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真相成为被告,诽谤诉讼就成了权力者的橡皮图章——特朗普要的不是赔偿,而是让《纽约时报》的油墨永远凝固在“莫须有”的罪名里。
当真相成为被告,诽谤诉讼就成了权力者的橡皮图章——特朗普要的不是赔偿,而是让《纽约时报》的油墨永远凝固在“莫须有”的罪名里。
2025年9月15日,美国政坛被一枚“法律炸弹”掀翻。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官宣:起诉《纽约时报》诽谤,索赔150亿美元。
这场“世纪诉讼”的背后,是十年未休的权力与新闻自由之战。
更是美国民主在民粹浪潮里的一次“生死考”。
一、爱泼斯坦信件点燃战火
一切的导火索,是9月10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
文中刊登了特朗普2003年写给爱泼斯坦的生日贺卡,称呼亲昵,还配了露骨插画。
特朗普团队急眼了,骂这是“伪造的政治武器”。
5天后就递诉状,直指对方“破坏总统竞选”。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对媒体下“狠手”。
今年7月,他刚因类似报道起诉《华尔街日报》,索赔100亿美元。
而爱泼斯坦一直是特朗普的“软肋”——2019年对方狱中猝死,“客户名单”传闻从未断过。
这次诉讼,更像是对“爱泼斯坦阴影”的绝地反击。
二、真实恶意原则是特朗普难跨的“法律高山”
美国诽谤法有个“铁规矩”:真实恶意原则。
这是1964年《纽约时报》胜诉沙利文案立下的,要求公众人物必须证明媒体“明知虚假还传播”。
法律专家戳破真相:特朗普得闯三道“鬼门关”。
首先是举证难。《纽约时报》只需证明“查过了”,特朗普得拿“铁证”说信件是假的。
可人家已经晒出特朗普2000年代的签名信,笔迹高度相似。
其次是判例不站他这边。2024年卡罗尔诽谤案,他赔了500万,但那是“事实认定”。
这次要证明媒体“恶意”,难度翻了十倍。
最后是输赢都尴尬。赢了,媒体不敢说话;输了,“受害者”人设更稳。
明眼人都懂,这根本不是法律战,是政治秀。
三、十年恩怨,从“通俄门”到“税务门”死磕。
特朗普和《纽约时报》的仇,结了整整十年。
2016年竞选起,特朗普就骂它是“人民公敌”,说它“编造假新闻”。
2018年,该报曝光特朗普家族税务欺诈,让他支持率掉了8个点。
而《纽约时报》也没怂,作为普利策奖常客,它铁了心“记录真相”。
2023年一篇“特朗普集团财务造假”的报道,直接把他送进刑事调查。
特朗普的应对套路很野:用天价索赔逼对方服软。
2024年起诉X平台索赔10亿,最后1000万和解。
这次150亿,不过是“漫天要价”的老把戏。
四、150亿的索赔,有着特朗普的政治野心
没人真觉得特朗普能拿到150亿,这数字藏着三重心思。
一是震慑媒体。《纽约时报》2024年营收才80亿,150亿是它两年净利润。
就是要让媒体怕,以后报道他时“手抖三分”。
二是疯狂吸金。诉讼消息一出,他的竞选团队24小时筹了300万。
支持者把这当“对抗建制派”的战旗,掏钱毫不含糊。
三是铺垫大选。特朗普太懂“争议即流量”,把《纽约时报》塑造成“敌人”。
自己就能扮成“对抗媒体霸权”的英雄,为2028年铺路。
五、震动全球,新闻自由“美国危机”
这场诉讼早超出美国国界,成了全球媒体的“警钟”。
欧盟盯着呢,《数字服务法》本就要求平台担责,若特朗普胜诉。
全球媒体监管只会更严,新闻自由的空间越来越小。
土耳其、匈牙利等国更会偷师,用“诽谤诉讼”压批评声音。
美国的司法实践,可能成了威权的“教科书”。
更棘手的是AI时代的难题:要是信件是AI伪造的。
“真实”和“虚假”的边界在哪?法律和伦理都要被颠覆。
六、历史阴影里的媒体战
犹太社群的观察,让这事多了层复杂底色。
《纽约时报》创始人是犹太移民后裔,“事实高于一切”是祖传理念。
如今这理念,正被特朗普的诉讼按在地上摩擦。
更让人警惕的是,特朗普曾暗示该报被“犹太资本控制”。
这和历史上“犹太人控媒”的阴谋论如出一辙,藏着反犹的暗箭。
以色列《国土报》有过类似经历,报道内塔尼亚胡腐败被起诉。
最后靠“公众利益优先”胜诉,这或许能给《纽约时报》指条路。
七、舆论撕裂:美国社会的“镜像危机”
诉讼一出来,美国舆论直接分成两半。
MAGA阵营疯了似的支持,发起#ProtectTrump#话题。
“真相社交”上相关内容阅读量超10亿,骂《纽约时报》是“民主党喉舌”。
自由派也没闲着,《纽约时报》订阅量24小时涨了12万。
读者说:“这是用钱包守护新闻自由。”
中间派最纠结,皮尤民调显示,47%觉得是“政治表演”。
可38%又怕“媒体权力太大”,这种矛盾,正是美国的信任危机。
八、历史重演,从五角大楼文件案到今日对决
1971年,《纽约时报》登“五角大楼文件”,被尼克松告上法庭。
最高法院6:3判媒体赢,大法官的话至今响亮:“新闻自由,是让政府见光。”
现在的诉讼,就是历史在重演。
特朗普赢了,美国新闻自由的根就断了;输了,他就成“滥用司法”的笑柄。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150亿的战争,都是看美国民主韧性的窗口。
特朗普在诉状上写下150亿时,心里想的不是钱。
是要捂住《纽约时报》曝光的真相。
这不是法律之争,是权力和真相的死磕。
AI能伪造一切的时代,《纽约时报》守的真实。
比150亿金贵万倍。
- 真实恶意原则确立后,美国公众人物诽谤案胜诉率不足3%。
- 《纽约时报》2024年法律预算1.2亿,40%用来应付特朗普。
- 150亿,是该报创刊来所有普利策奖金总和的2300倍。
- 若诉讼拖到2028年,律师费能超它全年净利润的15%。
历史早有答案:油墨碰权力,赢的永远是真相。
这150亿的迷雾,终会被真相照穿。
来源:看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