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随着阵阵秋雨飘落,秋天的脚步越来越近,而秋分这个特殊的节气也即将登场。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随着阵阵秋雨飘落,秋天的脚步越来越近,而秋分这个特殊的节气也即将登场。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白天秋分,单衣过冬;夜晚秋分,冻死老牛”的说法,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年的秋分又在几点呢?咱们一起来唠唠。
先来说说秋分这个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
从字面意思理解,“分”就是平分的意思 ,秋分既平分了秋季,把整个秋天九十天均分成前后两半,也平分了昼夜。
在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大部分地区昼夜时长几乎相等,此后,北半球的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天气也逐渐转凉。
再聊聊这句有趣的谚语。“白天秋分,单衣过冬;夜晚秋分,冻死老牛”,乍一听,感觉有点夸张,难不成真有这么神奇,秋分的时间能决定冬天的冷暖?其实,这是老祖宗们长期观察自然总结出来的经验。
过去没有先进的天气预报,人们就靠着对节气和天气变化的细致观察来安排生活和农事。
从科学角度讲,秋分在白天还是夜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变化 。
如果秋分在白天,意味着太阳辐射相对较强,前期热量积累多,进入冬季后,冷空气势力相对没那么强,冬天可能就会相对暖和些,单衣过冬虽有点夸张,但也表示不太冷。
要是秋分在夜晚,太阳辐射减弱得快,地面热量散失多,大气环流调整,冷空气活动频繁,冬季就可能会格外寒冷,连耐寒的老牛都可能扛不住。
不过,这只是一种经验之谈,并不绝对,毕竟影响冬季气候的因素非常复杂。
那今年的秋分在几点呢?2025年的秋分时间是9月23日2时19分04秒,属于夜晚秋分。
按照老祖宗的说法,今年冬天可能会比较冷。
但现代气象学是通过综合分析大气环流、海洋温度、极地涡旋等众多因素来预测冬季天气的,所以这句谚语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依赖它来判断冬天的冷暖。
秋分在古代可是个很重要的节气,有着丰富的习俗。
比如祭月,以前秋分是传统的祭月节,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月仪式,摆上月饼、水果等祭品,祈求月神保佑。
还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当地人会在秋分这天去田野里采摘,和鱼片一起煮汤,叫“秋汤”,有“秋汤灌脏,洗涤肝肠。
阖家老少,平安健康”的美好寓意。
送秋牛图也是秋分的传统,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再印上农夫耕田图样,称为“秋牛图”,送图者会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挨家挨户送,这也叫“说秋”。
除了习俗,秋分对农事活动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时节。
北方的小麦要开始播种了,得趁着土壤墒情合适,把种子播下去,为来年丰收打下基础;南方的晚稻正处于灌浆期,需要精心管理,保证水分和养分充足。
果园里,苹果、梨子等水果挂满枝头,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储存。
在养生方面,秋分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加大,要注意添衣保暖,预防感冒。饮食上,可以多吃些温润的食物,像百合、银耳、梨等,能滋阴润肺。
适当进行一些户外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登山等,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欣赏秋天的美景。
结尾:
“白天秋分,单衣过冬;夜晚秋分,冻死老牛”这句谚语,虽然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冬季冷暖,但它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智慧。
今年的秋分在夜晚,不管冬天是不是真的会很冷,我们都可以提前做好准备,迎接季节的变化,顺应自然规律,过好每一天。
来源:咖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