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4 月,美国生物技术公司 Colossal Biosciences 宣布,通过基因编辑技术 “复活” 了 1.25 万年前灭绝的史前顶级掠食者 —— 恐狼。三只名为罗慕路斯、雷穆斯和卡丽熙的幼崽在实验室诞生,标志着人类首次将灭绝物种的基因特征复现
2025 年 4 月,美国生物技术公司 Colossal Biosciences 宣布,通过基因编辑技术 “复活” 了 1.25 万年前灭绝的史前顶级掠食者 —— 恐狼。三只名为罗慕路斯、雷穆斯和卡丽熙的幼崽在实验室诞生,标志着人类首次将灭绝物种的基因特征复现于现代生物体内。这一突破不仅改写了生物学教科书,更引发科学界对 “反灭绝” 技术的激烈辩论:当猛犸象、渡渡鸟甚至恐龙的复活成为可能,人类是否在扮演 “上帝” 角色?
技术突破:从化石到生命的 20 次基因 “拼图”
Colossal 团队从 1.3 万年前的恐狼牙齿和 7.2 万年前的头骨化石中提取古 DNA,通过 CRISPR 技术对现代灰狼的 14 个基因进行了 20 次精准编辑,调整其毛发颜色、骨骼结构和肌肉纤维,使其呈现恐狼的典型特征 —— 厚白毛、强壮下颌和更大体型。尽管基因相似度仍有 99.9% 属于灰狼,但科学家认为这是 “功能性反灭绝” 的里程碑。
“我们并非简单复制古代基因,而是通过基因剪刀重塑进化路径。”Colossal 首席科学官贝丝・夏皮罗解释道。例如,恐狼适应冰河时代的浅色皮毛基因被成功激活,而其咬合力提升 30% 的特征则通过编辑灰狼的肌肉发育基因实现。
生态野心:复活灭绝物种能否拯救地球?
Colossal 的 “反灭绝” 计划远不止恐狼。该公司计划 2028 年复活猛犸象,通过其推倒北极树木、压实积雪的行为减缓冻土融化;同时推进袋狼和渡渡鸟的基因重建,宣称这些物种能修复破碎的生态链。支持者认为,这是 “用科技弥补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例如该公司已利用类似技术克隆濒危红狼,为其注入基因多样性。
但批评者直指这是 “商业驱动的科技秀”。蒙大拿大学哲学教授克里斯托弗・普雷斯顿指出,现代生态系统已无恐狼的生存空间,若将其放归自然,可能引发基因污染或物种入侵。更有科学家质疑:“与其花费数亿美元复活灭绝物种,为何不优先保护现存濒危动物?”
恐龙复活:科学幻想还是技术陷阱?
当公众热议 “侏罗纪公园” 成真时,科学界泼来冷水。恐龙灭绝已逾 6600 万年,其 DNA 半衰期仅 521 年,现存化石中几乎无法提取完整遗传信息。即便未来技术突破,恐龙胚胎的体外培养和代孕母体选择仍是无解难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表示:“恐龙复活目前仅存在于科幻作品,现有技术最多能通过鸟类逆向工程复原部分恐龙特征。”
Colossal 公司虽未直接涉足恐龙项目,但其技术路径 —— 基因编辑 + 代孕 —— 被认为为未来提供了可能。例如,若能从鸟类基因组中激活恐龙祖先的 “沉睡基因”,或可培育出类似迅猛龙的生物。不过,这一过程需突破伦理和技术的双重壁垒。
伦理风暴:当灭绝成为 “可逆选项”
恐狼复活引发的伦理争议远超科学范畴。动物保护组织谴责 “将生命视为实验品”,而生态学家警告 “人造物种可能破坏自然选择的神圣性”。更有学者担忧,若商业公司掌握 “造物” 权力,可能催生 “定制化生物武器” 或 “气候工程动物”。
对此,Colossal CEO 本・拉姆回应称:“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科学修复生态,而非制造怪物。” 但公众舆论仍援引《侏罗纪公园》警示:当人类扮演 “造物主” 时,是否准备好承担失控的风险?
结语:敬畏自然与科技野心的平衡
恐狼的 “重生” 是人类科技的奇迹,也是生态伦理的试金石。当基因剪刀撕开时间的封印,我们不仅要问:复活灭绝物种是救赎还是傲慢?或许正如古生物学家洛夫・达伦所言:“真正的敬畏,不是让过去的生命重返,而是让现存的物种不再消失。”
来源:日常笑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