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夏的微风吹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5团万亩桃园,花瓣如雨飘落。在头道湾社区广场上,“大地欢歌桃汇枣园”的舞台已然就绪。山西省晋城市文化润疆小分队的演员们对镜理妆,上党梆子《打金枝》的唱腔与远处新疆弹布尔琴声奇妙交融,一场晋疆文化相拥的“村晚”即将启幕。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曹英 ■郑锦玮
初夏的微风吹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105团万亩桃园,花瓣如雨飘落。在头道湾社区广场上,“大地欢歌桃汇枣园”的舞台已然就绪。山西省晋城市文化润疆小分队的演员们对镜理妆,上党梆子《打金枝》的唱腔与远处新疆弹布尔琴声奇妙交融,一场晋疆文化相拥的“村晚”即将启幕。
文化交融舞台上的心灵对话
∨
文化润疆工作开展以来,山西省委宣传部“晋疆一家亲共绘同心圆”系列文化活动走进新疆,山西省直文化单位与受援地对应关联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捐赠书画文学作品、广播电视节目和演出设备,开展文艺演出,为当地群众送上丰富的文化盛宴。
在第六师105团桃花季“村晚”的舞台上,晋城市歌舞剧院民族声乐演员毋静以《最美是晋城》《大红公鸡毛腿腿》打动全场,传统唢呐与现代RAP交融,令人耳目一新。一位哈萨克族观众感慨:“演出让我们真切触摸到了山西文化的温度,这样的艺术盛宴请多来几场!”
从桃园地头到剧院舞台,这样的文化对话在不断延续。7月28日晚,昌吉州艺术剧院内灯火辉煌、座无虚席,山西省太原市援疆慰问演出“唐风晋韵文化润疆”在此隆重举行。演出在男女对唱《桃花红杏花白》中启幕,淳朴的山西乡音引来如潮掌声。非遗太原莲花落《晋风晋韵千古情》以诙谐生动的表演点燃全场笑声;戏曲联唱则带来晋剧等经典选段,浓郁的三晋韵味令人沉醉;诗朗诵《地窝子:一间婚房的传奇》深情讲述山西援疆人与昌吉百姓共同奋斗的岁月,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非常高兴能将山西的音乐带到昌吉州,”演员李莹芳说,“我们不仅是文艺工作者,更是文化传承者和情感联络员。”
7月以来,山西“文艺轻骑兵”演出团走进昌吉州,举行35场惠民演出。在昌吉市亚心广场,山西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奏响管弦乐组曲《山西印象》,浓郁的三晋风情与精湛技艺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昌吉市民马振学兴奋地说:“我是管弦乐爱好者,省级院团的水平令人震撼!”山西援疆干部家属王欣然也表示:“父亲在昌吉援疆,来探亲时听到家乡旋律,格外亲切。”
文旅交响从云端到身边的多彩画卷
∨
文化援疆,不仅是舞台艺术的交流,更延伸至文旅协作、人才培养和产业推动等领域,为新疆发展注入文化动能。
山西省话剧院与第六师五家渠市联合创排的话剧《北塔山》,援疆干部策划、芳草湖农场职工自编自导自演的实景剧《创魂》,也将援疆故事和兵团精神搬上舞台,广受好评。一位老兵团战士看完《创魂》后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的真实故事,感谢山西亲人把兵团人的精神演活了!”
山西省在受援地连续举办多届“云游新疆”抖音直播嘉年华,联动媒体大力推介师市、团场文旅资源。直播间里,新疆大叔用带晋腔的普通话热情介绍果园,山西主播认真学跳新疆舞蹈,屏幕内外互动热烈。一位参与直播的新疆主播说:“没想到山西朋友对新疆这么感兴趣,很多人看完直播就订票要来亲眼看看,这比卖货更让我高兴!”
在人才培养方面,山西采用“请进来+定制化”模式,持续开展“送教上门”培训,累计培育文旅管理人才150余人。2024年,山西省文旅厅在第六师五家渠市举办豫剧唱腔表演艺术培训班,特邀国家级演员授课,50余名当地文艺工作者收获颇丰。一位参加培训的青年演员说:“山西老师的指导让我对表演有了全新理解,希望有一天能把新疆故事用山西梆子唱出来!”
在第六师五家渠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发展中心,援疆干部岳涛辛勤耕耘。她来自山西介休,2023年5月作为山西省第五批援疆干部人才进疆。她的工作本上记满了群众心愿,“多办剪纸课”“想学山西民歌”“搞晋疆美食节”。由她组织策划的各类文化活动,都特意融入晋疆文化融合环节,让群众在参与中增强认同。她微笑着说:“只有贴近群众需求,文化润疆才能真正润到心里。”
从舞台光影到文旅相拥,山西文化援疆之路越走越宽。一道道文化桥梁,让晋疆人民的心越贴越近,“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动人乐章,正在天山南北恒久回荡。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