本亲密无间的情侣,竟突然倒戈相向,落井下石,令人瞠目结舌,也同时彻底改变了彼此的人生。

为求自保,她站了出来,用她一贯犀利的语言检举揭发罗隆基,称他“是只披着羊皮的狼"。她的批判,句句精准,直击要害,给了同居十年的罗隆基以致命一击!

但最终仍难逃一劫,两人双双被划为右派。

这件事造成的内伤是深刻的。此后,一贯“硬气”的浦熙修变得判若两人,她缩小了自己的活动圈子,不愿过多露面,见到熟人会主动“躲着走”。

在女儿心目中,浦熙修曾经是个性格很开朗的人。但在打成右派后,她思想苦闷,无法平静,烟抽得越来越厉害。1959年,浦熙修被摘去右派帽子,分配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辑《文史资料选辑》,不再从事早已名存实亡的记者工作。对此,浦熙修自我解嘲地说:“新闻记者当不成了,只能当旧闻记者。”

女儿袁冬林回忆说,在当年反右的背景下,浦熙修除了承受大会小会的批斗,亲人们也在逼她,逼她拿出日记,逼她深刻检讨,帮助她查找材料,帮助她上纲上线,督促她揭发罗隆基的罪行。浦熙修的交代材料,有些并非是她的原话,而是大家帮助的结果。这其中就包括大姐浦洁修的“帮助”,女儿袁冬林也帮着翻箱倒柜寻找材料。用袁冬林的话说,“当时大姨比较厉害”,说明大姐的帮助,显然不仅仅是查找材料而已。浦熙修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曾经想要以死抗争,但在女儿的监视下没有做成。即便如此,她和罗隆基还是彻底断绝了往来。1965年,罗隆基去世,而此时的浦熙修自己也得了直肠癌,来日无多。

随后文革爆发,浦熙修再次遭到批斗,此时亲人要么不在身边,要么怕受到牵连,而主动与她划清界限。她一个人孤独地躺在医院急诊室的走廊里,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在一片狂热的喧嚣声中,孤独地离开生活了60年的人世,“身旁没有一个亲人”。

参考资料:

《左太北:彭伯伯在家从来不大声说话》

袁冬林《回忆我娘浦熙修》

姚芳藻《浦熙修与罗隆基》

来源:阿亮历史OPTZ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