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位于莫斯科特维尔街 14 号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曾于2022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出版90周年之际,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而又颇具诱惑力的小说插图展。据该博物馆统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计有33种之多。
本文介绍的第23种版本小说的卷首画
位于莫斯科特维尔街 14 号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曾于2022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出版90周年之际,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而又颇具诱惑力的小说插图展。据该博物馆统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计有33种之多。
在这份插图统计表中,肯定没有包含进中国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家族中汗牛充栋的插图作品。
笔者之前曾介绍了22种苏联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
归琪先生的藏品
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上海收藏家归琪先生的鼎力相助。特别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早期插图作品,借助归琪先生提供的藏品,让我们得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初面世时虽显简陋、但却贴近时代的栩栩如生的插图真面目。
尤其重要的是,归琪先生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苏联版及中国版各个版本插图的在中国即使不是首屈一指也可以称着是叹为观止的收藏,清晰地昭示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走入中国后的版本演化、变迁、进展路径,可以说,这些插图,就是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国的接受史”的里程标识牌。
因为从中国的第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文版出现之后,移植自苏联原著的插图,便如影形随地与小说共生同长,为小说的文字传播提供了形象润饰。这些插图,也成为各个版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最具识别性的形象标识,足以区分小说多个版本的复杂演变层级。
实际上,我们可以注意一下,在中国有许多学者与学子,都曾展开过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版本史的研究,但这些研究成果,对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映衬出的小说版本演变史,就会觉得有着矛盾百出、语义不详、人云亦云的诸种弊端。
归琪先生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专题藏品
从这个角度来讲,归琪先生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藏品,以实物的巨大储备,码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国的接受轨迹轮廓,以无可置喙的实证图景,展现出小说融入中国文化的由浅入深的层染细部。
笔者在探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苏联版插图时,最初是出于好奇,偶然涉足,但随着逐步介入,发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是能够扩开小说的精神内涵的一个别有洞天的窗口,由此一发不可收地深陷其中。
而归琪先生在小说版本上的助力,也使笔者能够更为通透、更为深入地介入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腹地与深坑。
今天我们介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23种苏联版插图,就来自于归琪先生的藏品。
下面,笔者按惯例,将之前介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22种插图版本,作一个概括性的回访:
1、 列兹尼琴科:中国书籍中又译成:列兹尼钦科
形象生动,流布最广。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版插图作者是谁?曾深刻影响中国绘画作品
笔力稍弱,俄版仍用。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俄罗斯目前采用哪一位画家的作品?
黑暗风格,造型奇诡。可参阅:黑暗风格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竟然在现今的俄罗斯很走俏
4、利亚明线条流畅,勾勒灵动。可参阅:苏联1973年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欣赏,娴熟的线条别有风味
5、米纳耶夫冷色再现,版画风格。可参阅:再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冷门场景的插图体现末世苏联共性思潮
6、乌萨切夫立体主义,时空拼贴。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版插图第五个版本:乌萨切夫的插图一观
7、柯洛文之前将该版美术编辑勃尔艮克·叶夫根尼·奥西波维奇当成了插图画家,特此更正,在此感谢收藏家归琪先生的资料提供。
梅益译本,曾经采用。可参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柯洛文版插图,中国首译本与梅益本均用过
——梅益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共使用了三版插图,你看过前两种吗?
