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白宫4月9日表示,由于中国未撤回关税反制措施,从美国东部时间9日起,将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50%的关税,使得中国商品的总关税税率达到104%,这是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最严厉的一次制裁。当104%的关税高墙轰然立起,全球光伏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场
美国白宫4月9日表示,由于中国未撤回关税反制措施,从美国东部时间9日起,将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50%的关税,使得中国商品的总关税税率达到104%,这是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最严厉的一次制裁。当104%的关税高墙轰然立起,全球光伏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场贸易制裁,掀开了新能源时代产业竞争的新面目。
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加征高额关税,是新能源时代产业主导权的暴力争夺。不同于传统制造业的关税战,光伏产业的特殊属性使得104%的税率成为改写规则的杠杆。在能源转型的全球竞赛中,掌握光伏制造能力已等同于掌握能源主权。美国此举绝非单纯保护本土企业,而是试图通过极端关税政策,强行切断中国光伏技术与全球重要清洁能源市场的连接,为本土制造争取战略缓冲期。这种“休克疗法”式的手段,也暴露了传统能源大国对新能源产业控制权流失的深度焦虑。
关税壁垒正在催生畸形的产业生态。美国本土组件产能7倍暴增的背后,是政府补贴与市场规律之间的激烈冲突。First Solar等企业利润的异常飙升,反映了补贴催生的虚假繁荣——当企业60%的净利润直接来自政府输血时,这种增长实质是政策套利而非市场选择。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高关税+强补贴”的政策组合,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印度、欧盟等主要市场的效仿,可能将光伏产业拖入非理性竞争的泥潭,最终导致全球产业链的碎片化与重复建设。
技术路线的分化暴露出全球光伏产业的深层裂痕。美国企业集体绕开主流TOPCon技术转向PERC和HJT的选择,看似规避专利风险,实则暴露了其制造体系对快速技术迭代的不适应性。这种技术路线的“降维选择”,本质上是通过政策保护换取技术追赶时间的权宜之计。而中国光伏企业早已跨越单一技术路线之争,在钙钛矿叠层、异质结等前沿领域形成技术矩阵。关税壁垒或许能暂时改变市场格局,但无法阻挡技术代差的持续扩大。
这种分裂不仅体现在产品流通环节,更将深刻影响技术标准、认证体系乃至能源安全观。当美国用ALMM认证体系构筑技术壁垒时,中国光伏企业正在将目光投向智能电网、光储融合等更高维度的竞争领域。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能源革命中,104%的关税就像一柄双刃剑。短期看,它确实为中国光伏产品设置了难以逾越的屏障;但长期观察,这种极端保护主义反而暴露出传统能源强国的战略软肋。当技术迭代速度超越政策调整周期,当市场规律终将冲破行政干预,这场围绕关税的攻防战终将演变为新旧产业系统的终极对决。
来源:电气技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