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之前,我都没想到搞二次元居然能痛成这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0 22:37 2

摘要:不论你是否玩方舟,都可能见过凯尔希,因为和她有关的二创太多了。对方舟玩家来说,凯尔希早已成为游戏的一部分,她参与了许多剧情,也在多数同人作中登场,有大量喜欢她的玩家——凯尔希,在我看来算是《明日方舟》的一张名片,至少,她是罗德岛的名片。

怪物马戏团 | 文

这周对《明日方舟》玩家来说,注定不平凡,因为一个陪伴他们,同时也陪伴游戏五年多的重要角色离去了。

不论你是否玩方舟,都可能见过凯尔希,因为和她有关的二创太多了。对方舟玩家来说,凯尔希早已成为游戏的一部分,她参与了许多剧情,也在多数同人作中登场,有大量喜欢她的玩家——凯尔希,在我看来算是《明日方舟》的一张名片,至少,她是罗德岛的名片。

说凯尔希死了,其实是不准确的。虽然她确实经历了某种类似死亡的过程,但她的“特殊构造”,让其有复活的可能,剧情也暗示了这一点。可同时也点出,试图复活她的人们,最终会尊重她自己的想法,而我有感觉,凯尔希本人希望的,或许不是简单的复生。

纵观凯尔希陪方舟走过的五年多时光,她不仅是个代表角色,更重要的是,她是个极为特殊的二游角色。早期,凯尔希有过一些争议,比如她对待博士的态度,以及其谜语台词。但随着剧情推进,许多争议,都被化解了。

取而代之的是,熟悉了凯尔希的玩家们,在她身上看到了一种复杂、厚重,且颇具深意的塑造,以至于你无法把任何一种模板,简单套她身上。这种特殊性,也使她变得越来越像真实的生命,一个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凯尔希。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我眼中的凯尔希。

谁是凯尔希?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最直接的回答是:她是博士失忆前的造物,源自前文明的科技,在泰拉大陆游荡了上万年,试图寻找生命的意义,以及让文明得以延续的方法——如果神般的人,想要毁灭一个文明,这个文明的生灵,该如何为自己找到延续的理由?

但这不是个合格的回答,关于“谁是凯尔希”这问题,对任何一位关注剧情的《明日方舟》玩家来说,在五年前和今日的答案,我想都是截然不同的。

答案,其实就在于“凯尔希是如何被塑造出来的”,往深处看,你会发现几乎所有故事,都和凯尔希的塑造有关,哪怕这些故事她没真正出场。

凯尔希是长生种角色,去年,这类角色曾在海外有过一场热议。因为当时《葬送的芙莉莲》和《力量之戒:第二季》同时播出,许多人纳闷,为何都在刻画长生的女精灵,前者作为一部动漫的塑造结果,却比史诗定位的后者好了太多。

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力量之戒》中的凯兰崔尔,被塑造成了一个性格普通的战士,所谓长生,只是毫无存在感的标签,人物显得幼稚浅薄。而芙莉莲看似少女,实则周身都是岁月的痕迹。

在芙莉莲身上,有种超脱人类时间的轻盈感。无以计数的光阴穿她而过,在她身上却似乎没留下痕迹,人类的恶与贪婪没有腐化她,她依旧天真,却不幼稚,她一如既往爱着一切,却毫不功利。她会为爱己之人的逝去而流泪,却也会因为对时光的忽视,错失这份爱。

她的一切,都有岁月的轻盈,有时这种轻盈会让身披凡尘的生命无法承受。

而凯尔希的塑造,正和芙莉莲一样,布满岁月的痕迹,与芙莉莲不同的是,她身上的岁月是沉重的。

早年,人们吐槽凯尔希总说谜语,因为她总把自己知道的真相,说得含糊不清。而游戏后来给出了解释,这是因为凯尔希被同为其创造者的普瑞赛斯,植入了某种不能透露真相的机制。

但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她认为,仅说出真相,对代表玩家的博士来说,是不够的,因为我们必须去亲眼见证真相,才能真正理解。

这句话,其实也是凯尔希这些年塑造的一个注脚。

之前我们说过,《明日方舟》的剧情,是想要讲述关于文明的故事,所以,它必须先去真正描写文明,这部分不能用一些空洞的大词来替代。而凯尔希“长达万年的生命”亦是如此,它不能只是一个无意义的年龄。

在游戏中,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截然不同的国度走过战争、变革、新生与混乱。我们看到政权崩塌,看到思潮燃烧,看到文明迁徙、王朝湮灭;同时,我们看到亲情在沙场的抉择,看到孩童因为苦难迷失自我,看到啤酒花在荒野盛开。

