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万,不敢体检”,击垮当代打工人,一张体检报告就够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7 11:55 3

摘要:他们一边在小红书吐槽 “上班如上刑”,把工位当 “刑场”,一边又在午休时往健身房猛冲,甚至想把杠铃搬来工位 “见缝插针练”,在过度工作和偶尔养生中反复横跳。

奋斗的意义,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健康,才是好生活的底色。

——女同事说

#

体检报告不敢点开,一点开满屏红箭头;

年度体检拖了又拖,总怕查出 “打工人专属毛病”。

这些不是夸张,而是当代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对这具身体的“小心翼翼”,最终也化作了在社交平台上 的自嘲。

打开聊天软件,满屏都是 “脱脂牛马” ——

他们一边在小红书吐槽 “上班如上刑”,把工位当 “刑场”,一边又在午休时往健身房猛冲,甚至想把杠铃搬来工位 “见缝插针练”,在过度工作和偶尔养生中反复横跳。

图源:小红书@佛祖赐我高挑身材

而“一边透支,一边又在补救”,看似分裂,实则是年轻人的日常困境。

01

有一种痛苦叫做:“屁股死了”。

这不是医学术语,却准确描述了某种只有打工人能体会的状况——坐了一天想起身,却发现臀部疼痛麻木,根本无法站直。

医学专家解释,这是由于长时间坐着不动,臀部肌肉“休眠”太久,变得僵硬无力,无法正常运动的一种症状。网络人称“死臀综合症”

而鲨死臀部的凶手再明确不过:缺乏运动。

草原上的牛马还能挪窝遛弯,写字楼里的“牛马”只能在工位上坐着,而且一坐就是从早到晚,从天亮到天黑。

“屁股死了”不过是前兆,随之而来还有那些难以启齿的困扰。

上班打卡第一杯水不是为了解渴,而是为了通便;爱吃蔬菜不是因为热爱绿色,而是想给马桶减轻负担;上班复刻上课,每过45分钟,就要强行把自己从椅子上拎开去走廊健身……

懂了,原来“脱脂牛马”是这样诞生的。

而与死臀最相配的,当属“屏幕眼”。专指上班族每天盯着屏幕后出现的视力问题。堪称大厂的标配“职业病”。

上班族小羊,每天上班下班盯着电子屏幕不停,不是电脑就是手机。而屏幕里的内容不是针尖一样大小的数字,就是让人眼花缭乱的短视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眼干、疲劳,甚至吹风就流泪的毛病变成了生活日常,即便滴了眼药水也没有缓解。这时他才意识到——曾经的“明眸”已经变成“屏幕眼”了。

还有“咖啡胃”“脱发症”“黑眼圈”……多少职场人司空见惯,试图用“精神胜利法”打败它们。

而往往当不适升级为持续疼痛时,职场人才开始警觉。

阿新在做运营时,“最忙的时候持续一周连轴转,甚至没有吃饭和上洗手间的时间”。

高强度的工作后,他的手腕开始疼痛发麻,被诊断为腱鞘炎。“最疼的时候,整个小臂都是麻的,晚上睡觉怎么放都不舒服,拿筷子都发抖。”

同样受腱鞘炎困扰的还有程序员小周。“假期里我也全程在家远程办公,整个10月份几乎每天都加班到一两点”。当她发现“一用鼠标,拇指靠近手腕的部位就疼”时,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加入了腱鞘炎患者的行列。

比腱鞘炎更难熬的,是那些无法彻底缓解的疼痛。

胃绞痛,疼起来甚至让人无法完全站立,连躺都躺不住;

颈椎病也是如此,从颈部到肩膀,牵动着整个身体都在疼痛,难受的时候甚至连去医院的路上都被折磨得直不起身。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身体超额负担、精神却离不开工作。

此时此刻,被磨损的,似乎不止是我们的身体了……

02

社会的 “集体症候群”:

比疼痛更难受的是情绪

事实上,心理的耗损往往比身体的损耗更为隐蔽,也更具破坏性这种损耗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工作压力,而是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形态。

职场空心病,是最新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一由北京大学徐凯文博士提出的概念,成为了当代打工人的新型职业伤害。

许多职场人正在经历这样的困境:每天都很忙,却感觉工作没有任何价值,自己仍然像一颗“螺丝钉”。一次竞聘主管失败,就感觉人生一片灰暗;一次方案没做好,被领导批评,就觉得自己各方面都很差劲。

这些表现与抑郁症状相似却不同,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以及对存在意义的迷茫。

究其原因,他认为原因可能有三。

一是为了避免“内卷”的压力,所以关闭了自己的野心。领导安排什么就做什么,一切随大流,看似无人奈我何,但这种被动的工作态度背后,是主体情绪的一再退让,久而久之,对工作失去了动力,人就患上了空心病。

另一种情况是长期遭受负面评价,一些公司管理者主打“狼性”企业文化,将批评下属视为进步的动力,很少鼓励却经常挑刺。而长期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的员工,会产生“怎么努力都会被批评,再努力也不被看好”的心理失控情绪。

而第三种,则是另外一个极端。比如刚工作没多久的小王,他不“佛系”,反而很上进,面对领导的批评,他没有埋怨,反而愈加认真对待。然而正是因为特别在意领导的评价,领导对他说话的态度稍微严厉一点,他就一整天都在想:“我到底怎么了?领导为什么对我这样?”