8、鲍里斯·阿尼西莫维奇·马尔凯维奇力求真实,自有其长。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画家巡礼:第8位画家马尔凯维奇。
9、巴霍莫夫线条局促,乍看很丑。可参阅:巴霍莫夫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有点丑,但中国图书却很青睐
10、加尔佳耶夫速写风格,稍显潦草。可参阅:苏联画家为五百本书画了插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版插图太潦草。
11、阿纳托利·马克西莫维奇·迪奥明功力不凡,经典脱俗。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受到索契博物馆青睐,足见画家绘画功力。
12、哈依洛夫中规中矩,真实呈现。可参阅:国内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介绍过的苏联画家,看看他的作品
13、埃普尔德裔画家,梅益首用。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本最早使用的插图作者,终于找到了。
14、列布罗夫现实风格,动感逼人。可参阅: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作者,为《静静的顿河》配图更为知名。
(2)列布罗夫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插图,画家曾画过《静静的顿河》
15、斯科莫罗霍夫剪影风格,叠印时代。可参阅:剪影风格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版本,让熟悉的画面变得陌生。
16、戈丁虎狼风格,折射时代。可参阅:虎狼风格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可以借此一窥苏联末世时尚。
17、伊林中国首版,开创之功。可参阅:收藏家归琪先生揭秘中国第一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画家之谜。
18、德赫捷列夫苏联首版,奠基之作。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处女版插图,其画家系高尔基作品御用画师
19、米哈伊尔·叶菲莫维奇·戈尔什曼白描勾勒,雏形初显。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第一次全集版插图,揭开隐秘的小说细节
20、李可夫画风硬朗,人物挺拔。可参阅:网友提供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李可夫版插图画风硬朗,人物挺拔。
21、库尔科夫线条凝练,极简勾勒。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库尔科夫版插图:线条凝练,极简勾勒。
22、萨瓦多夫大块写意,笔力遒劲。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萨瓦多夫版插图:大块写意,笔力遒劲。
今天我们介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版本,是1936年版本,系该书出版以来的第六套版本。
下面是小说的全部插图,来自于归琪先生提供的藏品。
上图是众所周知的保尔与冬妮娅钓鱼相见的场景。
上图反映的是屠犹场景。小说里描写如下:谢廖沙和父亲一起把印刷厂的一半工人藏在自己家的地窖里和阁楼上。现在他正穿过菜园回家。忽然,他看见一个人沿着公路跑过来。
那是一个吓得面无人色的犹太老人。他穿着满是补丁的长外衣,光着头,一边跑一边挥舞着双手,累得直喘。他的后面是一个骑着灰马的佩特留拉匪兵,眼看就要追上了。那个匪兵弯着腰,做出要砍杀的姿势。老人听到马蹄声已经逼近,就举起双手,像是要保护脑袋似的。谢廖沙一个箭步跳上大路,冲到马跟前,用身子护住老人,大喝道:“住手,狗强盗!”
那个匪徒并不想收回马刀,他顺势用刀背朝这青年的金发头颅砍了一下。
上图是保尔勇救朱赫来段落。
保尔回到故乡,与母亲相见场景。
筑路场景。
保尔阻止械斗场景。
保尔与丽达再度重复。
保尔在疗养院场景。
保尔思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母亲告知保尔作品出版。
从这个版本的版权页上,可以看到如下信息: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国家联合出版社(OGIZ)高尔基边疆区版本,1936年。
责任编辑:A·I·帕特里耶夫。技术编辑:L·I·涅姆琴科夫。校对:R·A·多尔加诺娃。插图、扉页及卷首画由艺术家A·A·斯捷凡诺夫斯基绘制。
1936年7月8日送排,1936年9月9日付印。开本82×110/32。印量20,000册。用纸6印张,出版印张24。著作页19.83。统一书号X-1Б。每印张字符数142,464。
高尔基边疆区出版许可号NA 38。印刷地:高尔基市(下诺夫哥罗德)菲格纳街32号。订单号8717。
定价:5卢布95戈比。
装帧费:1卢布。
上面的版权页显示,插图、扉页及卷首画作者为:A A стефановского,译成中文为:A·A·斯捷凡诺夫斯基。
这位名为“斯捷凡诺夫斯基”的画家,笔者在俄文网站上搜索了一番,竟然没有查到一丁点个人信息。
只是查到,斯捷凡诺夫斯基还为马雅可夫斯基著名的儿童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1937年版)创作过插图。出版社也属于高尔基边疆区,不是我们通常见到的莫斯科的出版机构,这可能是这一版插图受众面向比较偏狭的原因。
另外,在托尔斯泰小说《为什么》的插图里,显示的画家名字是:А. СТЕФАНОВСКИЙ,是不是与A A стефановского同一人?因为资料有限,我们难以确认,可以比较一下插图是否一样:
另外笔者也发现,在1937年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版本里,也采用了这套插图:
斯捷凡诺夫斯基绘制的插图,采用白描线条勾勒,人物形象与我们今天熟见的插图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别,可以看出早期插图的画家,完全是依靠自己的想象,完成了对人物与场景的还原,总体形象来说,还处于一个摸索与定型期。
而且早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都带有一种急就章性质,所以,线条都是选择简约的线条来完成画作的创作,自然也就缺少精雕细刻的丰润感。
在不断的小说插图的层积过程中,后期的画家博采众长,又有所增饰,从而选择了最契合小说人物原型的角色形象,配以真实的环境地貌,奠定了小说最为完备、更为逼真的插图版本。
尽管如此,斯捷凡诺夫斯基绘制的这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还是有着它的特色与长处,可以看出画家在唯美性上的努力。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体系里,别有风味,值得我们细细地感受与欣赏。
来源:文学私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