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识与技能:梳理小说情节;分析小通讯员、新媳妇和“我”的人物形象;品味小说中细节描写(特写镜头)的作用;理解标题的深层含义。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梳理小说情节;分析小通讯员、新媳妇和“我”的人物形象;品味小说中细节描写(特写镜头)的作用;理解标题的深层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导入、小组合作探究、朗读品味等方式,深入文本,培养学生细读文本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战火青春中的人性美、人情美,理解崇高圣洁的同志情、军民鱼水情,超越狭隘的爱情观,获得精神的洗礼。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品味细节描写的作用。
难点: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和“我”在文中的独特作用。
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金粉世家》经典一见钟情片段视频(约2分钟)
打印好的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卡
四、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设疑激趣(约5分钟)
1.播放视频:播放《金粉世家》中金燕西与冷清秋浪漫、唯美、充满戏剧性的一见钟情片段。
2.提问引导:
“同学们,这是影视作品中经典的‘一见钟情’,充满了怎样的色彩?”(学生可能回答:浪漫、宿命、热烈、华丽等)
“那么,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茹志鹃的笔下,有一种情感,它同样深刻,却静默无声;它同样震撼人心,却洁白素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短篇小说《百合花》,看看这里讲述了一段怎样的‘情’。”
3.板书课题:《百合花》 茹志鹃
(二) 整体感知,梳理情节(约8分钟)
1.快速阅读: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2.情节梳理:(采用填空或学生概述的方式)
开端:“我”被安排与小通讯员同行去前沿包扎所。(1-23)
发展:借被子时,通讯员与新媳妇产生误会;“我”和新媳妇在包扎所帮忙。(24-43)
高潮:通讯员为救担架员英勇牺牲。(44-57)
结局:新媳妇用自己唯一的嫁妆——那床撒满百合花的新被子,为通讯员送葬。(58-59)
(三) 合作探究,分析形象(约15分钟)
【小组任务】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探究一个人物形象。
Group A:小通讯员—— “羞涩的木槿,不朽的丰碑”
找出描写他外貌、神态、动作的句子。(如:枪筒里的树枝、野菊花,撕破的衣衫,憨笑、脸红)
思考:这些细节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青年形象?(纯朴、羞涩、热爱生活、体贴、倔强、英勇)
结论:他是一个成长中的英雄。他从一个普通、略带稚气的农村青年,在战火的洗礼中,最终成长为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他的形象代表了无数平凡而伟大的革命战士。
Group B:新媳妇—— “初放的百合,圣洁的母爱”
找出她前后态度和行为的变化。(开始时:舍不得被子、羞涩;后来:为通讯员擦拭身子、缝破洞、献被子)
是什么导致了她的转变?
结论:她是一位觉醒的人民群众。通讯员的牺牲深深触动了她,使她从一个普通的农村新妇,完成了对革命战士的理解、崇敬与奉献。她的行为,体现了人民对军队最真挚、最圣洁的情感。
Group C:文中的“我”—— “穿线的针,冷静的眼”
“我”在文中做了什么?(是故事的叙述者,是事件的参与者:与通讯员同行,劝说新媳妇借被子,目睹了通讯员的牺牲和新媳妇的转变)
“我”的存在有什么作用?
叙述角度:第一人称“我”,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线索作用:“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贯穿全文,是线索人物。
衬托作用:“我”对小通讯员的关心、理解,衬托出他的可爱与可贵。
观察窗口:通过“我”的视角和心理活动,引导读者更深地感受人物和主题。
(四)聚焦特写,品味细节(约10分钟)
细节描写是这篇小说的灵魂。这些“特写镜头”极具表现力。
1.“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两次,7段,42段)
特点:动态的(不断出现),充满生机。
作用:刻画了小通讯员热爱生活、天真烂漫的性情,在紧张的战斗环境中增添了一抹诗意的色彩,与他后来的牺牲形成强烈对比,更具悲剧力量。
2.“两个干硬的馒头”(两次,42段、57段)
特点:静态的,冰冷的,作为遗物出现。
作用:这是通讯员留给“我”的关怀和体贴的物证。馒头越“干硬”,这份情感的份量就越重,戳人心扉,成为永恒的念想,无声地控诉着战争的残酷。
3.“军装肩上的破洞”(三次,34段、43段、56段)
特点:三次出现(借被子时挂破、“我”看到破洞、新媳妇缝破洞)。
作用:是连接的纽带。第一次,连接了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初次相遇(albeit是尴尬的);第二次,连接了“我”对通讯员的挂念;第三次,新媳妇“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这个动作是情感的彻底爆发,是她对战士的愧疚、痛惜、敬爱与悼念的集中体现,是无声的誓言和最高的礼赞。
4. “百合花被子”(三次,33段、44段、59段)
特点:白色,撒满百合花,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
作用:是核心象征物。它从一件私人的财产,转变为奉献给英雄的圣物。百合花象征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等人纯洁、高尚、美好的心灵,象征了军民之间鱼水情深,象征了人性在战火中绽放出的圣洁光辉。它覆盖英雄遗体,使得悲剧结局升华出崇高和壮美的诗意。
(五) 回扣标题,深化主题(约5分钟)
提问:小说主要写的是小通讯员,为什么用“百合花”做标题?
线索作用:“百合花被子”是贯穿情节的重要物件。
象征意义(核心):
象征人物纯洁高尚的灵魂(通讯员、新媳妇、“我”)。
象征军民之间洁白无瑕、深厚真挚的情谊。
象征一种普世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这种美超越了具体的时代和战争,具有永恒的价值。
艺术效果:使小说充满诗意的美感,冲淡了战争的血腥味,突出了“诗化小说”的抒情风格,寓伟大于平凡,寓壮美于纯洁。
(六) 课堂小结与升华(约2分钟)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从《金粉世家》华丽的‘一见钟情’,走到了《百合花》无声的‘永恒定格’。这里没有爱情的表白,却有最深沉的爱——那是同志之爱,是军民之爱,是对青春、对生命、对祖国最赤诚的爱。那床撒满百合花的被子,盖在了一位年轻战士的身上,也永远盖在了我们的心里。它告诉我们,有一种崇高,素朴如白菊;有一种永恒,洁净如百合。”
(七) 布置作业
1.必做:写一篇短文,分析“百合花”的象征意义。
2.选做:与《荷花淀》等小说对比,探究“诗化小说”的特点。
纯洁、高尚、深情)
来源:老谢语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