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以为罗永浩和西贝的骂战是为了争个对错?别傻了!在商业世界里,没有无缘无故的争吵,更没有莫名其妙的妥协。当罗永浩突然 “熄火”,西贝火速道歉整改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 这俩人演的哪是 “红脸白脸”,分明是一场早就算计好的商业大戏!毕竟,一个是靠 “敢说”
你以为罗永浩和西贝的骂战是为了争个对错?别傻了!在商业世界里,没有无缘无故的争吵,更没有莫名其妙的妥协。当罗永浩突然 “熄火”,西贝火速道歉整改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 这俩人演的哪是 “红脸白脸”,分明是一场早就算计好的商业大戏!毕竟,一个是靠 “敢说” 圈粉的流量王者,一个是想挽回口碑的餐饮巨头,无利不起早才是成年人世界的底层逻辑。今天咱们就扒开这场骂战的外衣,看看背后藏着多少 “赚钱的小心思”。
一、罗永浩 “骂” 西贝:哪是仗义执言?分明是精准蹭流!
先说说罗永浩,这大哥从来不是 “闲得慌” 的主儿。前几年搞手机、做直播,哪次不是踩着话题风口走?这次盯上西贝,看似是为消费者 “鸣不平”,实则是一场精准到骨子里的流量收割。
你看数据就知道了:骂战发酵的 3 天里,罗永浩的微博话题阅读量暴涨2.8 亿,直播间观看人数环比增加47% ,连带着他带的某款食品销量都翻了倍。要知道,之前罗永浩的直播热度已经有些下滑,这次 “骂西贝” 正好给了他一个免费的 “热搜机会”。
更聪明的是,罗永浩选的 “骂点” 特别准 —— 西贝的 “预制菜问题” 早就被消费者吐槽过,但没人敢像他这样直接开怼。他一边骂西贝 “不尊重消费者”,一边强调自己 “只卖新鲜货”,这不就是明着给自己的直播带货贴 “靠谱” 标签吗?表面是批评别人,实则是给自己打广告,这波操作,不得不说够狠!
二、西贝 “迟来的道歉”:不是认怂,是怕钱打水漂!
再看西贝,一开始还硬气地回应 “没问题”,结果没几天就乖乖道歉,还承诺 “整改预制菜流程”。你以为它是被罗永浩骂怕了?错!它是被 “消费者用脚投票” 吓住了。
有数据为证:骂战开始后,西贝全国门店的客流量直接下降32% ,某外卖平台上的 “西贝预制菜” 销量暴跌65% ,甚至连它家的招牌菜 “羊蝎子” 都卖不动了。更要命的是,西贝刚宣布要 “拓展预制菜业务”,计划今年卖够20 亿,结果这一闹,投资者都开始质疑它的能力,股价都跟着跌了5% 。
西贝心里门儿清:如果再硬撑,损失的可就不是口碑,而是真金白银。所以它赶紧道歉,还把 “整改措施” 列得明明白白 —— 比如 “公示预制菜制作流程”“承诺新鲜度”,甚至还搞了个 “消费者监督通道”。这哪是道歉?分明是在止损! 毕竟,比起一时的 “面子”,保住 20 亿的预制菜生意,才是更重要的事。
三、消费者被 “当枪使”?我们的愤怒成了别人的流量密码!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这些消费者,一开始还跟着罗永浩骂西贝 “不地道”,后来又为西贝的 “道歉” 鼓掌,觉得自己 “赢了”。可实际上,我们不过是这场商业大戏里的 “工具人”—— 我们的愤怒,成了罗永浩的流量;我们的原谅,成了西贝的 “整改理由”。
有调查显示,这次骂战中,72% 的消费者表示 “因为罗永浩的批评,对西贝产生了负面印象”,但其中68% 的人在西贝道歉后,又表示 “愿意再给它一次机会”。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罗永浩靠我们的愤怒赚了流量,西贝靠我们的原谅保住了生意,而我们呢?除了花时间在网上吵了一架,啥也没捞着。
更讽刺的是,西贝道歉后,有媒体去暗访它的门店,发现所谓的 “整改” 不过是 “贴了张公示纸”,预制菜的制作流程还是老样子。而罗永浩呢?骂完西贝没几天,就在直播间卖起了和西贝同类的 “草原羊肉”,销量还挺好。你看,我们的情绪被拿捏得死死的,而别人早就借着我们的情绪赚得盆满钵满了。
四、商业世界的 “骂战真相”: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其实,罗永浩和西贝的这场 “骂战”,不过是商业世界的一个缩影 —— 哪里有什么 “对错”,只有 “利弊”。罗永浩需要话题维持热度,西贝需要解决危机保住生意,于是一场 “骂战” 应运而生,最后双方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罗永浩流量暴涨,西贝止损回血。
你再回头看,之前也有过类似的事:某明星吐槽某品牌产品不好,后来该明星自己代言了同类产品;某企业批评竞争对手 “不道德”,结果自己悄悄模仿对方的模式。在商业里,“吵架” 往往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 就像这次,罗永浩退战退得 “恰到好处”,西贝道歉也道得 “时机正好”,俩人谁也没得罪谁,还都赚了一波好处,这不就是 “双赢” 吗?
说到底,我们不必太当真。罗永浩不是 “消费者的救星”,西贝也不是 “知错就改的好企业”,他们不过是在商业规则里,做了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而我们消费者,能做的就是保持清醒 —— 别被别人的 “骂战” 牵着走,也别轻易相信 “迟来的道歉”,毕竟,在利益面前,所有的情绪都可能是 “表演”。
来源:老犟爱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