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建中|2025年清明节怀念祭拜父亲诞辰100周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1 07:01 1

摘要:1999年3月份,我执行了一趟多日远程航线。26号出发,从广州到吉隆坡,然后又从吉隆坡到厦门,经北京于29号晚回到广州。只见迎接我的夫人和女儿左胳膊上都箍着黑纱,原来我敬爱的父亲已于3月28日凌晨4:25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逝世,享年84岁。夫人说,她们接到通

图文/欧阳建中

1999年3月份,我执行了一趟多日远程航线。26号出发,从广州到吉隆坡,然后又从吉隆坡到厦门,经北京于29号晚回到广州。只见迎接我的夫人和女儿左胳膊上都箍着黑纱,原来我敬爱的父亲已于3月28日凌晨4:25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逝世,享年84岁。夫人说,她们接到通知后,立即和女儿一起赶到军区总医院,守候在父亲的遗体旁。当天就有许多的将军们来医院看望父亲...。那时候还没有手机,也怕影响我的工作,所以也就没有通知我,父亲就这样悄然无息的从我的生活中离去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这样一句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这话在我父亲身上真是得到了灵验,父亲七十三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但他挺了过去,现在到了八十四了,他也就没有挺过了这一关。其实父亲并没有要命的大病,主要是他不爱动。当年电视台并不是24小时都有节目,没节目时,电视台会出现一个符号画面。他就可以坐在电视机前,从开始出现的符号起,一直看到最后符号又出来。因为子女们都不在他的身边,没人陪伴他到处走走。时间长了,身体各个器官功能都快速的衰竭了。在这样的惨痛教训面前,子女们又个个都无能为力。缺乏亲情的陪伴,就是一把杀人的刀啊!

父亲的生日有好几种说法。在总政的档案里,他的生日是1913年阴历10月初三(公历11月3号)。我当兵后70年代初探家时问他,他说他是生于1914年11月,到了他退休后,他又说,他是1915年生的。看来比较乱,但实际上也很好理解,当初为了能当兵,所以报大了年龄。不然的话,他1929年时才14岁,是不会要他的。退休后也没什么顾虑了,才把他的真实生辰说了出来。所以现在我们确认他的生日为1915年11月3号。

右江河水弯弯绕(百色-田东段)百色起义红七军开国中将冼恒汉家乡,白玉镇。少将欧致富家乡,那坡镇那驮村。少将黄惠良家乡,田东县祷午镇孟屯。

1962年8月份,父亲带我们全家回了趟老家,广西百色地区田阳县那坡镇那驮村。我很清楚的记得父亲说过,他当兵出来后一直没和家里联系过。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可以通信了,他给家里寄过大洋,说是在外做生意,但没说家里人收到没有,有没有回信。现在我想应该是家里人收到了,不然他不会说这话的。50年代初刚解放时。他当时的部队在江西。他带着一个加强排回了趟老家探亲。在老家附近还遇上了土匪,打了一仗,他跟我说,带队连长是个二杆子,土匪在他面前都是(广东话)洒洒碎啦!他还说,村里还有个从当年从红七军脱离部队返回家的人,但也躲着他没脸见他了。他还说,当年同时还另外有一个副军长,好像是湖南的也是回家探亲,但路上翻车,不幸遇难了,这也太悲哀了吧!

当年我们回老家,乘坐的是一辆大吉普车。后面是两边两排座椅的那种,可坐很多人。记得当时半路上大概在田东附近,路边有一个泉水,水量大的时候还能发生喷泉现象,我们在那里吃了携带的食品当午饭。上车继续前行后没多久,哥哥发现他的手表不见了,因为那时他刚准备上大学,妈妈给他买了一块手表。后来返回时,车到那个地方,我们还专门去找了找。只见来时吃东西扔掉的鸡蛋壳还在,手表却没找到,真是太倒霉了吧!

