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比恋爱难多了,90%的人都在自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7 03:49 1

摘要:你想啊,恋爱就算谈砸了,遇到个眼瞎的,至少还能靠张脸混顿饱饭;可写作要是光顾着自个儿嗨,就算你长得跟年轻时候的小李子似的,帅到能让路人撞电线杆,也没人愿意多看你码的那些字一眼。

说真的,写东西这事儿,真心不比谈恋爱轻松。

你想啊,恋爱就算谈砸了,遇到个眼瞎的,至少还能靠张脸混顿饱饭;可写作要是光顾着自个儿嗨,就算你长得跟年轻时候的小李子似的,帅到能让路人撞电线杆,也没人愿意多看你码的那些字一眼。

残酷不?特残酷,但这就是实打实的真相。

因为写作最大的难题根本不是你写没写出来,也不是你熬了几个大夜,而是别人愿不愿意点开,愿不愿意往下读。

好多写作者总觉得自己在聚光灯底下激情演讲,底下全是听得热泪盈眶的观众,结果抬头一看,人家早悄摸摸退出去刷短视频了,留你一个人在那儿对着空气比划,尴尬得能抠出三室一厅。

那有人要问了,难道就得讨好读者?

倒也没必要跟个服务员似的端茶倒水,跪着求人家点赞收藏。可你要是完全无视人家的感受,那跟自己挖坑埋自己没区别。

你发现没?

现在读者的注意力比金鱼的记忆还短,三十秒内抓不住他们,人家转身就走,别说记住你写的啥,连你姓啥都懒得打听。

问题是,写作者的自尊心又脆得跟泡面桶壁似的,一篇文章发出去,阅读量就个位数,评论区静得能听见自己呼吸声,那滋味比失恋还酸爽。

失恋好歹有人跟你说句“别难过”,这倒好,连个吐槽的对象都没有。

这时候你才会明白,写作根本不是日记本的延伸,不是你想写啥就写啥的私密空间,它更像一间心灵的快闪店,货架上必须摆点能戳中别人的东西,不然谁乐意进店逛啊?

先说说第一层,写作真不是摆架子,是求共鸣。

写作里最让人讨厌的套路,就是那股“学者下凡”的架势。

有些人写着写着就开始甩专业名词,故意摆个高深的架子,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读过几本书,喝过几杯墨水。可问题是,读者不是来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人家打开手机看文章,是想解解闷,是想看到某句话的时候能点头说“哎,这说的不就是我嘛”,是想在心里默默感慨一句“对对对,我也这么觉得”。

你越是端着,越是把自己架得高,人家就越嫌弃,反手就给你划走。

讲真,写作更像跟朋友聊天,你真心实意跟人唠,哪怕话说得糙点,但道理实在,别人都能感受得到。

那种为了显得“有文化”,硬往文章里塞几个拗口理论的,就跟饭桌上有人拼命炫耀自己见多识广,说的全是别人听不懂的话题,结果呢?大家只想赶紧买单走人,谁也不想跟他多待一秒。

毕竟,写作要的不是那点酸秀才的架子,是让人一看就心里发热,觉得“这人懂我”。

简单直接,反而更高级。

再说说第二层,抓住痛点,才能让人愿意听下去。

其实写作的杀手锏挺土的,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技巧,就一条:你得让读者觉得你说到他们心坎上了。

比如职场人天天被KPI压得喘不过气,下班回家往沙发上一瘫,连脱鞋的力气都没有;宝妈们每天被孩子的作业折腾到怀疑人生,辅导作业的时候血压能飙升到180;年轻人嘴上喊着“社畜命太苦了”,第二天还是得早起挤地铁上班,心里早就认了这份无奈。

你得先让他们看到这些,让他们觉得“哇,你懂我”,他们才会有耐心听你接着往下讲。

你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推销员一上来就扯着嗓子喊:“快买我这瓶药膏!超好用!”正常人只会觉得烦,说不定还会翻个白眼走掉。但聪明点的推销员会先跟你聊:“你是不是最近总觉得腰酸背痛,晚上睡觉都翻不了身?”

等你下意识点头说“是啊”,他再慢慢掏出药膏,跟你说这能缓解疼痛,你反倒愿意停下来听两句,甚至会认真考虑要不要买。

写作就是这个逻辑啊。

先点出“你这儿疼”,让读者觉得“对,我就是这样”,然后再说“我这里有解决办法,或者我跟你聊聊怎么熬过去”,这比空洞地喊口号有效多了。

但是很多写作者都掉进一个坑里,把文章当成自我展示的舞台,在里面唱独角戏,说的全是自己的事儿,可没人想看你一个人表演啊。你要做的,是让对方觉得这是一次双向交流,你抛一句“是不是每天被领导骂得想辞职,又怕找不到下家?”

读者会在心里回一句“对啊,你怎么知道的?”

这种互动感,才是写作真正的魔力。

最后说说第三层,真诚是老掉牙的杀器。

真诚这俩字听上去特别土,甚至有点廉价,好像谁都能说自己真诚,但它的杀伤力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猛。

你要是真心敞开了说,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真实经历写出来,读者是能感受到的,他们会在评论区跟你说“终于有人懂我了”“我也是这样过来的”。

就那一瞬间,你会觉得之前熬的那些夜、改的那些稿子、掉的那些头发,全值了。

因为,写作真不像表演独角戏,更像开门请客吃饭。

你自己吃得香不香其实无所谓,关键是客人吃了觉得味道正好,合胃口,还想下次再来吃一碗。要是太过自嗨,写的全是自己的情绪,客人会觉得油腻,吃两口就腻得慌;要是太过讨好,啥都顺着读者说,又失了自己的真味,跟外卖里的预制菜似的,没灵魂。

诀窍其实就在中间。

找到读者心跳的频率,把你想说的话掺进去,既精准地戳中他们的点,又自然不刻意,不迎合过度,也不自恋到飞起。

写作最美的时刻,不是你声嘶力竭地喊出自己的观点,不是你把文字写得有多华丽,而是你说了一句心里话,他们在屏幕那头回了一句“我也是”。

那种合奏感,远比你一个人独唱有力量多了。那些沉默的日常,那些没人愿意说的小情绪,被你和他们一起唱成了合唱。

那种回音,才是写作的真正价值。

最后收个尾吧,别再写独角戏了。

写作说到底,真不是孤芳自赏的舞蹈,不是你一个人在舞台上转圈就行,它是一场合奏,需要你和读者一起参与。

你不是在做演讲,不是站在高高的台子上俯视别人,你是在开一间小店,接待一批愿意走进来的客人。你不需要奉承他们,不用跟他们说“您快请坐,您要喝点啥”,但你得在货架上放点他们想要的东西,不然人家为啥进来啊?

说到底,写作者最怕两个极端,一个是装腔作势,把文章写成学术大会的发言稿,满篇都是专业术语,看得人头疼;另一个是毫无顾忌地自嗨,把文章写成私密日记,里面全是自己的碎碎念,别人根本看不懂,也不想懂。

所以写的时候,别总把自己当主角,别光顾着喊自己的口号,要把文字当成跟朋友对话,当成一次集体合奏。

让读者从屏幕那头,能听到你心跳的节奏,也能感受到你的真诚。

这样,钱不就来了嘛!

来源:教育思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