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开学季,大学校园里最火的不是迎新晚会,也不是军训方阵,反倒常常是院长们的开学致辞。这些本应只在校园里流传的讲话稿,总能突破围墙,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刷屏。
每年开学季,大学校园里最火的不是迎新晚会,也不是军训方阵,反倒常常是院长们的开学致辞。这些本应只在校园里流传的讲话稿,总能突破围墙,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刷屏。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不就是几句欢迎词吗?犯得着这么多人追着看?但如果你仔细琢磨那些出圈的致辞,就会发现这里面藏着更深层的原因 —— 人们其实是想透过这些话,看看现在的高等教育到底在教什么,又在期待年轻人成为什么样的人。
盘点这几年火出圈的开学致辞,大多来自文科院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张涛甫今年就说了句大实话:“现在很多人觉得新闻传播专业被严重低估,甚至看空。” 这话一出,不光新闻系新生有共鸣,连其他专业的学生都觉得 “说到了心坎里”。
为啥文科院长的话更容易火?因为文科本身就离生活很近。新闻讲的是怎么看懂这个世界,哲学探讨的是怎么活成自己,法学研究的是社会运行的规矩 —— 这些都跟每个人的日常体验、价值选择息息相关。
就像北大哲学系主任程乐松,毕业季说 “别陷入虚假的表演”,开学又告诫新生 “别像花蝴蝶一样扎在各种活动里”,这些话没有半句学术黑话,却把大学生最容易踩的坑点透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文科院长不端着。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雷磊就自曝考博糗事:考前喝奶茶闹肚子,蹲厕所时看资料居然押中五十分大题。
这种带点烟火气的分享,比空泛的 “欢迎入学” 实在多了。年轻人反感的说教,却愿意听 “过来人” 掏心窝子的话,这大概就是文科的魅力 —— 能用最平实的语言,讲透最深刻的道理。
现在网络上吐槽 “废话文学” 的人不少,其实大家最怕的就是空洞的口号。而那些能出圈的开学致辞,有个共同点:不说漂亮话,专讲实在事。
张涛甫院长承认新闻专业被看空,但紧接着就告诉新生:“超越功利的‘无用之用’才是大用。” 这话其实是在回应一个现实困惑:学新闻不赚钱,甚至可能面临行业波动,到底值不值得?他没回避问题,反而给出了一个更长远的视角 —— 教育的价值,从来不止于找份好工作。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则更直接,坦言 “新闻学科一定会面临诸多冲击”,尤其是在人机协同的时代。
但他没停留在焦虑里,而是给了具体建议:“吸收人文传统,掌握社科前沿技能,在批判中立足前沿。” 这种既正视挑战又给出路径的态度,比 “你们是最棒的” 之类的鼓励有用多了。
这些院长们其实都懂,现在的年轻人见多识广,早就不吃 “画大饼” 那一套了。他们需要的是真诚的对话 —— 你可以承认现实的复杂,甚至专业的困境,但要告诉他们该如何面对。这种坦诚,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开学致辞之所以能突破校园边界,被全社会关注,本质上是因为大家对高等教育有期待。教育不只是教知识,更要传递价值观,帮年轻人找到方向。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安东的致辞就很有代表性,他希望新生能从 “真知” 到 “真信”,再到 “真行”。
这话听起来有点宏大,但细想一下,哪个时代的年轻人不需要信仰的支撑?尤其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而做,比单纯掌握技能更重要。
程乐松主任那句 “静水流深才是生命的理想形态” 之所以被奉为金句,也是因为戳中了当下的一种焦虑 —— 太多人急于表现,忙着活成别人眼中的 “成功模板”,却忘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这种对 “向内生长” 的提醒,不光是对哲学系学生说的,更是对所有年轻人的警示。
说到底,人们追着看这些致辞,是想确认:大学还在关注 “人” 的成长,而不只是培养 “专业工具”。
当院长们谈论 “无用之用”“灵魂的高贵”“社会价值” 时,其实是在告诉年轻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你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几年,大家总在讨论 “大学精神” 到底是什么。其实不用扯太远,看看那些能打动人的开学致辞就知道了。
好的致辞,从来不是单方面的 “训话”,而是平等的对话。院长们放下身段,要么自曝糗事,要么坦言专业困境,要么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这种姿态本身就很有教育意义 —— 它告诉学生,学术权威也可以很真实,成年人的世界也有困惑,重要的是如何面对。
更难得的是,这些致辞里有 “留白”。它们不提供标准答案,只给出思考方向。比如陈刚院长说 “建立平衡感,提升自己的能力”,张涛甫院长说 “超越专业边界的‘无学’方为大学”,这些话不是让学生照做,而是让他们去琢磨:自己的平衡感在哪里?该如何突破边界?
这种 “授人以渔” 的智慧,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教育不是把所有道理灌输给学生,而是帮他们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开学致辞说到底只是个仪式,但能在仪式里注入真诚与思考,让它超越形式,成为一种精神传递,这本身就很有价值。
那些被反复转发的句子,那些让人心头一震的提醒,其实都在传递一个信号:大学依然是那个能让人慢下来、沉下去的地方,依然在守护着一些超越功利的价值。
对于新生来说,这些致辞可能只是开学第一天的一段讲话,但其中的某些句子,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突然照亮他们的困惑。
而对于社会来说,这些出圈的致辞,更像一颗颗定心丸 —— 只要大学还在说这些话,还在关注人的成长,我们就有理由对未来抱有期待。
这大概就是开学致辞最珍贵的地方:它用几句话的功夫,让我们看到教育该有的温度和力量。
来源:暮时史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