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芋泥蛋黄月饼这事,说破天了也就一口下去的事,可偏偏它能把大人小孩搅合得跟世界杯决赛一样。
芋泥蛋黄月饼这事,说破天了也就一口下去的事,可偏偏它能把大人小孩搅合得跟世界杯决赛一样。
安安直播间刚喊“第二批月满九州月饼上线”,我手机差点掉地上。
库存?
只剩两块孤魂野鬼,连老爸都不屑于动筷。
你说,这不是生活的调味剂,是什么?
中秋节还没到,家里月饼早就被扫荡一空,我妈还振振有词地说“现在吃新鲜,过节再买”,你信么?
我可不敢再冒险。
抢月饼这事,手慢无,和春运抢票一个德行。
其实芋泥蛋黄和蛋月烧、绿豆沙,早就不是单纯的零食,它们在我家地位,堪比年夜饭上的红烧肉。
每次家里拆月饼盒,动静都像分赃大会。
芋泥蛋黄永远是第一个消失的,蛋月烧和绿豆沙紧随其后。
剩下的五仁、豆沙、莲蓉,常常孤独到发霉。
你说月饼是节日的象征,可在我家更像一场味蕾的竞技赛,口味鄙视链肉眼可见。
真有人能对五仁月饼动心?
我反正是做不到。
前两天刷到一条数据,芋泥蛋黄和蛋月烧的下单量直接干翻其他口味,绿豆沙也混得风生水起。
月满九州这牌子,真会玩,九种口味轮番上阵,像极了选秀综艺。
可惜,这三款“顶流”永远断货最快。
预售页面一秒变战场,弹幕飘满“还有芋泥蛋黄吗?”
。
平台流量、品牌销量、主播人气,全靠这些顶流撑场。
别看直播间热热闹闹,真正能抢到的,都是手速党。
剩下的,只能靠情怀和眼泪过节。
小时候对月饼没什么感情,觉得腻得慌。
谁成想,长大后倒是被那一口芋泥蛋黄治得服服帖帖。
去年中秋,家里堂兄妹一桌人,月饼一拆开,芋泥蛋黄瞬间见底,连绿豆沙都被小侄子藏进了书包。
剩下的莲蓉和五仁,到了第二天还在桌上打转。
谁能想到,为了那一口月饼,家里人能暗自“斗智斗勇”到这个程度。
成年人嘴上说“月饼无所谓”,到了节前照样抢成一锅粥。
你以为自己能掌控节奏,其实早就被算法安排得明明白白。
说到这,难免想到前几年某品牌月饼断货,微博热搜直接爆了。
数据摆那儿,2023年预售场次点击量突破7万,芋泥蛋黄和蛋月烧的销量比同类高出一倍还多。
消费主义的戏码,连月饼都逃不过。
你以为自己是买月饼,其实是和一群网友抢心理安慰。
节日还没到,预售先来一波焦虑。
抢不到的,开始怀疑人生,抢到的,也不过多吃了两块,撑死多了点满足感。
有时候我会琢磨,月饼这玩意儿,到底是舌尖上的团圆,还是成年人的自我安慰剂?
你说今年明星带货带得火,其实背后是平台和品牌的“暗流涌动”。
杨紫、肖战嗑芋泥月饼,粉丝冲榜,销量飞起。
网友们看热闹不嫌事大,“芋泥蛋黄必须买,买不到就像丢了钱包”。
有时候我怀疑,这种集体狂欢是不是某种都市焦虑的出口。
节日的仪式感,最后都变成物流快递单上的数据。
月饼抢购的热潮,掺杂着点社会学味道。
大牌主播直播间一声令下,弹幕炸了,库存秒光。
平台比拼流量,品牌争销量,消费者就像夹心饼干,左右为难。
你以为自己精明,其实不过是算法里的一串数字。
抢月饼像抢限量球鞋,抢到就炫耀,抢不到就阴阳怪气。
话说回来,月满九州如果真能把芋泥蛋黄、蛋月烧、绿豆沙拼成一块三合一,估计连王思聪都得抢破头。
可惜,商家精着呢,永远只给你“差一步”的选择。
成年人世界的残酷就在这:你以为“生活掌控在自己手里”,其实连月饼口味都做不了主。
你说月饼是不是一种情绪调味剂?
也许是吧。
抢到喜欢的口味,像熬过加班拿了个小红包,心里舒服。
抢不到,也不会天塌地陷。
反正,节日总得有点仪式感。
你要问我,月饼值不值?
不如问问自己,什么时候开始连“期待”都变成一种奢侈。
说到底,抢月饼这点事儿,和成年人的小九九一样,看似无足轻重,其实都藏着点自己都说不清的执念。
写到这,手机又推送一条:安安直播间库存告急。
哈,芋泥蛋黄又要成绝版了。
你还在等什么?
评论区见,聊聊你的月饼鄙视链,顺便看看今年你是手慢党,还是偷吃党?
今年的中秋,谁能守住最后一块月饼,咱们拭目以待。
来源:下弦Y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