而当我们见证所有这一切的同时,剧情的一角总会以某种方式提醒我们:这些也是凯尔希曾见过的事物,她曾见过它们千百亿遍。

《明日方舟》对泰拉大陆上一切故事的刻画,同时也是在刻画凯尔希的眼睛。

有时,这些刻画是极为成熟的。譬如对很多奇幻故事而言,剧本都会在大战终结时落幕,胜利是引来阳光和黎明的号角,战争的终结,欢呼与庆贺中,伤痛结束了。

然而有本历史著作叫《野蛮大陆》,它说的是二战结束后,欧洲的真实历史,作者在长年研究后,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战后欧洲。你会发现,战争其实并没有结束,废墟也没被重建,仇恨和报复继续蔓延了很久,变成角色互换的烧杀戮虐。令人不忍直视的暴行,才是史书所写的欢呼背后,真实涌动的血脉。

《明日方舟》对战争的刻画也有共通之处,《我们明日见》《挽歌燃烧殆尽》都是在说大战后的故事,但它们不是治愈的。你会看到伤痕和死亡,伤痛依旧在蔓延,人们无力治愈创痕,恨意依旧在把刀剑送回告别武器的手中。

无尽困境导致的疲惫和迷茫在蔓延,接着你会意识到,凯尔希也见证过这一切。她不断看着它们重复,见证着这个无尽的循环;大家对困境的思考、幻想过的所有破局努力,凯尔希都曾经历过。

《明日方舟》复杂成熟的剧本,让我们理解了凯尔希所经历的疲惫,窥见她万年视野的一角,那无尽的战乱,和生命的挣扎与意义……足以解释她性格中所谓的“冷漠”与严肃。

于是,随着我们对泰拉大陆的困境,了解得越来越深,我们难以真把凯尔希视作某类标签单一的角色,一个摆着臭脸,拿博士当握力计的“凶悍”角色?不,她无法被简单概括。

相反,我们开始觉得她承受了太多,她最初的冷漠,大概只是经历过太多痛苦后的淡然。上万年没有出路的时光,有无数的理由足以将她压垮,可她从来无惧于此,她从来不是疲惫的,在她平淡的表情中,隐忍的坚韧透过这五年多的时间慢慢浮出,让她宛若一颗希望之火种在开始燃烧前,走过的那道漫长的晦暗旅途。

同样开始理解的,还有凯尔希对博士的态度。最初的凯尔希,几乎处处透着对博士的不爽,这也决定了她在二创里的强势形象。

最初我们觉得,她对博士甚至不是友善的,后来,她也确实说出过“我不会停止恨你”这样的话。

可随着故事发展,喜欢凯尔希的玩家却越来越多,她也似乎变得愈发温柔,为什么?

因为我玩《明日方舟》越久,越觉得这个游戏里,实则有很多关于爱的故事。

爱不止有一种。你在故事里看到的,有孩童对英雄的爱,战友对战友的爱,迷路者对灯塔的爱,狂想之人对幻梦的爱,以及你所感受到的,在你身上看到火光的人,对这火中希望的爱。

这些宏大复杂的“人类之爱”,宛如一曲生命的交响诗,被编织在了凯尔希对待博士的态度中。你越了解泰拉大陆,乃至吞噬它的宇宙发生了什么,越能看出凯尔希内心对博士的真正感受。

因为你会发现,她放在你身上的不是简单的某类感情,而是长达万年的信任。你是她万年困境的解题人,是她万年计划的终极扳机,同时,也是她漫长生命的依赖。

她把自己信仰的,保护的所有一切,都放在了博士身上。所以她会一次次站在博士身前挡住利刃,她曾这么做过,且差点为之丧命,但她没有表现出悔恨,这并不是冲动行事。

很多玩家在那时其实就已意识到了:她会一次次重复这个守护的动作,直至最终无法继续。凯尔希曾这样说过,她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这是我在游戏中得到的,最特殊的一份爱。

大家调侃凯尔希是猫,是猞猁,但我有种另类的理论:我觉得她像凤凰。

游戏中,长生种虽然本质不相同,但似乎都在以“幻兽”为原型:独角兽、龙……

同样身为幻兽的凤凰,试图用眼泪治愈世人,她的寿命极长,孤单却不孤独,没有同类,并在灰烬中转换重生……就像悬壶济世的医师凯尔希,和她的双生循环系统。

而且凤凰从来不是一种真正强大的幻兽,她永远有难以战胜的事物,但她同时也是永恒挣扎的象征。在传说中,她可以为了无法战胜的强敌,燃烧万年不熄灭。

凤凰身上的火,是文明的标志。凯尔希,也仿佛被某种隐忍燃烧的火焰环绕,因为她是一个盗火者,是泰拉世界的普罗米修斯。

在这次剧情最后,我们终于确认了,这个独特的角色,真的在为泰拉的生命盗取存在的资格。在神话里,盗火之人是会被毁灭的,于是凯尔希也面向了同样的命运。

在所谓的“高等文明”眼中,我们熟悉的泰拉,存亡似乎不值一提,或者说,在即将到来的灾祸前,毫无反抗之力。可凯尔希的放手一搏,还是为我们带来了破局的希望,她的牺牲让人措手不及,但仔细想来,这份措手不及又似乎是必要的。

因为故事已经让我们的视野不止于泰拉,我们看到了其他星球的毁灭,也看见了逝去文明的逃难者。升维的叙事中,我们看到了高耸入云的石碑,上面的每一道刻痕,都代表被毁灭的文明。

