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欲成大事者,必须学习雍正的智慧!小不忍则乱大谋!雍正对年羹尧一忍再忍!最终除患!年羹尧当时对雍正的皇位构成了实际威胁。
欲成大事者,必须学习雍正的智慧!小不忍则乱大谋!雍正对年羹尧一忍再忍!最终除患!年羹尧当时对雍正的皇位构成了实际威胁。
西北大捷后,年羹尧在朝堂上极为狂妄。雍正体恤身着盔甲的将士们,让他们卸甲,可将士们却看向年羹尧,年羹尧还嘚瑟地说“陛下叫你们卸,你们就卸吧”,甚至称将士们“只知道军令不知道陛下”,这让雍正脸色难看。
但因年羹尧刚打胜仗且手握兵权,雍正只是笑着说无妨,还带将士们去喝酒之后,雍正吩咐张五哥叫孙嘉诚来。孙嘉诚常写奏折弹劾年羹尧,见到雍正后,他磕头并义正言辞地阐述弹劾年羹尧的原因。
他指出山东久旱无雨,从天象看朝中有奸臣,且西北大战后国库空虚。他还列出年羹尧的几大罪行,比如挥金如土,中军行辕每天花费两三万两,还有千余人的运输团队从四川运新鲜蔬菜到西北享用;
草菅人命,死在他手下的朝廷命官有十几人,连巡抚说罢就罢。孙嘉诚表示自己忍无可忍。
雍正虽知道他说的是实话,但此时还没有理由治年羹尧的罪。孙嘉诚越说越激动,甚至捡起地上的笔要继续写,满朝文武都变了脸色。
此时雍正让孙嘉诚到午门跪着求雨,孙嘉诚知道自己说错话,连忙认罪。年羹尧得知孙嘉诚求雨,更加笃定雍正不敢动他,其党羽也溜须拍马。
年羹尧让青天剑测有没有雨,得到无雨的答复,而孙嘉诚在烈日下快虚脱了,文官们纷纷过来陪着暴晒、为他挡太阳。
雍正因老寒腿知道快刮风下雨了,一直忍着,就在众人都觉得孙嘉诚要撑不住时,天空飘云,惊雷响起,大雨倾盆,孙嘉诚得救,雍正也借此赢得了民心。
后来,雍正与年羹尧在饭桌上商量裁军、紧缩军需开支、实行新政策等事,年羹尧一一拒绝,一点不给雍正面子。雍正虽生气但未显露,还提出派孙嘉诚去西北帮年羹尧经营军营财务。
年羹尧不敢不接受,却敲打孙嘉诚,孙嘉诚表示会按朝廷制度办事,不惧威胁,最终孙嘉诚跟着年羹尧去了西北,却被年羹尧杀害。
年羹尧因种种愚蠢行为,被雍正连降十八级,最后穿着御赐黄马褂守城门,还打了雍正的脸,落得赐死的下场。
不管是家庭生活还是社会闯荡,都要懂得隐忍,小不忍则乱大谋,很多事情就坏在脾气和一时之快上。
“戒急用忍”是欲成大事者必备的能力,这种忍不是窝囊,而是审时度势,在时机不成熟时不轻易行动,等到有利时一击即中 。
年羹尧居功自傲,在西北消灭叛军德胜回朝时,百官跪迎他视而不见,开始自毁前程,最后守城门还穿着皇帝御赐的黄马褂,直至丢官丧命!
俗话说得好;“上帝让谁灭亡、先让他疯狂”,人狂必有祸。智慧人生必须守住底线!戒急用忍,功不盖主。———随时顺时令,必须的奉天命。
欲擒故纵,“让其去作,不作不会去死”,人狂必有灾,认不清自己的定位就得遭灭!
宽容、包容,以德报怨 ,退一步海阔天空,道德信仰指出"忍”是宇宙的法则,对自己要狠,对别人要忍,方能成大器。
《菜根谭》里说的“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真正的隐忍,从来都是为了积蓄破局的力量。
古人的智慧:“小不忍则乱大谋”对小事不忍,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要明确最终目标,不要被眼前的、暂时的一些不好的状况所干扰,当遇到冲突和不如意而选择退让的时刻,最需要调动的是目标力和驱动力优势。
之所以愿意做出“让步”,不是我不在乎这份利益,而是因为一定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在等着我!那个更大的目标和需求是什么?
拥抱更大的目标和使命,才是更有力量的地方和源泉,都在更大的目标力找到了“更强大的力量”,所以选择忍小、谋大,最终放弃了小事,成就了大事。
目标力:我在实现更大的目标和需要时,凡事要忍耐、包容一点,如果一点小事不能容忍,脾气一来,任着性子就胡来,就会坏了大事。
忍不是软弱,不是无能,而是一种高超的智慧,是为人处世的上上之策。
工作中,借由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和事,历练出自己突破困境的思维和能力,用更开阔的视野和更高的维度看见自己“更大的目标和野心”,就会主动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培养出属于自己最自如的自制力和雅量。
当选择“退让”时,告诉自己不是因为软弱,而是因为有更大的目标等着去实现,眼前的“小利”不值得付出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因为它“不配得”。
只有那个更大、更长远的目标才“配得”所有的精力和付出,“小不忍则乱大谋”,是职场进阶路上的宝贵箴言。
职场人只有学会控制情绪,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工作中的得失,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稳步前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一步步走向成功。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家恩.天行健.地势坤.齐家道!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来源:中华大家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