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美国企业史:从技术创新和产业迭代出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0 17:11 1

摘要:美国企业缘起于15世纪末殖民者个人和欧洲特许经营殖民公司对北美殖民地的探险开发。在从公司到殖民地社会的转变以及独立国家的创建发展过程中,企业始终是技术创新、产业迭代、工业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后发工业化的典型国家,在几百年中,美国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竞争

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强民富背后的重要支撑力量是什么?——企业

美国企业的历史比美国作为国家的历史还要久远,素有“公司国家”之称。

总览全球各国企业发展史,美国企业演进发展的故事更引人入胜和发人深思。

美国企业缘起于15世纪末殖民者个人和欧洲特许经营殖民公司对北美殖民地的探险开发。在从公司到殖民地社会的转变以及独立国家的创建发展过程中,企业始终是技术创新、产业迭代、工业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后发工业化的典型国家,在几百年中,美国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不仅是企业实力的表现,更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载体,体现科技立国、制造强国、创新富国的特点。

《美国企业史:从技术创新和产业迭代出发》讲述了26家美国代表性企业的兴替进程。探究美国经济增长和国强民富背后的重要支撑力量。

从“FIRE”产业到“ICE”产业

在美国后工业社会主要有三个产业部门,即制造业、FIRE产业和服务业,其中FIRE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FIRE产业,是美国Finance,Insurance,and Real Estate一组产业的合称,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盛于90年代,2000年以后处于调整发展时期,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该行业的发展出现重大挫折。

大金融产业群是伴随着金融化过程发展起来的。美国政府为了解决70年代的经济滞胀,推出这一所谓的龙头产业,这不仅是美国后工业化社会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事实上,FIRE产业组合中的三个行业——金融、保险和房地产,并不是同时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是递进和互相影响的。80年代初期,美国媒体报道中出现“FIRE”的称谓。如1982年10月21日《华盛顿邮报》就曾报道过,FIRE产业为纽约市增加了16万个工作岗位,同时拉动了纽约房地产市场的需求。1988年12月7日的《纽约时报》对此做了评论,认为FIRE产业的发展产生对办公用房的强大需求。在美国政府支持下,FIRE产业在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1992年美国商务部官方统计资料“北美工业分类统计”体系,正式将FIRE产业单独列项进行有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大金融产业群是典型的纸张密集型产业。其产业模式的最大资源消耗就是纸张和文本,以及人的知识和专门技能,其获取利润的途径就是货币和资本市场,而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土地和资本资源,需要的是“人和纸”。

这非常符合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通过精致的制度设计,全世界的投资者、企业家和普通公众相信美国具有发达和完善的金融制度,是世界资本市场的中心,投资美国资本市场是最为安全的。大金融产业群的发展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90年代后,美国经济越来越依赖于FIRE产业,2000年新经济泡沫破裂后,美国政府更是有意识地发展这一产业,并把它当作新经济之后优先发展的产业,从而解决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

美国FIRE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区就是纽约市,准确地说就是纽约市的华尔街,这里有大量的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为纽约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和经济价值。美国商务部“北美工业分类体系”产业分类和统计显示,从1948年到2007年,FIRE产业的就业人数每隔10年就会有一个大变化,1948年为179万人,1958年为250.9万人,1968年突破到342.7万人,1978年为517.7万人,1988年为698.5万人,1998年为763.4万人,2007年是842.7万人,过去60年共增加663.7万人,增加近4倍。

从纵向比较来看,FIRE产业创造的附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47年的10.4%上升到1997年的19.2%,2007年为20.36%。金融中心城市纽约更是得益于FIRE产业,它带来的不仅是该产业本身的发展,还有许多引致性的需求和经济效应。1948年到2007年,无论是从各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来看,还是从各产业从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来看,美国产业结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国越来越成为一个全世界经济体的总部,研发、金融投资、教育、专业服务成为美国本土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大金融产业群的异常繁荣,美国制造业的空洞化和业务外包化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但也应该看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大金融产业群的发展步伐已有放缓的迹象,2000年后它所能提供的就业量开始萎缩,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显然不如20世纪80年代。2008年金融危机后,FIRE产业的过度发展,导致美国整个经济发展偏离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轨迹,政府有意识地降低其重要性,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支柱产业。以纽约市为代表,美国各地政府认为在未来经济发展中ICE产业(信息、文化和教育,Information,Culture and Education有望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因为该产业正契合了第四次科技革命和工业4.0时代的新要求,符合金融与实体经济相统一的辩证关系。通过这一产业可以引发更多的技术创新和新企业的兴起,因此美国从政策导向上加强ICE产业的发展力度。

新书速递

(点击封面跳转至小程序购买)