因循守旧,一切只会像这些痕迹般,落向重复的结局。既定的道路是无望的,微弱的希望,只存于始料未及的变数中。所以凯尔希选择以生命为代价,拔掉那根束缚自己万年的钉子,用脱离命运的一个变数,为博士一行人赢得了偏离轨道的推力。

就这样,凯尔希仿佛一根暗中燃烧五年的引线,一点点带着火花穿过漫长的泰拉史诗,过往那些恢宏而悲伤的篇章。然后,她引燃的花火,炸开了故事的新篇章。

凯尔希的暂时退场,或许也意味着《明日方舟》的主线故事正式迈入了下一阶段,那些曾埋在深处的,关于前文明、太空和神祇的秘密,终于浮出水面。我们眼前不再只有泰拉大陆,而是突破了隔离层,窥见燃烧的恒星,深渊般的宇宙,以及数不尽的外星文明。

现在,我们可能依旧在一个过渡章节中,但显然,接下来由凯尔希打开的新篇章,会和过往截然不同。也许会变得更科幻,更宏大广阔,设定更光怪陆离。

凤凰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与文明的更替,以及生命的意义相连。在不朽的《火之鸟》中,手冢治虫用十余个看似无关,发生在不同文明和时代的故事,去探索一个关于生命与文明的朦胧主题,将交织在我们身上的所有情绪和思维,所有的王国和历史,用一只永不消散的火鸟相连。

因为凤凰是生与死,永恒与稍纵即逝的象征,在她的转换中,藏着人不断询问自己的终极问题:我们该如何,才能正确地延续我们的文明,生命的答案和道路,到底在何方?

《银河系漫游指南》说,答案是42——这是科幻史上最著名的梗,然而许多人其实不了解它其下埋藏的哲思:高等文明向超级电脑询问何为生命的意义,得到这个无法解读的回答;于是他们为了理解这答案,造出了另一个承载无数生命、历经文明兴衰,最终毁灭的电脑,它的名字叫地球。

对终极问题的回应,不在答案中,真正的解答,是那无言的探索和经历。

未来,《明日方舟》的故事会迈向何方?空间和维度会被打破吗?神祇会以怎样的方式现身?我不知道,这个游戏的故事已经数次超过了我的预期和猜想,这也是为何它能吸引我继续看下去。

但我想,我在追寻的也不是答案,而是体验和经历。就像凯尔希那经历万年,穷极一切也无解的生命,她留下的是一个关于希望和绝望,人性与神性,选择与职责的寓言。

罗德岛的舰船已毁,但就像是博士对干员们所说:我们从未失去罗德岛,你们一直都在。把故事中的得与失,简单归为“刀”或“糖”,是一种糟糕的欣赏方式,当英雄离去时,不要把他们的献身当成灾难和崩溃。

现在,双生循环系统被破坏的Mon3tr,不能再从灰烬中重生。但她依旧是生命的继承者,与失败和死亡相连,却在海浪般的草原和雨中诞生,这画面仿佛有一种超越永生的动人力量。

为一个虚构的角色写这么多字,总会被质疑:这事的意义在哪儿?其实我也会问自己这问题,但曾在某处听到的一句话,总会在这时跳出来回答:因为我们是唯一会说故事,并相信故事的种族,这让我们成为了人类。

还有另一个二游,也曾做过类似的事,这个二游,建立在一个改编自《亚瑟王传奇》的作品上。其实亚瑟王不是真的,他零散的原型并非不列颠之王,卡美洛王国也是虚构之物,然而,他依旧被一代代人视为英雄,仿佛真有那么一个象征骑士精神的王。

仔细想想,这真的是件神奇的事。

所以凯尔希会回来吗?也许吧,也许有一天,我们会以那个游戏开场的熟悉构图,将她拉出沉睡的石棺。倏忽之间,我仿佛真的看见,在那石棺之上,刻着一句熟悉的话。

那句话来自《诗篇46的秘密》,这可能是最好的游戏演讲,它穿梭在人类所有的文艺创作之间,在音乐和文学,宗教与历史中,寻找它们共有的游戏之心。而演讲中,提到了一本开创了ARG解密的游戏书《假面舞会》。

《假面舞会》的作者,天才般地用精妙的游戏和故事,把毫无价值的玩具,变成了百万人狂热寻觅的宝藏。这场寻宝游戏,改变了娱乐和传媒的历史。但当时,他只是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地点,埋下了一系列谜题的终点,那是一个装着纸条的陶罐,它亦是人类所有关于创作、玩乐和探索的灵魂。

我一直记得纸条上的字,它们在我看到罗德岛的守护者消失的刹那出现,从失去支撑的干员服下流出,缓缓融入新生的Mon3tr仰望天空时,她身下的草原和大地。

这些字符,现在已被埋入泥土,静待再次被人发掘,它们写道:

我是假面珠宝的守护者,

我在这里等待着你;

亦或是,

等待着永恒。

来源:朽木露琪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