到了田阳县,我们住在县兵役局里,局长名叫高天贵。后来他退休后,到了南宁桃园路干休所安家,因为他背有点驼,大伙都管他叫高驼C(西)。他们家有12个孩子。他夫人经常跟我妈显摆,说湖南女人能生。当时好像湖南军区领导的家里,夫人是湖南籍的都有八九个以上的孩子,确实如此。我记得晚上,在兵役局院里看热闹。院里养了一对山羊,那个公山羊老在那里亲母山羊的屁股,亲的叭叭响。兵役局里县中队的战士们就上去挑逗那个公山羊。只见战士们挨个上去,双手抓住公山羊的双角,和他对峙比力气,不少战士都被他顶了个四脚朝天。后来我大姑父来时,不当回事儿的摸了摸公羊的头。结果叫公羊一下子顶撞在他的大腿上,让他吃了个大亏。

第二天,高局长派了两个全副武装的战士也挤上了我们的车,前往老家去。那时从田阳县到那坡镇,需要渡过右江,当时江上没有桥,只能坐船过去。我看见一个老百姓在船上拿出个缸子,直接掏江里的水就喝,因为是雨季江水还是很浑的,但老百姓一点也不讲究。在镇上行走时,路过一个门口时,从门里出来一个小女孩儿,看见后边的我父亲,身后有两个全副武装的战士护送走过来,马上就喊毛主席。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不知她是怎么认知的,好在也没有些什么人反映就过去了。

老家里我还有两个姑姑。大姑父叫罗日明,大姑叫欧阳桂宣。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在家务农,大姑还是党员。二姑父叫陶天赐,二姑叫欧阳桂娥,住在那坡镇里。二姑父是个游手好闲的人,还经常欺负我的二姑,我妈骂他什么都不行。二姑一共生了七个孩子,但只存活了一个。后来发高烧,实在不行了,二姑带他来了南宁找我爸爸,但已经晚了,眼睛烧坏瞎了,真是太可怜了。按常理说,像我父亲这样的高官,亲朋好友都应该飞黄腾达。可是我父亲是毛主席,共产党培养的干部,并没有用手中的权力为家人谋福利。我记得60年代,两个姑姑到南宁来探望爸爸,她们还带了很多的做鞋的半成品,在南宁期间还不停的做鞋谋生。

因为年代久远,有些事情已经记不清楚了。在我制作美篇的过程中,我发现照片对比怎么都不像是一次经历的事情。经过和家里其他(她)人的回忆,现在证实,其实60年左右,我们应该也跟老爹回过一次老家。经过整理,下面这四张照片应该是第一次回老家时拍照的。前面叙述的事情,应该都是第一次回老家时发生的,只有哥哥丢表的事是第二次回老家时发生的,因为那时候他刚准备上大学,所以时间比较准确。

从那坡镇到老家那驮村,大概将近两公里,只能走过去了。这是当年拍照的老家的祖屋房顶。我记得屋里有个小台子上面有个小香炉,后边儿有一个小牌位,上面写着欧阳门堂。

这是在老家祖屋前留的影,前排左起:大姑的老三罗彩妹,我的妹妹欧阳西宁,大姑的老四罗绍从,二姑的儿子陶永福。后排我(大半个头),父亲,我二姐欧阳东。

前排左起:我妹妹欧阳西宁,二姑的儿子陶永福,后排我二姐欧阳东,我二姑,我。

这是爷爷奶奶的坟头。后来我听到爸爸妈妈在和他们商量,修建爷爷奶奶坟墓的事情,和碑文的内容,好像给了他们几百块钱。

1962年8月第二次回老家,在祖屋前。 前排左起:大姑的老四罗绍从,老三罗彩妹,我。后排我大姐欧阳建华,大姑的老二罗绍贤,老大罗绍典。我二表哥罗绍贤可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当年随大姑到南宁,在院子里看到自来水表里面有东西会转,他很惊奇,拿了个石头就把水表上的玻璃砸碎,想看看里边是怎么回事儿?真是体现了广西狼兵的神勇无比。

前排左起:大姑的老四罗绍从,我。后排大姑的老大罗绍典,老二罗绍贤,我大姐欧阳建华。再后边儿的身影是我的父亲。

这是爸爸和哥哥在爷爷奶奶的坟墓碑前。爸爸和墓碑之间的小孩是大姑的老四罗绍从。

这是我第一次在给爷爷奶奶的墓碑前清理杂草,为什么是我呢?因为我是家里最勤劳,能干的人。

我第一次回老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村子里有一棵非常巨大的榕树,树底下还有几头牛趴在那里休息。还有几棵天桃树。天桃就是一种小芒果。个头不大,但挂满了枝头,有一种奇怪的味道,非常冲鼻,很多人可能吃不惯。1999年再回老家时,印象中的大榕树不见了。祖屋也没有了。那个地方变成了一个打谷场。但爷爷奶奶的坟倒是修建好了。

