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春秋假为何探索?九部门发文引发家长焦虑热议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12:31 1

摘要:2025年9月16日,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文,提出要“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消息一出,社交平台瞬间炸锅。有人欢呼:“终于能错峰带娃出游了!”也有人皱眉:“寒暑假本就不长,再拆成四段,作业不还得堆回来?”

2025年9月16日,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文,提出要“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消息一出,社交平台瞬间炸锅。有人欢呼:“终于能错峰带娃出游了!”也有人皱眉:“寒暑假本就不长,再拆成四段,作业不还得堆回来?”

但这次,可能真不一样。

就在几个月前,湖北恩施和广东佛山已悄然试点。春假两天,秋假三天,不调休、不补课,最关键的是——不布置书面作业。学生去哪?不是放羊,而是走进山野、博物馆、社区厨房和田间地头。

在恩施,孩子们清明后放春假,老师鼓励他们去摸溪水里的石头,看蚂蚁搬家,帮家里做饭扫地。有小学生回来写日记:“原来我妈每天炒菜要站半小时,比我写作业还累。”一句话,比十堂劳动课都管用。

佛山的秋假安排在11月中旬,学校联合科技馆、少年宫开放免费实践项目。一个五年级学生跟着非遗师傅学做陶艺,回来跟同学讲拉坯的力学原理,科学课突然变得生动起来。

这些假期不是用来“躺平”的,而是把课堂搬出教室。课本里的植物生长,变成亲手种下的豆苗;历史书上的红军故事,化作一次红色基地的讲解体验。知识从纸上站了起来,走进孩子的呼吸与脚步里。

教育的终点,从来不是试卷上的分数,而是孩子能否真实地感知世界、理解生活。

春秋假真正的意义,或许不是多放几天假,而是提醒我们:学习不该被锁在四堵墙之间。一次错峰出行,一场社区服务,一顿亲手做的饭,都是成长的刻度。

如果你也在纠结假期怎么安排,不妨试试这三步:

第一步,放下“必须学点什么”的执念——让孩子单纯地玩一次;

第二步,选一个离家最近的博物馆或公园,一起去“瞎逛” ——提问比答案更重要;

第三步,留半天,全家一起做顿饭——锅碗瓢盆里,藏着最暖的人间。

别怕假期太短,也别急着填满每一分钟。

孩子记住的,从来不是你教了什么,而是你们一起经历了什么。

这个秋天,或许我们可以试着,慢一点,近一点,真一点。

来源:趣说A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