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人花980元报AI班学一键套模板# 【#应给老年人更多数字反哺#】 “奶奶天天刷手机到凌晨,一验光发现近视2300度,机器都打不出验光结果,怎么劝他们都不听。”近日,山东菏泽一70岁老人因玩手机导致近视2300度的消息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家中的网瘾
#老人花980元报AI班学一键套模板# 【#应给老年人更多数字反哺#】 “奶奶天天刷手机到凌晨,一验光发现近视2300度,机器都打不出验光结果,怎么劝他们都不听。”近日,山东菏泽一70岁老人因玩手机导致近视2300度的消息引发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家中的网瘾老人同样引起了他们的担忧。(4月5日《工人日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网民规模已突破1.5亿,其中超50%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当“银发族”在数字浪潮中加速奔跑时,如何避免他们沦为“数字难民”,成为亟待破解的社会课题。
数字时代给生活带来各种便捷的背后,是部分老年人被技术“裹挟”的残酷现实。
一方面,他们被动卷入“流量陷阱”:短视频平台通过算法精准推送“养生秘诀”“情感鸡汤”,诱导老年人沉迷其中;部分APP以“刷视频返现”“砍一刀”等套路收割老人时间,甚至埋藏诈骗隐患。
另一方面,老年人对数字技术的误用加剧健康风险:长时间盯着屏幕导致视力衰退、颈椎病变,夜间刷手机扰乱生物钟,进一步恶化睡眠质量。更值得警惕的是,过度依赖虚拟社交导致现实人际关系疏离,加剧老年人的孤独感与焦虑感。
老年群体的数字困境,本质上是代际数字鸿沟的具象化。年轻人与老年人在数字素养上的断层,使得后者难以自主跨越技术壁垒。
调研显示,超60%的老年人表示曾因不会使用健康码、线上支付等智能服务遭遇窘境。而更严峻的是,多数家庭子女忙于工作,将教老人用手机的职责转嫁给智能客服,却忽视了老年人对情感联结的深层需求。这种“技术帮扶”与“情感陪伴”的割裂,让“数字反哺”陷入形式化困境。
破解老年人的数字困境,需要构建政府、企业、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支撑体系。政府层面应完善适老化政策,推广“一键通”“关怀模式”等技术改造,同时加强防诈骗宣传,为老年网民筑起安全屏障。
企业需要深化“感官适老化”设计,如开发语音交互、大字体界面,减少广告干扰,而非仅停留于“长辈模式”的符号化改造。
家庭层面,子女要践行“耐心式反哺”,可通过制作图文教程、录制操作视频等方式,将数字技能传授融入日常陪伴,避免“代理式操作”剥夺老人的学习机会。
而社会则需搭建更多线下互动场景,如社区开设智能设备体验课堂、组织兴趣社团,让老年人在真实社交中重拾价值感。
数字技术本应是提升生活品质的利器,而非割裂代际的利刃。当70岁老人因近视2300度登上热搜,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风险,更是老龄化社会转型中的人文命题。唯有以情感为纽带、以技术为桥梁,才能让老年人在数字浪潮中既不被抛下也不被淹没,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养生直播间AI骗老陷阱调查# (文|舒爱民 图|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