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好荣佳作欣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13:34 1

摘要:熬过了漫长而又沉闷的冬日,春风终于带着春的讯息,轻柔地降临广饶县的东北部。这风,不似夏日狂风那般热烈张扬,也不像冬日寒风那般凛冽刺骨,它是丝丝缕缕的温柔,是细腻无声的轻抚,悄无声息地拂过这片土地的每一寸角落。干枯的草木像是收到了来自远方的神秘召唤,从沉睡中慢慢

广饶春韵,心之新程

文/燕好荣

熬过了漫长而又沉闷的冬日,春风终于带着春的讯息,轻柔地降临广饶县的东北部。这风,不似夏日狂风那般热烈张扬,也不像冬日寒风那般凛冽刺骨,它是丝丝缕缕的温柔,是细腻无声的轻抚,悄无声息地拂过这片土地的每一寸角落。干枯的草木像是收到了来自远方的神秘召唤,从沉睡中慢慢苏醒,怯生生地探出嫩绿的尖芽,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僵硬的泥土也在春风的润泽下逐渐松软,散发着温润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大地的复苏。广饶县东北部从寒冬的沉睡中缓缓苏醒,万物复苏的景象如同一场盛大的演出,让整个世界都被生机与希望填满。而我,也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节,带着全新的感悟与期待,开启了人生新的旅程。

大病初愈的我,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往日的活力,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康复过程中的疲惫与艰辛。但内心,却被一种重获新生的喜悦与感恩填满。曾经在病床上的日子,每一分每一秒都被病痛无情地纠缠,那种无助与绝望,如同黑暗的深渊,让我几近窒息。无数个夜晚,我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满是对健康的渴望。而如今,看着窗外的世界从银装素裹渐渐变得绿意盎然,我心中涌动着对生命的敬畏与感激。这场大病像是一场可怕的噩梦,却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也让我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期待,期待着能再次尽情拥抱生活的每一个美好瞬间,去感受阳光的温暖、微风的轻抚。

援疆的岁月,是我生命中一段独一无二、难以忘怀的旅程。那里广袤无垠的沙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那是一种雄浑而又壮阔的美;湛蓝如宝石般的天空,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仿佛能容纳世间所有的烦恼;热情好客的各族人民,用他们的淳朴与善良,温暖了我的每一个日子。在那里,我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参与建设、传递知识,收获了满满的成长与感动。如今,援疆结束归来,我带着沉甸甸的回忆和对那片土地深深的眷恋。踏上家乡的土地,熟悉的乡音在耳边响起,熟悉的街道映入眼帘,一种温暖的归属感涌上心头。然而,那些在新疆的日子,那些与沙漠、蓝天、各族人民共度的时光,又时常在脑海中浮现,让我感慨万千。这种复杂的情感,就像一首交织着思念与归属的乐章,在心中奏响,久久回荡。

春节后第一天上班,这个特殊的日子总是带着别样的情绪,如同打翻了调味瓶,各种滋味在心头交织。激动,是因为新的一年有新的开始,有无限的可能在前方等待,每一个新的工作日都像是一扇通往未知的门,充满了诱惑与挑战;欣喜,是能再次和同事们相聚,一起为工作奋斗,熟悉的默契与团队的协作,让工作充满了乐趣;而忐忑,则是对未知的担忧,担心自己能否快速适应工作节奏,能否在新的一年里取得进步,担心自己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辜负领导与同事的期望。当我踏入单位的那一刻,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同事们亲切的笑脸,让我那颗忐忑不安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仿佛找到了熟悉的港湾。

走进广饶县东北部的田野,大片大片的油菜花肆意绽放,像是大自然打翻了金色的颜料盘,浓郁的金黄一直延伸到天际,仿佛要与蓝天相接。微风拂过,油菜花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低声细语,诉说着春日的美好;又像是在演奏一首生命的赞歌,歌颂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每一朵油菜花都昂着头,尽情地舒展着花瓣,它们在春日里努力生长,不畏风雨,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执着。看着这片灿烂的油菜花田,我不禁思绪万千。曾经在病床上的挣扎,就像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方向,而如今站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田野里,阳光洒在身上,暖在心底,我深深感恩这份失而复得的健康,也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生。

不远处的河流,也在春日的感召下解冻了。河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能看到水底圆润的沙石和摇曳生姿的水草,它们在水流的轻抚下,像是在跳着优美的舞蹈。水中的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时而相互追逐嬉戏,时而猛地跃出水面,溅起晶莹的水花,为这春日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泼。这条河流,就像我援疆归来后的心境,平静中带着波澜,既有回归家乡的安稳,又有对过往经历的回味。在新疆的日子里,我经历了许多挑战,也收获了许多成长。如今回到家乡,这条河流就像一条情感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我明白,无论走多远,家乡永远是我心灵的港湾,是我永远的依靠。

