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家人中秋送暧 200斤巨型月饼晏请全村乡亲!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7 10:45 1

摘要:中秋佳节,讲究的是阖家团圆、邻里和睦。在广东湛江迈合村,奥运冠军全红婵的家人,用一场特别的 “月饼宴”,将这份节日的温暖与善意传递给了全村乡亲与慕名而来的游客。200 斤重的巨型月饼,不仅承载着团圆的寓意,更展现了这户 “冠军之家” 不褪的乡土本色与淳朴情怀。

全红婵家人中秋送暖:200 斤巨型月饼宴乡亲,奥运冠军家的烟火气

中秋佳节,讲究的是阖家团圆、邻里和睦。在广东湛江迈合村,奥运冠军全红婵的家人,用一场特别的 “月饼宴”,将这份节日的温暖与善意传递给了全村乡亲与慕名而来的游客。200 斤重的巨型月饼,不仅承载着团圆的寓意,更展现了这户 “冠军之家” 不褪的乡土本色与淳朴情怀。

200 斤 “月饼之王”:三天三夜的心意,365 天的祝福

距离中秋节还有一周时,迈合村的村民就开始议论:“全红婵家要做个大月饼,听说得好几个人才能抬得动!” 这个让全村期待的 “大家伙”,正是全红婵的父亲全文茂特意为中秋准备的惊喜。

为了打造这款 “月饼之王”,全文茂提前半个月就找到了当地口碑最好的老字号月饼店。店主回忆,当时全文茂带着朴实的笑容说:“想做个特别的月饼,中秋的时候给乡亲们分分,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当听到 “200 斤” 这个重量时,店主着实吃了一惊 —— 店里平时做的最大月饼也才 30 斤,200 斤的规模,无论是食材准备还是制作工艺,都是极大的挑战。

从选材开始,这场 “月饼工程” 就充满了用心。全文茂特意选定莲蓉蛋黄馅,因为这是当地乡亲最爱的口味。为了保证口感,月饼店调用了最好的湘莲,提前浸泡、蒸制,捣成细腻绵密的莲蓉;蛋黄则精选新鲜的海鸭蛋黄,足足用了 365 个,寓意 “一年 365 天,大家都能红红火火”。制作过程更是耗费心力,三个经验最丰富的师傅轮流上阵,揉面、包馅、压模、烘烤,每个环节都不敢怠慢。揉面时,需要两人合力才能翻动巨大的面团;包馅时,要确保 365 个蛋黄均匀分布,让每一块月饼都能吃到蛋黄的香;烘烤时,特制的超大烤炉需要精准控制温度,稍有不慎就可能影响口感。整整三天三夜,师傅们轮班值守,全程不敢离开烤炉太远,直到月饼表面烤出金黄油亮的光泽,散发出浓郁的莲蓉与蛋黄香气,才算大功告成。

中秋节前一天,当这个巨型月饼被送到全红婵家时,瞬间吸引了街坊邻里的围观。月饼直径足有 1.5 米,像一张圆圆的 “月亮饼”,表面印着传统的祥云纹路与 “花好月圆” 的字样,边缘还点缀着小巧的花纹,既大气又精致。三个成年男子合力,才将它抬上特制的木质推车,推车的轮子都被压得微微变形。村民们围着月饼,忍不住伸手摸了摸,感叹道:“活了这么大岁数,第一次见这么大的月饼,这得够全村人吃了!” 全文茂站在一旁,看着大家的笑容,挠了挠头说:“就是想让大家尝尝鲜,沾沾喜气。”

小院里的团圆宴:分的是月饼,暖的是人心

中秋节当天,全红婵家的小院早早热闹起来。院门口挂起了红灯笼,墙上贴着 “中秋快乐” 的红纸条,院子中央摆上了那张放着巨型月饼的推车,周围还摆了十几张桌子和板凳,供大家坐着吃月饼、聊天。

上午九点多,乡亲们就陆续赶来,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女,还有蹦蹦跳跳的孩童。不少游客也听说了这场特别的 “月饼宴”,特意从外地赶来,想一睹 “冠军家的中秋”。全文茂和妻子穿着朴素的家常衣服,忙前忙后地招呼着大家,脸上满是憨厚的笑容。“快坐,别客气,等会儿月饼切好了,大家都尝尝!” 全妈妈一边给大家递茶水,一边笑着说,眼角的皱纹里都透着亲切。

十点整,分月饼的环节正式开始。全文茂戴上干净的一次性手套,拿起特制的大菜刀,深吸一口气,稳稳地朝着月饼切下去。第一刀从中间划过,将月饼分成两半,露出里面饱满的莲蓉和均匀分布的蛋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引得围观的人纷纷赞叹:“好香啊!” 紧接着,他和两个帮忙的村民一起,将月饼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每一块都能看到完整的蛋黄。孩子们踮着脚尖,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月饼,口水都快流出来了;老人们则坐在一旁,笑着说:“这月饼看着就好吃,全家用心了。”

分发月饼时,全文茂特意先递给村里的老人。他走到 80 岁的李阿婆面前,双手递上一块月饼:“阿婆,您尝尝,看看合不合口味。” 李阿婆接过月饼,咬了一小口,脸上立刻露出满足的笑容:“甜而不腻,好吃!红婵有出息,你们一家人也这么好,真是福气啊!” 拿到月饼的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纸,大口吃了起来,嘴角沾着莲蓉,像只小花猫,引得周围人哈哈大笑。游客们也纷纷接过月饼,一边品尝,一边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幕。有人感慨:“本来是来看看红婵的老家,没想到还能吃到这么特别的月饼,感受到这么浓的人情味,太值了!”