美国企业史

从技术创新和产业迭代出发

巫云仙 著

2025年3月出版/128.00元

ISBN 978-7-5228-3158-9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凹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吸收过去100多年美国企业史研究的经典成果,以时间为经,以技术创新和产业迭代逻辑为纬,借助企业历史资料和美国政府小企业管理局、美国经济分析局等的最新数据,通过对美国企业发展纵横面的全方位研究,揭示美国企业如何从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走上自主创新、突破性创新、颠覆性创新和引领式创新的发展之路。全书全景式地呈现了26家大型企业的兴衰发展,包括:善于创新而走出北美荒野的哈德逊湾公司、败于丛林竞争的西北公司等早期美国企业;崛起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且一直引领技术创新并存续至今的杜邦公司、标准石油、通用电气、AT&T、IBM、福特、波音等典型工业巨头;以及信息技术革命以来惠普、英特尔、微软、苹果、特斯拉、英伟达等高科技企业。

美国企业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对他者来说,就是一面最好的历史之镜,是经济发展史最好的社会实验室,对后来者具有重要的镜鉴意义。

作者简介

巫云仙,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经济史(含企业史、金融史)、政治经济学、金融学。出版《汇丰银行与中国金融研究》《德国企业史》《向德国学习先进制造业》《美国金融制度的历史变迁》《中国金融史(1978~2018)》和A Financial History of China(1949-2019) 等著作,以及译著《剑桥美国经济史》(第1卷)、《货币、银行与金融业》;在各类重要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是撰写“马工程”教材《世界经济史》的重要成员。多项成果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目录

第1章 美国企业历史发展演进的五个主要阶段

一 欧洲商业公司的殖民开拓与企业的缘起

二 模仿性技术创新与各类企业的自由发展

三 突破性技术创新与大型垄断企业的形成

四 颠覆性技术创新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探索

五 引领性技术创新与新兴工业企业的崛起

第2章 传统商业技术创新与殖民地的商贸企业

一 欧洲各国探险北美与殖民地社会的创建

二 英国特许经营企业对北美殖民地的开拓

三 重商主义政策与特许企业殖民方式创新

四 北美农商企业的经营技术和管理新方式

五 独立战争改变企业管理制度和经营环境

六 典型企业案例

第3章 模仿性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和产业更替

一 全新营商环境催生新一代的商人和企业

二 专业化的商业组织与企业的内生性成长

三 借鉴英国经验创新发展本国金融服务业

四 技术引进与纺织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

五 仿制和技术发明与美国制造体系的建立

六 内部改进与交通运输行业和企业的勃兴

七 典型企业案例

第4章 铁路技术的应用与企业创新和管理革命

一 铁路技术的传入与铁路企业的技术创新

二 大型铁路企业与美国铁路运输网络构建

三 交通技术交替发展背景下铁路企业重组

四 铁路建设投融资与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

五 铁路时代发明的电报技术与通信业兴起

六 铁路公司与企业的制度创新与管理变革

七 典型企业案例

第5章 交通技术创新与汽车和航空企业的发展

一 汽车技术与美国汽车制造企业异军突起

二 汽车制造的相关销售和服务产业的发展

三 飞机技术与商用飞机制造企业和航空业

四 航空运输业发展背景下航空公司的竞争

五 典型企业案例

第6章 电力新技术引发的产业开拓和企业竞争

一 电力技术发明与电气和电器制造业兴起

二 通信技术创新与电话产业和企业的发展

三 石化和制药技术创新与新创企业的挑战

四 无线电技术及其应用与广播和文化产业

五 典型企业案例

第7章 新技术新能源与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企业

一 新技术新能源背景下的规模销售和生产

二 大规模分销导致大型商业性组织的出现

三 大规模生产模式与各类垄断型企业创建

四 产销一体化与大型垂直型综合经营企业

五 横向联合与企业的兼并重组和托拉斯化

六 典型企业案例

第8章 颠覆性技术创新与高科技企业引领发展

一 科技革命时代背景下颠覆性的技术创新

二 电子技术创新与电子化时代的通信企业

三 计算机和半导体技术与高科技企业创新

四 软件产业技术创新与新型科技垄断企业

五 信息化时代的技术创新与智力密集企业

六 典型企业案例

第9章 产业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中的金融因素

一 金融与产业技术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实践

二 货币托拉斯与大型垄断制造企业的形成

三 风险投资机制与高科技新创企业的发展

四 金融背离实体经济与金融危机多重效应

五 典型企业案例

第10章 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迭代中的消费因素

一 大众消费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和技术创新

二 中产阶级的消费文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三 耐用消费品革命与商业企业的繁荣发展

四 消费需求与文化和服务产业的创新发展

五 典型企业案例

第11章 产业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中的政府因素

一 政府的战略急需与政企互动和企业发展

二 政府涉足市场领域并经营各类国有企业

三 政府多策并举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四 政府的引导政策与关键技术产业的发展

第12章 技术创新和产业迭代与企业发展的思考

一 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基本底色

二 企业创新发展与产业迭代变化主要特点

三 技术创新和产业迭代与企业发展的经验

四 企业演进发展的历史借鉴与政策性启示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