这种过度依赖外部评价的工作状态,让自己陷入了极端内耗当中,也很容易导致空心病。

情绪劳动正在成为压垮职场人的又一重负。

前段时间有不少网友调侃,“上班其实拿的不是薪水,而是精神损失费。”

其实仔细想想,也确实有道理:面对客户的折磨,明明心里厌烦,却还是要赔上笑脸;在工作群里回复消息,总要反复斟酌语气,生怕让领导觉得“态度不好”......

就这样在心里琢磨了很久,感觉自己一天什么也没干,但身体却有种被榨干的感觉。

美国社会学家霍赫希尔德在1983年首次提出情绪劳动。

“为了获得报酬,员工管理自己的情感,并按照组织要求表达出特定情绪”。

与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不同,情绪劳动存在于工作中的各个对接环节。

“上班前怎么没有人告诉过我,和人打交道这件事,比单纯的工作累多了。”大多数打工人刚出“新手村”,都不免要来这么一句感叹。

网友@丸子姐姐分享到,自己的工作需要每周和辖区内的平级单位对接,但对方领导强势,下属气盛高傲,“每次在工作群里发消息,往往要等上大半天才能得到回应。”

即使在没那么忙的时候,“在单位哪怕是坐一整天,下班回到家也会筋疲力尽。要随时处在Stand by的状态,领导偶尔过来,也要打起精神,还有和同事不可避免的Social,这些都耗费着我的精力。”

在呼叫中心工作的阿木也是如此。

“即使自己今天心情再不好,在接起电话的那一刻,也得用'热情的声音'去应对客户。每天下班回到家,嗓子哑了不说,整个人感觉都是被掏空的。”

长期下来,他对工作的热情都被消耗殆尽了,“每天只要一坐到电话前,就感觉浑身难受。”

可见,这种具有隐蔽性的劳动夹在我们工作的各种缝隙中,对身心的杀伤力不比空心病小。

但即便如此,许多打工人并不敢轻言休息,而是选择“硬扛”。

图源:小红书@在职考研搬砖猫

因为社会在高速运转,竞争愈演愈烈,留给打工人喘息的机会,似乎很渺茫。

互联网的远程通信,使得人们可以实现“永远在线”,但也在模糊着工作和生活的边界。某互联网公司的员工说,他的微信置顶永远是工作群,“哪怕是周末,看到@就条件反射地回复,生怕漏了消息被骂”。

即便是休假,也会操心工作。

还有的人甚至连请假都难以启齿,患上了“请假羞耻症”,只因为害怕自己的工作会被耽误,竞争会停歇。

在“硬扛”文化影响下,年轻人忽视病情、拖延治疗,面对情绪重压,总是习惯性内耗……身体和心理都在饱受“煎熬”。

正是这样的恶性循环,“脆皮” 成了职场人的共同标签。

03

自救指南:从“脆皮”走向“扛造”

即便社会的快节奏之流推着我们滚滚向前,但在岸边找一块儿可以暂时落脚的小石头也并非难事,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内心。

正视并重视自己身体的感受。要知道,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

网友分享的工位养生必备物资

图源:小红书@可可丽饼

久坐了,那就定时站起来走走,下班后的娱乐活动,不只有玩手机,还可以打太极、跳广场舞、练瑜伽……

颈椎疼痛,可以做做广播体操,打打羽毛球。

午饭将就,晚饭补偿,奶茶续命,夜里刷屏,过劳肥会越来越严重。多吃点蔬菜水果,把膳食纤维当成日常饮食。

“脱脂牛马”不能只是应急响应状态,更应该成为持久的职场标杆。

正视以及重视自己内心的感受。

《职业行为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上班中出现的负面情绪背后,其实是长期的自我调节,是在真实感受和职业角色之间不断协调的过程。

面对同事的抱怨、客户的负面情绪,可以尝试进行“同理心抽离”,建立属于自己的“情绪边界”,在不失去共情能力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内耗。

同时,要找到专属于自己的情绪出口。压抑情绪只会让负面情绪在内心不断积累,最终爆发。你可以向自己信任的人吐槽,也可以是每天写日记记录下来,或是倒头睡上一觉......

记住,上班而已,不必上头。

其实年轻人要的从来不是 “刀枪不入”,只是想在高压的职场里,守住自己的健康。

不用等“有空”,不用求“完美”,从“敢正视体检报告”开始,从 “每天多喝一杯水” 开始,从“拒绝一次没必要的加班”开始。

毕竟,奋斗的意义,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健康,才是好生活的底色。

所以从今天起,别再自嘲 “脆皮” 了~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地过好每一天!

参考资料:

1.36氪:盘点打工人的职业病,你中招了几个?

2.网易哒哒:当代脆皮打工人开始自救了!

3.澎湃新闻:“不想上班”“没意思透了”,你可能得了职场空心病|锐读

每日互动

你有什么职场养生小巧思?

评论区告诉我8~

//

更多好看的

预制菜被推上风口浪尖,中国大学最惨冷门专业一夜翻红,网友:全得指望你了啊!!

中国最惨211大学!实力比肩清北,王牌专业全球第一,却遗憾落选985?

北体大军训登顶热搜,网友:各省武状元齐聚京城,是时候比武招亲了哈哈哈!

来源:新东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