1999年4月3号,在黄花岗广州殡仪馆。进行了父亲的遗体告别仪式。

告别仪式现场,很多老同志都戏称为现场看地形,如今他们都已经欢聚在那边了。

我在亲手整理老爸的骨灰,当时我还带了一把锤子,结果人家那里有专门的粉碎机。他们说:最标准的方法是将头盖骨留下,其他碎骨粉碎后放入骨灰盒内,将头盖骨放到最上方。

父亲的遗体处理完后,我们和相关的单位人员在一起研究骨灰的存放问题。我当时就说,父亲生前多次说过要将他的骨灰撒到老家的右江里。当时我哥哥并没有表态,过了几天后,他表态说父亲确实说过这话,那就按父亲的遗愿办吧!因为老家政府的人员还在。他们就决定到年底百色起义七十周年纪念时,将父亲的骨灰,撒到老家的右江里,他们负责安排。年底去广西前,我们到银河公墓一堂去取了父亲的骨灰。当时家人们团团把我围住,挡住其他人。由我将父亲的骨灰取出,然后将一件父亲生前穿的衣服放了进去,然后将骨灰带走,骨灰盒仍然放在一堂里。

往后的每年里,我们在父亲的祭日时,还都要去祭拜,但实际里面只是一件衣服了。到了2019年,去祭拜时,公墓的管理人员说,20年期限到了,要交费了。当年存放骨灰是从丧葬费里出钱交了20年的保管费,现在期限到了,需要续费。经过家人商量,认为反正里面也没有老爷子的骨灰了,就将骨灰盒取走算了,今后也不需要麻烦,每年都来这里了,在家里祭拜就行了。老爷子虽然是老红军,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但死后不算是革命烈士。如果是革命烈士,就不不用收费了,哪怕你是一个小战士。我身边很多老红军的后代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老一代去世后送回老家,但当地民政部门不让进烈士陵园,说你不是烈士。

但各地又都没有专门的老红军墓园。民政部门的政策缺失,让下面钻了空子,都是被市场经济所干扰造成的吧。其实被定义是不是烈士也很简单,我老丈人去世时,广西军区给他开了个烈士证明,他就算是烈士了。

到南宁烈士陵园取岳父岳母的骨灰(盒),岳父黄惠良也是参加百色起义出来的开国将军。

1999年12月8号,我们到了广西南宁,我和夫人到烈士陵园去取老丈人和丈母娘的骨灰。因为我想,既然有政府主持安排了我父亲的骨灰撒播活动,不如趁此机会将她父母的骨灰也一起撒了。在征得了她家人的成员都同意后,我们就将她父母的骨灰一起取了出来,参加这次活动。本来这是件好事情,没想到还遇到了点麻烦。因为她父亲是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取骨灰需要有证明,好在有广西军区的人陪同我们前来给予证明,这事儿也就没问题了。但她母亲骨灰的存放期已超过了20年,需要收费(他父亲是烈士,不用收费)。打电话给他哥哥询问情况,他哥哥说,20年是当时他随意写的,早知道写个50年,也就没事了。

我想交点钱就交点钱吧,别找其它麻烦了。结果又来事了,索取她母亲的骨灰也要有证明,好在我有先见之明,出来时,让我们单位给写了张证明,取骨灰是为了参加纪念百色起义70周年,将先人骨灰撒入江河的活动。他们说,这个证明可以,主要是防止有人将骨灰取回去土葬,违反了相关规定。

夫人说她妈妈65年去世时,骨灰盒才20来块钱,质量很差。她父亲75年去世时的骨灰盒好几百块钱,质量就很好了。但实际上,当两个骨灰盒都取出来后一看。她妈妈的骨灰盒虽然构造简单,但是木头质量非常好,看起来像塑料的一样,是很高级的红木做的。而她爸爸的骨灰盒外表花里胡哨儿的,但木质材料很差,拿起来轻飘飘的。她爸爸的骨灰盒放在正堂里很好找,但她妈妈的骨灰盒却找不到哪里去了,急的工作人员满头冒汗,拿着花名册翻来翻去,最后在一个楼梯下面才找到。因为有好几十年没人来祭拜过,他们也就不重视了,在调整摆放位置时,给放到了不显眼的地方了。所以说,先人的骨灰还是回归自然为最好。不然子孙要不了几代就没人挂念了。

1999年12月11日,到老家那驮村。当年的祖屋已经没了,祖屋的位置,现在成了一个打谷场,就是我们现在站着的位置。

事隔37年后,我是第二次在爷爷奶奶的坟前为他们清理杂草。但多了一个助手,我的夫人。我的外甥,大姐的儿子见状大叫,老舅在挖祖坟哪!

