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实版的“黄金大劫案”在深圳上演了。水贝,作为国内最大的黄金珠宝集散地,堪称中国黄金珠宝产业的心脏。但是9月13日,这个平日繁华的交易中心突然被恐慌笼罩。因为市场内头部料商连夜跑路,涉案或超千万元,数百商户钱货两空。
现实版的“黄金大劫案”在深圳上演了。水贝,作为国内最大的黄金珠宝集散地,堪称中国黄金珠宝产业的心脏。但是9月13日,这个平日繁华的交易中心突然被恐慌笼罩。因为市场内头部料商连夜跑路,涉案或超千万元,数百商户钱货两空。
有记者调查发现,涉事门店名为“粤宝鑫”,该料商长期以来为众多下游商户提供黄金原料。目前业内常见的交易方式为“先支付定金,再提货”。然而,多家商户在支付定金后发现该门店已经停止营业。停业的时间大概在9月13日前,目前老板也处于失联状态,目前警方已正式立案,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事件波及范围不仅限于深圳当地的商户,一些外地的金店、供应商、黄金回收商也牵扯其中。据河南广播电视台报道,许昌胖东来天使城内一金店委托粤宝鑫提纯,最终被卷走90万元黄金,总重量超过一公斤。
而这些料商爆雷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脱离了原本低风险、低利润的“搬砖”模式,转而参与高杠杆的投机游戏。有水贝商家向记者举例称:“假如料商以780元/克的价格接单,按行规延迟交付黄金,赌金价会下跌到760元/克以赚取差价。谁料金价不跌反涨,一路升至830元/克。
为了向客户交货,料商不得不高价采购原料,再按原价交付,这导致每克亏损50元,1000g就要亏5万元。”这种预订的模式可以让料商用极少的资金控制大量的黄金,但收益和风险并存,一旦进入单边行情,料商就有可能陷入资金链断裂危机,无论多大的公司最终都可能倒闭。
这种异化并非孤立事件。2024年4月“千百万珠宝”400公斤黄金失联案、2025年4月某企业1亿元投资亏损案,均呈现出相同逻辑:在金价波动率激增的背景下,实体黄金商试图通过金融化操作突破利润天花板,却因缺乏风险对冲能力而沦为市场祭品。
如今金价持续飙升,国内黄金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火爆,虽然这次“爆雷”事件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游,但是普通消费者在黄金交易中仍需规避同类风险。选择正规渠道是首要原则。一定要选择正规、知名、有实体背书的品牌和店铺,购买后务必留存所有票据和凭证,这可是日后维权的重要依据。
面对危机,监管层并非无所作为。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推出“消费维权综合办公室”,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罗湖水贝启动“五星放心商圈”建设,要求商户“假黄金零容忍”;区块链溯源系统试点将每件黄金赋予唯一“数字身份证”。然而,这些措施在应对金融化风险时仍显乏力。
对比国际经验,伦敦黄金市场通过LBMA(伦敦金银市场协会)认证体系、纽约COMEX交易所的保证金制度,构建了多层次风控网络。而水贝市场既缺乏期货套保工具,又无强制信息披露要求,导致料商们不得不以“裸奔”方式参与市场。某头部企业负责人透露:“正规金企会通过期货市场锁定80%价格风险,但跑路公司为节省成本放弃套保,最终被市场反噬。”
来源:丹哥会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