窗外的柳树已经抽出了嫩绿的新芽,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舞,宛如灵动的绿丝带,又似少女的发丝,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仿佛在向我诉说着春天的故事,讲述着生命的轮回与希望;又像是在欢迎我回归工作岗位,给予我鼓励与支持。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就像这春天的柳树,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每一片嫩绿的叶子都像是一个新的希望。虽然心中还有忐忑,但看着这生机勃勃的柳树,我告诉自己,要像它一样,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努力向着阳光生长,不辜负这美好的春光,不辜负自己的人生。

在这个春天里,广饶县东北部的每一处景色都承载着我的情感,它们是我内心世界的外在映射。我在这春日的美景中,感受着生命的轮回与希望,带着大病初愈的感恩、援疆结束的成长、春节后上班的期待,坚定地迈向未来的日子。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春天,有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像这春日里的万物一样,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拾棉花,那些年的记忆

文/燕好荣

在鲁北那片广袤的土地上,每当秋风起,棉花白,便是我心中最温柔的记忆。那时的天空高远而湛蓝,云朵洁白如棉,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这片土地铺就的锦缎。那是农村联产承包制后的几年,农民们的干劲如同秋天的棉花一样,饱满而充实。

父亲是个地道的农民,皮肤被阳光晒得黝黑,双手布满了厚厚的老茧。每当棉花成熟的季节,他总是早早地起床,站在院子里,望着那片白茫茫的棉田,眼神中闪烁着期待与希望。他会用那双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说:“娃啊,今年的棉花长得真好,咱家的日子又有盼头了。”

两个哥哥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年轻力壮,干起活来从不惜力。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满大地,他们便已肩扛麻袋,手执竹篮,踏上了前往棉田的路。他们的背影在阳光下拉长,显得那么坚定而有力。大哥总是走在前面,不时回头对二哥说:“老二,加把劲,今天咱得多拾点,给爹娘买个好电视。”二哥笑着应和,两人一前一后,步伐矫健,仿佛有使不完的劲。

两个姐姐则是家里的贤内助,她们心灵手巧,不仅能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还能在拾棉花时展现出不输男儿的身手。她们穿着碎花布衫,头戴遮阳帽,腰间系着装满棉花的麻袋,一边拾棉花,一边哼唱着鲁北的民谣,那歌声清脆悦耳,给沉闷的劳作增添了几分乐趣。

大侄女那时还是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她虽然力气不大,但拾棉花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她总是跟在我身后,模仿着我的动作,小手灵巧地摘下一朵朵洁白的棉花。每当她拾满一小篮,就会兴奋地跑到我面前,炫耀她的成果:“叔叔,你看,我拾了好多呢!”我会笑着摸摸她的头,夸奖她能干,她的脸上便会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如同盛开的棉花一般纯洁无瑕。

拾棉花的日子是艰辛的,但也是充满欢乐的。每天从早到晚,我们一家人在棉田里忙碌着,汗水浸湿了衣衫,但心中却充满了收获的喜悦。那时的我们,仿佛与这片土地融为了一体,共同呼吸着泥土的芬芳,感受着生命的律动。

记得有一次,天空突然下起了绵绵细雨,我们赶紧收拾工具,准备回家。可就在这时,父亲却坚持要继续拾棉花。他说:“这雨不大,咱们赶紧把这一片拾完,不然被雨水打湿了就可惜了。”我们拗不过他,只好跟着他一起冒雨拾棉花。雨水打湿了我们的头发和衣服,但我们却毫不在意,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多拾一点,再多拾一点。

那时的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每当夜幕降临,我们便会围坐在院子里,数着一天下来拾到的棉花,计算着能卖多少钱。父亲会拿出一瓶老酒,和哥哥们一起品尝,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母亲则会端出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饭菜,我们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享受着家的温馨和甜蜜。

拾棉花的日子里,我们也经历了许多矛盾与挣扎。有时,因为劳累过度,我们会感到身心疲惫,想要放弃;有时,因为意见不合,我们也会发生争执和矛盾。但每当这个时候,父亲总会用他那深沉而坚定的声音告诉我们:“孩子们,咱们是农民,土地就是咱们的根。只要咱们勤劳肯干,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他的话如同一股暖流,温暖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重新找回了前进的动力。

在拾棉花的季节里,鲁北的田野上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农民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汗水,编织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那是对生活最真挚的热爱和向往。

那时的鲁北,天是那么蓝,云是那么白,棉花是那么美。每当回忆起那段时光,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无限的感慨和怀念。那时的我们虽然物质条件并不富裕,但我们的精神世界却是那么充实和丰富。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用汗水和欢笑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如今,岁月如梭,时光荏苒。我已经离开了那片熟悉的土地,但那些关于拾棉花的记忆却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每当秋风起时,我总会想起那片白茫茫的棉田和那些勤劳朴实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鲁北劳动农民的精神面貌——勤劳、勇敢、坚韧不拔。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行,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和奋斗。

“拾棉花,拾棉花……”这句熟悉的歌谣在我心中轻轻响起,它如同一首悠扬的田园诗,让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秋天。那时的我们虽然年轻稚嫩,但我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如今的我虽然已经长大成人,但那段关于拾棉花的记忆却如同珍宝一般被我珍藏心底,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燕好荣,男,本科学历,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教师,正高级教师,从教30年,爱好写作。

来源:诗词荟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