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转运蛋白介导的杀虫剂抗性机制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7 13:06 1

摘要:日益严重的害虫抗药性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探究ABC转运蛋白介导的杀虫剂抗性机制已逐渐成为毒理学研究的焦点。近日,NPP杂志在线发表了沈阳农业大学杨雪清教授团队撰写的综述文章。该文系统阐述了ABC转运蛋白在介导杀虫剂抗性中的核心作用,综述了多个ABC转

日益严重的害虫抗药性问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探究ABC转运蛋白介导的杀虫剂抗性机制已逐渐成为毒理学研究的焦点。近日,NPP杂志在线发表了沈阳农业大学杨雪清教授团队撰写的综述文章。该文系统阐述了ABC转运蛋白在介导杀虫剂抗性中的核心作用,综述了多个ABC转运蛋白亚家族基因与有机合成类和Bt类杀虫剂抗性密切相关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抗性机制研究已从基因表达层面拓展至表观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及蛋白结合转运等多个维度。

ABC转运蛋白是长期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高度稳定的跨膜转运蛋白家族,广泛分布于所有真核和原核生物中。ABC转运蛋白借助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实现多种无机、有机化合物的跨膜运输(图1)。昆虫ABC转运蛋白在应对生物体毒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其第III阶段解毒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毒化合物被跨膜转运后,经解毒或消化器官外排至体外,从而更加直接并且迅速地防止有毒物质对昆虫产生毒性。

图1 ABC转运蛋白底物转运示意图

本文系统总结了昆虫ABC转运蛋白的研究方法(图2),包括:昆虫基因组筛选与qPCR比较抗/感品系基因表达;ATP酶活性与荧光底物转运测定其功能;利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外源表达、RNAi/CRISPR-Cas9基因编辑(尤其是鳞翅目)及转基因果蝇验证特定蛋白功能;应用广谱或亚家族特异性抑制剂探究转运作用。基于Alphafold 3.0亦可进一步对ABC转运蛋白及其复合物的三维结构进行预测分析,以期更深入地理解其底物识别与转运过程,为深入理解底物识别与抗性机制提供支持。

图2 ABC转运蛋白研究方法

昆虫ABC转运蛋白在杀虫剂抗性中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随着田间抗性的加剧,研究发现其上调表达与多种杀虫剂(如大环内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新烟碱类、双酰胺类等)抗性相关(表1)。ABCB亚家族几乎参与了所有种类的有机合成类杀虫剂抗性。苏云金芽孢杆菌(Bt)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杀虫剂,研究发现ABCC2在介导Bt Cry蛋白抗性中起核心作用,其机制与有机合成类杀虫剂相反,常表现为蛋白表达下调或结合位点突变。除ABCC2外,ABCC3ABCA2ABCB1MDR1)也被发现参与Cry抗性。值得注意的是,ABCB1在抗性中呈现“双向调控”:下调介导Bt抗性,而上调则介导合成类杀虫剂抗性,反映了昆虫应对多类型毒素的复杂适应策略。未来需结合多组学深入解析其调控网络,以制定靶向防控策略延缓抗性。

表1 昆虫ABC转运蛋白介导的有机合成类杀虫剂抗药性概况

真核生物通过转录因子与启动子区顺式元件的互作,精密调控ABC转运蛋白基因表达,从而介导杀虫剂抗性。关键调控通路包括:MAPK通路(如小菜蛾中FOXO驱动MAP4K4上调,经磷酸化FTZ-F1调控ABCC2/3;Cry1Ac亦可经MAPK/POUM1调控ABCG1)、CncC/Keap1通路(赤拟谷盗、马铃薯甲虫中CncC正向调控ABC转运蛋白基因)及锌指蛋白调控(棉蚜中CF2-II负向抑制ABC转运蛋白基因,其抗性品系低表达导致靶基因上调)。这些调控网络使昆虫能够差异调控不同ABC亚家族的表达,实现高效解毒并增强适应性。

图3 ABC转运蛋白的转录调控机制

此外,ABC转运蛋白还被发现能够参与昆虫表皮角质层的合成与重塑过程,进一步影响杀虫剂的穿透效率。这些发现不仅揭示了ABC转运蛋白在抗药性形成中的多重作用,也为未来害虫抗药性治理提供了新的策略。然而,当前研究仍存在以下局限:多聚焦于单一ABC蛋白、分子机制不明、缺乏对特定蛋白底物跨膜转运效率的精确测定。未来需突破定量分析的技术瓶颈,系统解析其调控网络,为抗性治理和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青年教师吕云彤讲师为论文第一作者,杨雪清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王鹏程魏子涵参与了本项研究。本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D1400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402435)和辽宁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4JH3/50100027)的资助。

来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