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姐弟发起“名誉攻防战”!耀州法院审理一起名誉权纠纷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0 20:14 1

摘要:生活中,你是否也曾遭遇过无端的谣言,那些毫无根据的话语,像一把把利剑,刺痛着你的心?今天,咱们就走进发生在耀州区的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看看在这场谣言引发的风波中,法律究竟如何为我们守护名誉,撑起一片清朗的天空。

生活中,你是否也曾遭遇过无端的谣言,那些毫无根据的话语,像一把把利剑,刺痛着你的心?今天,咱们就走进发生在耀州区的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看看在这场谣言引发的风波中,法律究竟如何为我们守护名誉,撑起一片清朗的天空。

案情回顾:亲姐弟“反目成仇”为哪般?

原告张三和被告张花,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姐弟。可从2023年起,张花却像着了魔一般,到处散播张三夫妻虐待老人的谣言,殴打、辱骂等不实之词传得沸沸扬扬。村子里面和张三夫妻居住的小区瞬间“炸开了锅”,邻居们的指指点点让张三一家苦不堪言。2024年12月,事情更是发展到了白热化阶段。张花报警,指控张三虐待老人。警察介入调查后发现,这完全是一场“乌龙”。但张三的名誉已经受到了极大损害,无奈之下,张三将亲姐姐告上法庭,要求其停止造谣、公开赔礼道歉,并支付5000元精神损失费。曾经的姐弟情,在谣言的冲击下,此刻略显冷漠。

法院判决:抽丝剥茧寻真相,严谨审判定乾坤

法院受理此案后,深知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当事人的权益和法律的公正,不敢有丝毫懈怠。为全面客观了解案情、查明事实真相,承办法官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举证质证,给双方充足的机会陈述观点、出示证据,但双方各执一词,局面一度陷入僵局。被告张花辩称自己不清楚张三是否虐待母亲,也否认曾传播谣言。

面对复杂的情况,承办法官没有偏听偏信,而是秉持着严谨负责的态度,认真审查双方递交的相关证据,反复研究每一份材料,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试图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梳理出清晰的脉络。经过深入分析,承办法官认为,张三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实张花有造谣诽谤的违法行为,也无法证明自己因该行为遭受到严重精神损害。

最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规定,法院作出驳回张三全部诉讼请求的公正判决。

以案说法:名誉权的法律底线

在这起案件中,我们要明白,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名誉权。判断名誉权是否被侵害,关键在于加害人的行为是否导致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且需满足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有过错等条件。同时,名誉权侵权行为通常具有公开性和传播性。

本案里,由于张三证据不足,无法证明被告侵权,所以诉求未得到法院支持。这也提醒大家,在维护自身权益时,一定要注重证据的收集。若随意传播未经证实的言论,很可能会侵犯他人名誉权,面临法律责任。法律会公正地保护每个人的名誉权,不容侵犯。

(以上人名均为化名)

文字:寇庚涛、吴 婷

来源:智慧案件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