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天,一条突兀的消息把中外媒体的节奏全给带偏了——英国媒体放话,中国已正式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卫报、金融时报、路透社都发了口风,像是要把这个悬念硬生生抛到台前。
这两天,一条突兀的消息把中外媒体的节奏全给带偏了——英国媒体放话,中国已正式邀请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卫报、金融时报、路透社都发了口风,像是要把这个悬念硬生生抛到台前。
可北京这边很安静,外交部没有官宣,美方也没给出行程单。真有这回事吗?还是有人故意放风,试探水温?现在下结论,太早。可有一点能感到,空气里确实在起变化,中美之间的高层沟通像是到了该有点动静的时候。
另一边,特朗普的火力开到最大。他在自家社交平台喊话北约,要求成员国停买俄罗斯石油,跟上美国对俄的重大制裁。语气很硬,不给台阶。他写得直白,看不到欧洲动作,就别浪费我的时间。紧接着,他把炮口对准中国,建议北约作为一个整体,在战争结束前对中国加征50%到100%的关税。他的解释是,这能促成和平,因为中国对俄罗斯有影响力。
这套逻辑不新鲜,是他惯用的极限施压打法。先把筹码加满,再看对手退多少。彭博社的报道把另一面也摆出来了:他一直推着与普京谈和平,却迟迟不肯追加更重的制裁。局面拖久了,耐心消耗也快。有个细节,他在9月12日的电视采访里承认,谈判暂停之后,自己对普京的耐性在快速流失。这话透口风——他押了很久的牌,没开花。
外交的受挫,还叠加了国内的掣肘。8月29日,美国联邦上诉法院作了一项关键裁定,认定他当年那一揽子的全球关税大多违法,说白了是越权用了国家紧急经济权力法。法庭提醒,总统在没有国会授权的情况下,没法随意设关税。这一锤下去,不只是脸面,还是钱面,企业那边立马有人算账,退税的单子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他很不服气,发了狠话,意思是关税要是被推翻,美国会立刻丢掉巨额投资,国家地位会被砸下去。听着刺耳,更像对内动员。
他想赢一盘大的。俄罗斯方向搞不定,就想把资源抽回到对华竞争上。如果能凭一纸高关税逼来一个新交易,不管是大豆订单、稀土供应,还是技术限制上的松动,都能拿回华盛顿卖政绩。问题在这儿——这回他的靶心瞄到了北约。可北约不是经贸组织,真正管关税的是欧盟和各成员国的政府。欧洲眼前还是通胀压力,制造业血条也在掉。把税率拉到一百这个档位,通胀会不会再点一把火?企业会不会搬仓、转单?欧洲真的会为美国的地缘目标,把自家经济当成筹码?这不是一句话能定的。
外界注意到,中美高层这段时间确实多了些互动的信号。防长对话,美方的战争部长打来电话;外长层面,也有直接沟通。双方语气不再绷到极点,更多是把彼此的关切摊出来说。这种氛围,像是要给下一步留空间。外界还在猜,10月底到11月初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很可能在韩国落地。特朗普放话说自己可能出席。韩方据说已向中方发出邀请函。若是各方都到了首尔,场边会面就有了舞台。这种多边场合见一面,不需要太多前戏,也省掉了双边访问的繁琐礼宾。很多难话题都习惯在这类会议边上开门缝,先把气口通起来。
再看经贸的几根线。国内舆论在谈一件事,中国近期对美国大豆的替代采购力度不小,巴西、阿根廷的货走得很快。美国农户压力不言自明,仓里货一天天老,订单却往南美飞。市场是脚投票,关税、汇率、物流、天气,都会影响最后的船期。还有一条引人注意,中国商务部启动对美国芯片贸易政策的反歧视调查,重点盯向中低端芯片的价格和规则安排。一个背景摆在那儿,很多中低端芯片国产化的进度加速,替代空间在扩大。如果调查最后落到措施上,美方出口商难免受伤。特朗普口口声声要把逆差扳回来,这一来一回,帐面可不见得好看。
军事层面,网上也在传中国搞了一次大规模阅兵,展示新装备。这类消息传播得快,真伪要以权威发布为准,不多做展开。总归一句,军力展示是政治信号的一部分,外界读秒看的是阵势,也是底气。
中方邀请特朗普访华。现在摆在台面上的情况是,外媒放了消息,官方未证实,双方都没给时间表。这种时候最容易出现过度解读。有一种可能,是主动试风向,观察舆论反应和对方接受度;也可能是谈判的一环,先把愿景抛出去,再往回收条件。对特朗普来说,这条线给他提供了一个脱身的机会。他在国内面临的阻力太多,党派对冲、司法压力、预算拉扯,一堆问题堆在案头。对外拿出一笔看得见的成果,能给支持者一个交代,也能争取沉默中间派的耐心。
他需要什么?稀土、农产品、市场入口、技术标准的协同,甚至是执法合作层面的稳定沟通。这些都是可以拿来讲故事的政绩点。那对北京呢?更看重的是公平规则、制裁松绑、科技领域的非歧视、企业名单清理、民航航班增班、签证便利、人员往来恢复,还有最敏感的安全红线别踩。
北约能不能真按他的说法,对中国集体加税?很难。北约是安全同盟,不是经济联盟。欧盟内部的贸易规则复杂到每一个词都要抠,成员国的产业结构差异也很大。德国、法国、中东欧、南欧,对华贸易依赖不在一个量级。把税率一刀切地抬上去,代价会落到谁头上?不只是车间工人,还有通胀中的家庭、贷款吃紧的小企业。更别说世贸框架还在那儿,高税率的法律风险随时会被抓住打。
来源:卢麒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