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九大名曲送给你,平心静气,减压放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1 03:07 1

摘要:中国古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距今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被誉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

中国古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距今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被誉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

古琴在音色上,没有二胡的泣不成声,但更多的是委婉缠绵;没有古筝的嘹亮欢畅,但看到的是和平与从容;与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盘式直接了然不同,它更细腻、更内敛。

它和雅而高贵,幽远而安静,万物都很清淡,但又缓慢地浸染在人们的心灵中,使人们摆脱浮躁与喧嚣而归于无上的自然。

1

《 流 水 》

春秋战国时代的《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叹道:“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我所思啊!”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

后来在《吕氏春秋》中还记载着: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

《 广 陵 散 》

这首古琴曲曲调比较激昂,在其身后,有聂政、嵇康两典故。这首歌首见于东汉蔡邕《琴操》中:聂政之父是韩王铸剑时,因未能按时送达而遇害。因此,聂政成为遗腹子。成长中聂政遇仙人于深山,习鼓琴之绝,亦精通易容术。

一天聂政在闹市鼓琴,“观者成行,马牛止听”。韩王听后立即召见聂政,命聂政当众鼓琴。聂政取出琴中藏匿的剑,刺杀了韩王,为父报仇。这个故事被蔡邕取名为“聂政刺韩王”。

聂政时代大约六百多年后,西晋一位才智超绝的人物,使《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此人就是“竹林七贤”中最有影响力的嵇康。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上刑场时弹奏了此曲。

3

《 平 沙 落 雁 》

此曲描写了雁群降落前在空中盘旋顾盼的情景。据说明朝饱受内忧外患困扰,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此曲“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以示儒家倡导的“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此后,这首歌中的声音与曲外之意包含着怀才不遇想取功名的鼓舞,也包含着因言获罪退隐山林的安慰。

4

《 潇 湘 水 云 》

《神奇秘谱》解题中说,作者“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其时元兵南下,文人相率南迁。郭沔定居湖南南部衡山附近。

云水奔腾之景,勾起了他热爱祖国山河、感怀时势飘零、想看隐遁生活的情结。这首歌就应了此景。

5

《 醉 渔 唱 晚 》

《西麓堂琴统》记载这首曲子是陆鲁望和皮日休在松江泛舟时看到渔父的醉歌而创作的。晚唐诗人皮日休创作了《正乐府十首》这样一首人民性很强的作品。至今天下通行的版本相传是张孔山的。

《太音补遗》称此曲有张仲宗词中“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忌昏晓;醉眼冷看朝市闹;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之意。《五知斋琴谱》中认为《醉渔唱晚》为后世隐流所作,亦古调也。与渔歌音同而调异。

此曲实有笑傲烟云、醉乡酣美之意,非尘埃奔走、粗心浮气所能领其趣也。“瓮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聆斯曲亦当作如是解。

6

《 梅 花 三 弄 》

梅花,志气高洁,一直为文人墨客所吟咏。“三弄”指同一曲调重复弹奏3遍。乐曲通过对梅花不畏寒霜坚韧品格的讴歌,赞美了有高尚情操的人们。其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的故事。王徽之被召至东晋首都建康,乘坐船只泊于坞中。

恰巧桓伊在岸上,两人并不相识。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官,却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正是这不期相遇,才导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诞生,后人移植为琴曲。

7

《 阳 春 白 雪 》

传说是春秋时期晋国师旷或者齐国刘涓子所作,“白雪”取自另一种干净、雪竹琳琅之声。其旋律清新流畅,节奏活泼轻盈,形象地展示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盎然的早春景象。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8

《 阳 关 三 叠 》

《阳关三叠》乐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

唐代诗人用了很多诗句对其进行了描述,如李商隐“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

9

《 渔 樵 问 答 》

《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几句“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做古曲《渔樵问答》的妙解。

渔樵耕读是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我国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这四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不同价值取向。如果说耕读面对的是现实,蕴含入世向俗的道理,那么渔樵的深层意象是出世问玄,充满了超脱的意味。

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对追名逐利的鄙弃,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凡尘俗世的羁绊。尘世间万般滞重,在《渔樵问答》飘逸潇洒的旋律中烟消云散。此境界令人叹服。

❖ ❖ ❖ ❖ ❖

如若你现在正心烦意乱、焦虑抑郁,不妨于自然中寻一处安静的角落,播放一首琴曲,点上一支熏香,闭上双眼,在柔和婉转的旋律中,享受宁静、疗愈心灵。

◎本文转自:“复雅古琴”,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大道知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