在陶永福家里的墙上挂着的我父母的1952年12月出品的江西瓷板画,小时候在家里见过这种瓷板画,没想到在他们家里也有一份,我们家里的那一份也不知道哪里去了。

1999年12月12号,在田阳县码头派了一艘汽车过江的渡船。担负此次将父亲的骨灰撒入右江的活动。

最后,我们将岳父岳母的骨灰盒里,事先放好了石头,保证能沉入江底,按当地风俗,用红线将两个骨灰盒拴在一起,同时投入江中。

父亲的遗愿已经完成,背景就是老家的那坡镇。在撒父亲的骨灰时,大姐说,如果能下点儿雨就好了。结果没过10分钟,天上就飘来了一片乌云,真的就下起了小雨了。下的时间并不长,雨也不大,稀稀拉拉的,就像我们撒骨灰一样。我们撒完了骨灰,雨也就停了。当地已经有半年时间没有下雨了,结果在播撒父亲的骨灰时,就真的下了点儿小雨,此事在当地传为美谈。因为船上还有电视台,记者做现场记录,千真万确。后来,当见到地区专员马彪时(后来,他担任了自治区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职务),他还谈起了此事。说还有另外一件作为美谈的事,是在纪念百色起义70周年大会上,会场上空飞过一只雄鹰。这两件事是巧合还是天意哪!

2009年12月9日,我们应邀前往广西参加纪念百色起义80周年纪念活动。上图为哥哥,嫂子在下飞机。当时在外地的红七军后人每个家庭有两个名额,我父亲的名额,就给我哥哥嫂子了。我作为黄惠良的女婿,和夫人一起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百色市政府有专门的工作组,在南宁接机,并送我们到百色去。

第二天,我们前往那坡镇右江边祭奠父亲骨灰洒入右江十周年祭。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源潮代表中央到场祝贺,并慰问红七、红八军后代时,现场发表讲话。

中央慰问团携带总政歌舞团,在纪念百色起义、龙州起义80周年,进行的文艺演出,由中央电视台和广西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

当 我看到王宏伟后,专门跑到后台去找他,因为我们俩是老朋友了,他经常坐我的飞机。他见到我很惊奇,说你怎么会在这儿呢?我说我父亲是百色起义出来的老红军,所以在这儿了。当时有很多人要找他照相,他都拒绝了,但主动和我照了这张相。

这是在韦国清故居家里的个人小展馆。,前排中为韦国清的夫人许其倩,正好她也在这里。

广西东兰县武篆镇巴学村895国道列宁岩景区,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韦拔群纪念馆为纪念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而建,它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烈士陵园内,主要由纪念馆、拔群广场、集会广场、功德园、将军园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00多亩,投资费用共达1亿多,2009年10月23日竣工。2009年11月5日对外开放以来,吸引了大量游客。当地政府亦在此举行了多项纪念活动,以弘扬老区的红色事迹和英雄精神。
该馆自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先后获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其作为东兰烈士陵园附属纪念设施,由东兰烈士陵园统一管理。2021年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7年1月,韦拔群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韦拔群纪念馆正面韦拔群烈士简介功德园

