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声嘈杂处,向来不乏质问者。他们立于市井,立于堂奥,立于一切可立之地,发出声响。那声响并非寻觅真理的叩门声,倒像是预先藏好了谜底的匣子,只待旁人开启,便自以为得计。
原创文章,文责自负,转载请备注!
人声嘈杂处,向来不乏质问者。他们立于市井,立于堂奥,立于一切可立之地,发出声响。那声响并非寻觅真理的叩门声,倒像是预先藏好了谜底的匣子,只待旁人开启,便自以为得计。
世间有太许多如此的质问。有的声如裂帛,锋利而急切;有的声若游丝,缠绕而不绝;更有那等宏亮如钟者,震得四壁回响,却不过是空谷传声,自问自答罢了。他们抛出疑问,非为探求,实为印证,印证那心中早经描画千遍的图景。
途经一山谷,偶闻人声争辩。一人指石为玉,一人斥玉为石。双方各执一词,声震林樾。细听之,原来争的不是石玉之辨,乃是各自信之不疑的“事实”:一个信其价值连城,一个坚其不过是顽石。石何以堪?它默然横卧,自有其质,不因声高而改易,不因争辩而转移。
声浪排空而来,又排空而去。质疑者排出了万千道理,排出了古今事例,排出了恫吓与引诱,终不过是要那无声的石头开口承认他们心中的“事实”罢了。
末了人群散去,空谷寂然。唯见石上苔痕湿润,似被声浪溅湿,又似本就如此。我想,人之所以执着于己见,大抵是因承认自己之误,竟比搬山尤难。于是宁可以声逐声,以问逐问,构筑回音之壁,在其中反复聆听自己的声音。
雨忽然下起来,打在山谷里,也打在石上。雨声飒飒,不质问什么,也不印证什么,只是下着。那些声音都被洗去了,而石仍在原处。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