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调味品龙头“出海大作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10:21 3

摘要:先来看海天味业,6月19日完成了正式在港交所挂牌,实现A+H两地上市,其募资重点正是投向海外产能建设与品牌营销网络搭建。招股书更是明确提出:“3年内将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5%”的战略目标。相较于2024年不足5%的海外营收占比,这意味着其未来3年要实现三倍增长

2025年上半年,国内调味品行业增速放缓,中国调味品企业集体加速了出海步伐。

海天味业、安琪酵母、梅花生物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通过产能扩张、渠道深耕与品牌本地化,纷纷加注海外市场第二增长曲线的开辟

应对存量竞争,这是行业战略转型的必然。同时,中国调味品也将从“产品输出”进一步迈向“品牌输出”。

龙头企业:从“试水”到“深耕”

2025年,中国调味品龙头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可谓动作频频、亮点纷呈。

先来看海天味业,6月19日完成了正式在港交所挂牌,实现A+H两地上市,其募资重点正是投向海外产能建设与品牌营销网络搭建。招股书更是明确提出:“3年内将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15%”的战略目标。相较于2024年不足5%的海外营收占比,这意味着其未来3年要实现三倍增长,野心与决心均可见一斑。

看具体措施,海天味业的布局可谓持续推进、有条不紊。

2025年6月,海天味业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价格36.30港元/股,募集资金总额折合人民币约92.56亿元,这为全球化布局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7月,整体协调人部分行使超额配股权,额外发1219.27万股H股,进一步扩大了境外资本平台的影响力,让海天味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舞台上更加耀眼。

2025上半年,公司公告指出,通过子公司海天国际投资,在香港设立Haday Food (AM) Holding Limited,在美国设立Haday US Inc.,在印度尼西亚设立PT HADAY GROUP INDONESIA,全球化生产与销售网络持续完善,逐步构建起一张覆盖全球的商业大网。

再看看出海更早的安琪酵母,作为全球第二大酵母企业,它的国际化战略已进入收获期。

在2025年中期报告中,安琪酵母指出公司已初步实现了国际化品牌布局,在海外市场销售的产品95%以上为自主品牌,是中国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十强企业,这是其品牌国际化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同时,根据最新报道,9月1日,由安琪酵母参与制定的首个国际标准正式发布:《ISO23983:2025 Food products —Characteristics of fresh and dry baker’s yeast》。该标准为全球酵母生产与国际贸易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受到全球酵母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广泛关注,这也是安琪首个参与制定并成功发布的国际标准,彰显了其在行业内的技术引领地位,为安琪酵母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增添了重磅砝码。

中炬高新的出海步伐同样不慢。据悉,厨邦产品已进入东南亚、中亚、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市场。通过海外展会及代理商合作,厨邦以“中国调味品+全球口味”的创新模式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这种模式既保留了中国调味品的特色,又结合了当地消费者的口味需求,满足了不同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为厨邦在国际市场的拓展打开了新局面。

此外,还有梅花生物。近3年,梅花生物境外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分别为86.50亿元、84.72亿元、84.8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31.18%、30.87%和34.10%,这为梅花生物扩产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7月1日,梅花生物完成与日本协和发酵相关食品氨基酸、医药氨基酸、HMO业务与资产的交割。

公告指出,通过本次交易,梅花产业链向下游高附加值医药级氨基酸市场延伸,氨基酸产品管线进一步增加,并获得了位于上海、泰国、北美等地多个生产经营实体,实现了产业出海战略落地,通过国际化产能布局增强了区域市场风险应对能力,为梅花生物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出海:破解存量竞争的必然选择

中国调味品企业纷纷出海,背后存在多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国内市场,目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

以发展最为成熟的酱油市场为例,据公开数据,国内人均酱油需求量由2015年的7.28千克降至2023年不到5千克。同期国内酱油总产量在2015年触顶(1011.94万吨)后回落,一路降至去年的795万吨,消费量为550万吨,且这种局面未来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若想实现持续增长,就必须寻找新的市场空间。而贸易政策的利好,为中国调味品企业出海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中国与东盟90%的商品实现零关税。这无疑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消费需求的升级也是推动企业出海的重要因素。

海外华人群体超6000万,他们对家乡的调味品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强烈的需求。

同时,叠加“健康化”趋势,推动低钠、有机调味品需求增长。消费者对调味品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调味功能,更加注重产品的健康、品质和特色,这为中国调味品企业出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长远看,作为民生刚需,调味品市场需求较为稳定,市场依旧存在诸多增长契机

一方面,消费者对美味和品质的追求为调味品市场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餐饮市场的增长及食品工业口味创新需求的推动,为调味品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因此,出海成为了企业破解存量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国内调味品市场进入“零和博弈”阶段,海外市场的增量空间成为行业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从海天味业的产能全球化,到安琪酵母的技术标准输出......龙头企业正以不同路径探索“中国味”的国际化表达。

在竞争格局上,头部企业凭借品牌、技术、渠道优势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中小企业若能精准定位细分市场,通过创新也有发展空间。

总的来说,未来3年,那些能在供应链韧性、本地化创新与品牌价值构建上形成闭环的企业,将主导新一轮行业洗牌。出海,已从大企业的战略选项,升级为关乎兴衰的产业命题。

来源:调料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