2015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我们专门回了一趟老家,作为纪念行。

11月8号,我们在南宁看望了大姑的儿子。大表哥罗绍典,他是公安干警,因公负伤,成为了植物人已经7年了,中间为二表哥罗绍贤。

大表哥的一家人,夫人和两个儿子,一家人勤勤恳恳,耐心周到,细致的照顾大表哥,非常辛苦。

8号下午出发前往田阳,一路上美丽的广西喀斯特地貌风光无限。

大姑的女儿罗彩妹,70年代时我飞行到南宁还去看望过她。那时候她在303医院当兵。当年的小姑娘,现在都成了老太婆了。

11月9日,我们到田阳县码头,当年父亲骨灰上船出发的地方,去祭拜他。

中间为陪同我们活动的,田阳县副县长谢军(原空42师124团政委)我(空13师)和我二姐(空18师),我们三人是在空军航空兵部队服役过的战友。

我突然想起,我还从来没有给爷爷奶奶磕过头。所以立刻给他们磕了三个头,这也是我第三次来祭拜他们了。

在那坡镇,我们还去二姑的儿子陶永福家,去看望了他们。这是他们家的前门口,很窄的一小溜房子,后面就是右江了。

我给表弟两口子照的合影,他们都是盲人。虽然生活很艰辛,但他们都很乐观,笑的很开心。

纪念馆老馆长黄XX女穿连衣裙),新馆长黄台华 (男),工作人员前来迎接。

从纪念馆前面的台阶路一直下去到江边,就是当年张云逸率部,在百色登陆上岸的码头。

在纪念馆内父亲的像前,摆放着父亲一百周年诞辰,纪念馆敬献的花篮。

1932年3月4号,红七军攻打赣州市,我父亲是突击队长。当城墙被炸开后,父亲带队冲到豁口时,因协同不好,第二个棺材炮爆炸时把我父亲埋在了城墙下。后来应该是他把我父亲挖了出来,救了回来。

下午,我们奔赴到了铜鼓之乡(左边那个柱子上写着铜鼓之乡,没照全),红色东兰,还有一个名头,称为长寿之乡。

在百色军分区时,当领导得知今天是我的生日,所以告知东兰县武装部为我准备了生日庆贺。

2015年11月10号是我66周岁生日。他们为我准备了一个我这辈子过生日时,最大的生日蛋糕。托红色老区人民的福,我这一辈子真都是六六大顺啊!

11月11日,又来到红七军前委旧址-广西东兰县武篆(音钻)镇,魁星楼。

韦拔群故居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东里村东里屯,上次到武篆没到韦拔群故居拜访,这次算是补回了这个遗憾。拨群故居

韦拨群一家为革命献出生命的17人名单,以及他的警卫员回忆他牺牲前后的情况。

壮乡英雄文化园是纪念韦国清同志诞辰100周年活动的核心项目,列为2012年自治区统筹推进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东兰县三石镇弄英村韦国清将军故里,占地面积11.7公顷,主要建设项目有:壮乡将军纪念馆、红色旅游文广场、韦国清故居复原工程、弄英村村容村貌改造工程和弄英小学搬迁重建等。其中,壮乡将军纪念馆为两层框架结构、面积4000平方米,陈列布展从红七军、红八军走出来的20位开国将军的文物史料;红色旅游文化广场主要建设有韦国清铜像。壮乡英雄文化园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列宁岩—魁星楼—韦拔群故居—东兰烈士陵园—韦拔群纪念馆)的必经之地,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南宁—崇左—靖西—百色)的主要节点,也是东兰红色旅游集散中心。

又来到了东兰县拔群广场,韦拔群纪念馆。这次来天气好,适合照相。这是纪念馆的正面全景(由南向北看)。

再往后,随着时光流转,人员更迭,到纪念90周年时,已不再邀请我们这些后代了。如果你想去,必须要预先申请,经过审查批准后才可以。就像现在干什么事情都要预约一样啦。所以我们也就再也没去了!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父亲出生的那个年代,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中华民族有着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为了捍卫民族独立和尊严,捍卫中华文明,从未停止过抗争。历史呼唤着真正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使命的承担者。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经过腥风血雨,艰难曲折的斗争经历后。选择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带领着中国人民翻身解放,民族复兴的信仰,一往无前。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

在这革命的大潮中,我父亲作为劳苦民众的一份子。跟随共产党,毛主席奋战了20多年。从一个雇农出身的放牛娃成长为一位共和国的开国将军。在建国后50年的岁月中,不管生活环境改善,还是政治风云变幻,他都始终坚定跟党走。保持劳动人民艰苦朴素的生活和工作作风。严守党的纪律,从不干违法的事情。真正做到了一生坦坦荡荡,两袖清风。

历史的长河就像广西的德天瀑布一样。经过最壮观的一幕后,逐渐变的平淡,最后流入大海,消失的无影无踪。今年是他诞辰110周年。他还暂时存在在他的后代,我们的脑海里。可是再过几代呢?我们所有的一切的一切,最终都会消失在宇宙中去。让现在的我们永远怀念他吧。我敬爱的父亲!

建国初期的父亲1955年受衔

欧阳建中近照

来源:大院子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