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中旬,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照例举行“四年一度”的“西部-2025”联合军演。此前类似军演常常成为全球聚焦点,但这一次,外界的关注度明显降温。8000名白俄罗斯军人和2000名俄罗斯军人参与,规模远低于俄乌前线的数十万大军。
9月中旬,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照例举行“四年一度”的“西部-2025”联合军演。此前类似军演常常成为全球聚焦点,但这一次,外界的关注度明显降温。8000名白俄罗斯军人和2000名俄罗斯军人参与,规模远低于俄乌前线的数十万大军。
或许有人会说,这么小规模的演习,根本不值得担心。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北约国家尤其是波兰,已然迅速进入戒备状态。波兰展开了大规模“钢铁卫士-2025”演习,直接把东部边境安全提到最高等级。紧随其后,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也对边境空域进行封锁,气氛一度紧张。
军演地点临时从靠近波兰、乌克兰一侧挪到白俄罗斯中部,明显想弱化对邻国的直接压力。卢卡申科在演习前夕突然释放52名政治犯,换取美国解除对白俄罗斯航空的制裁。
从另一个角度看,有人质疑这只是明斯克一贯的“投机主义”策略——一边和莫斯科走得近,一边又想和西方修复关系,扩大自己的回旋空间。实际上,明斯克这次还主动向波兰通报无人机事件情报,公开表示希望“协助美国总统特朗普实现和平”。
或许有人会说,这种举动不过是权宜之计,但在当前西方制裁压力下,白俄罗斯的经济确实到了“临界点”。比如,钾肥等主要出口商品受限,亚洲过境贸易又因波兰边境关闭面临冲击。俄罗斯虽然还在采购军工产品,但大规模补贴已成过去,卢卡申科与普京多次会面亦无力改变。
白俄罗斯过去一度以“俄罗斯最亲密盟友”自居。但不同于朝鲜,白俄罗斯并未派兵直接参与俄乌冲突,在莫斯科眼中战略地位正不断下降。如今,卢卡申科最引以为傲的“共同侵略者”标签,反而成了负担。
或许有人认为,明斯克还能像过去一样,通过与西方“试探性接触”倒逼俄罗斯让步。但现实要复杂得多。2020年以后,欧洲各国对卢卡申科的“策略切换”已无信任感,释放部分政治犯已难以打动西方,欧洲更关心白俄罗斯能否真正实现国内自由化。
从另一个角度看,卢卡申科想摆脱对莫斯科的战略依赖,几乎没有现实可能。欧洲对明斯克未来的期待,和卢卡申科能给出的现实,之间的差距反而越来越大。两头为难的局面,正让白俄罗斯陷入外交孤立和经济压力的双重夹击。
白俄罗斯眼下正面临“两头落空”的风险。一方面,欧洲不再愿意为明斯克的“示好”买单;另一方面,俄罗斯对卢卡申科的耐心与支持也在消耗。甚至不排除莫斯科未来会考虑更“合拍”的人选替换卢卡申科。
或许有人会说,白俄罗斯毕竟还是有自己的“地缘价值”,不会被彻底边缘化。但从当前的国际大环境看,白俄罗斯的“博弈空间”正急剧收窄。欧洲需要提前准备,警惕白俄罗斯及周边地区成为新一轮政治安全危机的“震中”。
从不同视角来看,白俄罗斯的困局既有外部压力,也有自身结构性难题。有人质疑,明斯克是否还具备灵活调动国际关系的能力?也有人认为,白俄罗斯的“中间地带”角色已被俄乌战争带来的对立彻底挤压。
从实际情况出发,白俄罗斯若想真正打破僵局,必须有令欧洲信服的实质性转变,比如在国内推动自由化改革。但以当前政权架构和安全考量,这种转向几乎难以实现。即便释放部分政治犯、局部缓和对西态度,西方社会对明斯克的信任危机依然难以修复。
此时此刻,白俄罗斯既难以重新获得欧洲的广泛接纳,又无法继续依赖俄罗斯的全力支持,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十字路口。未来局势走向,值得各方高度警惕和持续关注。
来源:素年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