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埔军校是我国近代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所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物,如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他们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当时在黄埔军校的教官中,也有很多优秀人物,其中有四位左派的干部和教官被黄埔军校右派分子攻击为“黄埔四凶”,这
黄埔军校是我国近代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所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物,如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他们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当时在黄埔军校的教官中,也有很多优秀人物,其中有四位左派的干部和教官被黄埔军校右派分子攻击为“黄埔四凶”,这四人就是邓演达、恽代英、高语罕和张治中。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四位。
黄埔四凶
1、邓演达
邓演达是广东惠州人,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
邓演达出生于1895年,少年时代受到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影响,经常参加一些反清活动,当时因为年龄小,主要是作为交通员为革命党人传送文件,长大后邓演达便投身到革命运动中。
1920年经辛亥革命元老何子渊的引荐,邓演达参加了援闽粤军,担任连长。在之后的作战中他身先士卒,作战勇猛,逐渐得到上级的赏识。年底孙中山回广州重建军政府,并下令整编粤一,二两军,邓演达在整编时升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参谋兼步兵独立营营长。后一师设军官教育班以培训下级军官,邓演达兼任教育班班主任。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邓演达被任命为训练部副主任,但是由于蒋介石任人唯亲,革命立场坚定的邓演达受到排挤,于是他干脆离开黄埔军校到德国深造,在德国他认识了朱老总和孙炳文。
1926年,邓演达回国参加了国民党二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之后他又回到黄埔军校,担任教育长,主持校务,大力支持中共广东区委提出的关于在军校设置政治科等正确主张。
中山舰事件后,邓演达极不满蒋介石所为,更加遭蒋嫉恨。4月由于坚定奉行孙中山的革命政策,坚持与共产党人紧密合作的立场,乃被蒋介石借故调离黄埔军校,到潮州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教育长。
1927年“四一二政变”爆发后曾著文谴责蒋介石、汪精卫,并与宋庆龄等展开反蒋活动。此后几年的时间邓演达基本上都在国外考察游历,1931年8月因为叛徒的告密,邓演达在上海租界被捕,后来被蒋介石下令押往南京,期间蒋曾派人劝邓演达放弃其政治主张,当即遭邓严词拒绝,表示“我要为中华民族维护正气”。1931年11月29日,邓演达被秘密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时年36岁。
2、恽代英
恽代英是江苏武进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
恽代英也是出生于1895年,他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所以从小的生活就比较富足,而且他酷爱读书,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恽代英在学生时代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至1921年,恽代英在湖北创办利群书社和“共存社”,团结进步青年,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
1921年,恽代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6年5月被党派到黄埔军校,任政治主任教官。1927年1月,恽代英到武汉主持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任政治总教官,期间同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行径进行了坚决的斗争。7月,恽代英奉中央之命赴九江,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委员,参与组织和发动南昌起义。12月,他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
广州起义失败后,恽代英辗转到上海党中央组织部任秘书,协助部长周恩来工作,1930年5月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押在南京江东门外“中央军人监狱”。在狱中,恽代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不料却被后来叛变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特科负责人顾顺章指认,暴露了身份。1931年4月29日被杀害于南京,年仅36岁。
3、高语罕
高语罕是安徽寿县人,早年曾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回国后从事秘密反清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后,任安徽青年军秘书长,与陈独秀结识,1920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期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1年1月,高语罕已成为中共早期建党骨干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建者之一,他把在芜湖五中、工读学校等校的讲义编纂成《白话书信》,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与《尝试集》、《独秀文存》齐名,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力作。
1922年参加完中共二大后,高语罕被组织派往德国留学,在德国他与张申府等人一起组建了中共旅欧总支部。1925年回国后被安排在平民女校任教,同年底被派到广州任黄埔军官学校政治总教官,一度与邓演达、恽代英、张治中被蒋介石并诬为“黄埔四凶”。
1927年高语罕参加了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秘书。随起义军南下广东受挫后,被前委派去香港进行联络工作。曾书面向中共中央汇报南昌起义情况,不久移居澳门。此后多年高语罕主要从事教育、文艺等工作。期间他与陈独秀的关系非常紧密,两人的思想也渐渐合到一起。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高语罕以陈独秀代言人的身份宣传抗日。1939年5月随陈独秀定居四川江津,与陈独秀合译了《大英百科全书》。1942年5月陈独秀逝世,他帮助料理后事。此后移住陈铭枢家中,撰写古体诗。1948年春在南京病故,终年60岁。
4、张治中
张治中是安徽巢湖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将领。是四人之中唯一一个跟随蒋介石时间最长的人,奇怪的是张治中曾多次顶撞蒋介石,但是却没能影响他的仕途。
张治中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后到广东参加了护法运动,也是从这里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张治中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代理总队长、军官团团长,同时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参谋长,广州卫戍区司令部参谋长等职,与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恽代英密切合作,结成深厚友谊。
后来张治中参加了北伐战争以及蒋介石对冯玉祥、阎锡山等的战争。1932年张治中兼任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在上海给予了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治中参加了淞沪会战,担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在上海抵御日军的进攻。淞沪会战后,张治中担任湖南省主席,期间与中共湖南省委合作,推动湖南抗日救亡运动迅猛发展,为正面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思想、组织和群众基础,被当时中共湖南省委负责人称为湖南国共合作的“黄金时代”。
1941年皖南事变后,张治中向蒋介石上书,主张继续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后来他被派到新疆任职,在新疆他成功地解救了被盛世才监禁多年的100多名共产党干部,使他们安全地回到延安,为共产党保存了一批重要的骨干力量。
张治中一直主张与共产党和平相处,抗战胜利后他也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是解放战争中唯一一位没有同共产党打过仗的国民党将领,被人们称为“和平将军”。1949年张治中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国共产党代表谈判,谈判破裂后张治中接受了周总理的恳劝留在了北京,并促进了新疆的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69年张治中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小结:
客观的说,上述四人与蒋介石的主张都不符,所以在黄埔军校时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才称他们四人为“黄埔四凶”。邓演达和恽代英自直接被国民党当局给杀害。高语罕后来在党内的地位越来越低,晚年更是显得有些潦倒,不过也算是有一个不错的结局。
唯独张治中将军,在与蒋介石共事的几十年中,他也曾多次顶撞蒋介石,提出令蒋介石不愉快的意见,但是他工作上兢兢业业,为自己立了“严守机密”、“寡言少主张”等自律,谨言慎行,努力工作,也得到了蒋介石的好感,所以他在国民党中的地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不过随着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张治中将军选择回到人民的阵营中,继续为新生的新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以79岁高龄善终。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