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界大佬系上围裙直播炒菜,这画面你敢信?9月16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北京国际饭店的品酒会上,亲自操刀宿迁名菜"黄狗猪头肉",短短2小时吸引百万人围观。当这位千亿富豪在镜头前手忙脚乱地炒糖色,调侃"煤气灶不会是从马云那买的吧"时,明眼人已经看出:这场看似接地气
商界大佬系上围裙直播炒菜,这画面你敢信?9月16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北京国际饭店的品酒会上,亲自操刀宿迁名菜"黄狗猪头肉",短短2小时吸引百万人围观。当这位千亿富豪在镜头前手忙脚乱地炒糖色,调侃"煤气灶不会是从马云那买的吧"时,明眼人已经看出:这场看似接地气的厨艺秀,实则是京东杀入外卖市场的战前宣言。
刘强东选择"黄狗猪头肉"绝非偶然。这道宿迁名菜背后暗藏三重密码:地域文化认同绑定江苏老乡,围裙上"七鲜小厨"的标识直指京东新业务,App实时直播功能则展示技术肌肉。与罗永浩卖货、俞敏洪卖课的直播不同,东哥的炒锅翻炒的是整套商业逻辑——通过人格化IP为"明厨亮灶"的新餐饮模式造势。
这场精心设计的"紧张首秀"处处是梗。当他说"和贾国龙第一次炒菜一样紧张"时,实则将西贝创始人拉入餐饮变革的语境;提及罗永浩脱口秀,又巧妙借力直播带货的集体记忆。更绝的是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掌特写,用视觉符号完成了从"霸道总裁"到"烟火奶爸"的人设转换。
北京东四牌楼的首家七鲜小厨已初显锋芒:3台机器人操控4口炒锅,单日爆单700+,这种配置直击中餐业两大痛点。标准化方面,炒菜机器人将菜品误差控制在3%以内,人力成本骤降60%;信任重建上,24小时直播的后厨让"料理包黑箱"无所遁形。
其商业模式更具杀伤力。"净菜工厂+京东冷链"的供应链组合,使食材损耗率从传统餐饮的30%压至8%。更值得关注的是"合营厨房"制度:创业者只需承担5万元设备押金,就能共享京东的供应链和流量池,这比传统外卖店动辄30万的启动成本低了83%。
从达达配送、预制菜投资到自建冷链,京东正在编织一张食品产业网。宿迁八大碗预制菜研发计划暴露更大野心:通过将地方美食标准化,打通"农田-中央厨房-消费者"全链路。对比美团买菜的轻资产平台模式,京东选择重仓实体,其冷链网络已覆盖300城,这让七鲜小厨能实现2小时鲜食直达。
这种全链条把控带来品质溢价空间。测试数据显示,采用京东冷链的净菜菌落总数比传统菜市场低90%,但成本仅增加15%。当消费者通过直播看见机器人用-18℃锁鲜的食材包炒菜时,"安全溢价"的心理账户就被悄然打开。
七鲜小厨的爆发折射出行业即将到来的三重洗牌。成本结构上,机器人使人力占比从30%压到10%,但设备折旧会新增12%成本;监管层面,明厨亮灶模式天然契合《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要求;用户体验中,"云监工"场景构建了信任,但需攻克"没有锅气"的认知障碍。
这场变革的胜负手在于规模效应。京东计划3年开万店,但单店需覆盖3公里半径才能盈利。按北京首店日均500单测算,要吃掉美团1%的市场份额就需要2700家门店,这对其百亿级投入形成严峻考验。
刘强东坦言"补贴不是长久之计",道出模式软肋。区域口味差异对标准化构成挑战——黄狗猪头肉在江苏日均售罄,但在北京试销时30%顾客反馈"偏甜"。更棘手的是价格战承受力:当美团推出15元套餐时,七鲜小厨18元的机器人炒菜能否守住品质护城河?
这场由炒锅引发的革命,本质是供应链效率的终极比拼。当京东用冷链物流重构餐饮成本,用直播技术重建消费信任,外卖市场或将迎来"机器换人"的拐点。但最终决定胜负的,仍是那个永恒的商业命题:谁能用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好的体验?答案或许就藏在刘强东直播时的那句笑谈里:"肉要炖到筷子一碰就散"——火候,永远是最难掌控的变量。
来源:行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