整个小院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有人拿着月饼和全文茂合影,他从不拒绝,总是配合地露出笑容;有人问起全红婵的近况,他会笑着说:“她在训练,挺好的,让她安心忙事业,家里有我们呢。” 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透着朴实的真诚。阳光透过树叶洒在院子里,落在每个人的笑脸上,温暖而明亮。这场 “月饼宴”,没有山珍海味,却因为这份共享的喜悦,变得格外有意义。

冠军背后的家:走红不忘本,平凡里的坚守

全红婵家的这场中秋 “月饼宴”,之所以让人动容,不仅因为巨型月饼的新奇,更因为这户人家在 “走红” 后的坚守。自从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一战成名,拿下跳水女子 10 米台金牌,随后又在巴黎奥运会斩获两枚金牌,她的老家迈合村,就成了 “网红打卡地”。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和粉丝赶来,有的想看看冠军成长的地方,有的想和全红婵的家人合影,甚至有人隔着院墙拍照、直播,常常吵得一家人难以休息。

面对这样的 “热闹”,全文茂和家人始终保持着平和与善意。他们没有因为女儿成了奥运冠军就摆架子,反而尽量满足大家的合理要求。有人想在门口拍照,他们从不驱赶;有人递来本子想要签名,他们会抱歉地说 “不会写字”,但会笑着和对方合影;遇到带着孩子来的游客,全妈妈还会拿出水果招待。就像这次中秋,全文茂想到的不是 “清净过节”,而是用分月饼的方式,感谢乡亲们一直以来的照顾,也回馈粉丝们的支持。他说:“红婵能有今天,离不开大家的关心,中秋节了,送点月饼,是份心意。”

在迈合村村民眼里,全文茂一家一直是 “实在人”。全红婵小时候练跳水,家里经济条件不算好,但全文茂夫妻从未抱怨,总是尽全力支持女儿。村里有什么事,他们也总是积极帮忙,农忙时帮邻居收割庄稼,谁家有红白喜事,他们也会去搭把手。如今,女儿成了奥运冠军,家里的生活好了起来,但他们的生活习惯依旧没变 —— 全文茂还是会下地干活,种些蔬菜瓜果;全妈妈依旧操持着家务,偶尔还会和邻居一起做手工。有人劝他们 “享享清福”,全文茂总是说:“地里的活不能丢,这是本分。”

全红婵自己,也传承了家里的这份朴实。每次回乡,她从不会搞特殊,穿着简单的运动服,跟着妈妈去菜市场买菜,和小时候一起玩的伙伴打招呼,就像普通的邻家女孩。这次中秋节,虽然她因为训练没能回家,但特意给父母打了电话,叮嘱他们 “别太累,好好和乡亲们过节”。电话里,她还让妈妈多给孩子们分点月饼,说 “希望大家都开心”。

烟火气里的温暖:不止是月饼,更是人情味

这场中秋 “月饼宴”,很快在网络上引发关注。有网友晒出分月饼的视频,配文:“全红婵家的月饼,甜到心里了!这才是明星该有的样子,走红不忘本,接地气,有温度。” 也有人评论:“200 斤的月饼,装的是满满的心意,看到这样的画面,觉得很温暖。”

对迈合村的乡亲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块月饼,更是邻里之间的情谊。村民王大叔说:“红婵没成名的时候,我们就看着她长大,她爸妈为人处世一直很好。现在他们发达了,还想着我们,这份情分,比月饼还甜。” 对游客而言,这趟 “打卡之旅” 收获的不仅是和 “冠军家” 的合影,更是一份久违的乡土温情。来自广州的游客陈女士说:“本来只是想来看看,没想到被这份热闹和真诚打动了。现在很多人追求名利,全红婵家人还能保持这份朴实,太难得了。”

月饼吃完了,但这份温暖还在延续。中秋节过后,迈合村的村民们聊起这场 “月饼宴”,依旧满脸笑意;全红婵家的小院,依旧有游客前来,但大家都自觉地保持安静,不再像以前那样喧闹 —— 或许,是那份共享月饼的善意,让大家都懂得了尊重与体谅。

全文茂依旧过着平凡的生活,每天早起打理院子里的蔬菜,傍晚坐在门口和邻居聊天。有人问他下次中秋还会不会做巨型月饼,他笑着说:“看大家喜欢,喜欢的话,明年还做,让更多人尝尝我们迈合村的味道。” 阳光洒在他身上,没有奥运冠军父亲的 “光环”,只有一个普通村民的淳朴与真诚。

全红婵在训练场上依旧努力,为下一场比赛做准备。她或许不知道,老家那场 200 斤月饼的盛宴,给多少人带来了温暖。但她一定知道,无论自己走多远,家里永远有那份最踏实的烟火气,有乡亲们最真挚的牵挂 。

深秋的迈合村,稻田里的稻穗金黄饱满,全红婵家院子里的桂花还在飘香。偶尔有游客经过,会轻声问:“这里是全红婵的家吗?” 村民们会笑着点头,然后说:“是啊,她家中秋还请大家吃了大月饼呢,可热闹了!” 那份关于月饼的记忆,就像秋日的阳光,温暖而绵长 。

来源:资讯新角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