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教育・杏坛风采 ——2025年邗江优秀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事迹展 | 邗江区维扬中学 王磊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6 20:51 5

摘要:在运河文化浸润的邗江,无数教师扎根基础教育一线,以教育家精神践行初心。在第41个教师节期间,为展示邗江好老师育人风采、凝聚尊师重教力量,特别推出“躬耕教育・杏坛风采——2025年邗江优秀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事迹展”专栏,以真实事迹与温暖画面,讲述教师坚持立德树人

在运河文化浸润的邗江,无数教师扎根基础教育一线,以教育家精神践行初心。在第41个教师节期间,为展示邗江好老师育人风采、凝聚尊师重教力量,特别推出“躬耕教育・杏坛风采——2025年邗江优秀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事迹展”专栏,以真实事迹与温暖画面,讲述教师坚持立德树人、探索教学创新与协同育人的故事。愿这些教育“微光”,照亮同行路,让社会感受邗江教育温度,为建设教育强国、擦亮邗江教育品牌注入动力。

青春献杏坛

匠心育新人

王磊,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从教八年来,她始终站在课堂改革的最前沿,用青春和智慧诠释着新时代教师的使命担当。走进她的物理课堂,你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学生们围着一台台自制的实验装置,激烈地讨论着神奇的

现象变化;讲台上,这位年轻的女教师正用生动的语言与精巧的演示,将抽象的物理定律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她以深厚的科学素养为基,以创新的教学方法为翼,让每一节课都成为思维的盛宴。

一、课改路上勇攀登,创新教学展风采

2024年9月,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办的初中物理优秀课评比活动在苏州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近百名初中物理教师齐聚一堂,共同观摩她执教的《光的反射》公开课。课堂上,她巧妙运用国家工程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中的反射现象导入新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原本枯燥的光学定律变得生动有趣。当最后一束激光准确地按照光的反射定律改变方向时,听课的学生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这堂课不仅展现了她深厚的教学功底,更体现了她在物理教学改革方面的前瞻性思考。

课改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她深知,要想在物理教学中有所突破,必须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她尝试将生活化教学融入课堂,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物理现象。当讲到声现象时,她会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在操场上感受声音传播的魅力;当探讨浮力原理时,她会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在水槽中亲自验证阿基米德定律。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培养了他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能力。

正是这种不懈的探索与创新,让她在各级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2024年江苏省初中物理优课评比一等奖的获得,不仅是对她教学实力的认可,更是对她坚持教学改革理念的肯定。扬州市初中物理优秀课评比一等奖、邗江区第七届“百课千人”初中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等荣誉,记录了她在课改征途上的不懈努力与卓越贡献。

二、理论实践相结合,教研之花别样红

优秀教师不仅要会教,更要会思考。她深谙这个道理,她总是善于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思考,再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她曾在《数理天地》期刊中发表的论文《生活化视野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展策略》,详细阐述了如何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同行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她并没有停留在传统的学科教学层面,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教育视野。她撰写的《以人文教育温度促科技教育创新——以建构“科创蜀冈”课程为例》一文,荣获江苏省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优秀奖。这篇论文深度探讨了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元素,让科学教育更有温度,让人文教育更有深度。她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科学思维又有人文情怀的新时代人才。

三、科研路上显担当,课题研究结硕果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她深知科研对于自身专业成长与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她参与扬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的研究,她紧密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探索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实践能力。

在她看来,物理学科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从简单机械的原理到电路的设计,从力学实验的操作到光学器材的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成为劳动教育的载体。她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实验设计,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创造的快乐。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培养了他们勤劳朴实的品格。

她还积极参与区级课题《家校社协同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她认为,劳动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学校层面,而应该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大格局。通过课题研究,她探索出了一系列家校社合作的有效模式,为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四、团队协作共成长,示范引领展担当

她不仅是教学上的佼佼者,更是团队协作的典范。她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共同进步,才能推动整个学科乃至学校的发展。

作为“播种者”四有好教师团队的重要成员,她积极参与团队建设,在团队协作中,她不仅展现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在团队的温馨氛围中,她不断汲取营养,实现着自己的专业成长。她与团队成员们相互扶持、共同提升,她的真诚与热情,赢得了团队成员们的敬重与信赖。

作为扬州市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成员,她还经常参加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并在活动中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与体会。她的发言总是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深受同行们的认可与好评。2025年3月,她在邗江-高邮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联合活动中开设的《初中物理新教材教学实践与思考》专题讲座,深度解析了新教材的特点与教学策略,获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她用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区域物理教学改革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她常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在团队中,她总是乐于分享,无论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是教育理念的探索,她都毫不保留地与团队成员交流。她相信,只有团队成员共同进步,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团队成员树立了榜样。她的勤奋、敬业、创新,深深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五、师者风范育桃李,教育情怀铸师魂

八年的从教历程中,她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她深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与师者风范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她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课后的答疑辅导,家访时的促膝长谈,都体现着她对学生深深的爱。

“师德优秀教师”、“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的获得,是对她师德品格的最好诠释。但她从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是将这些荣誉化为继续前行的动力。于是在每个平凡的教学日子里,她继续用脚步丈量教室到办公室的距离,用目光追随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让荣誉的光芒,悄悄融进了日复一日的坚守里。

她曾说;“课改浪潮涌来的时候,我就知道不能再抱着老教案走老路。把课堂变成“问题实验室”,看着学生从被动听讲变成主动探究,眼睛里闪着发现的光,才懂课改不是改形式,是让教育真正跟着孩子的成长节奏走。那些推翻重来的课件、深夜讨论的教研,都是课改路上的脚印。比起荣誉,更让我踏实的是,学生们学会了带着问号去探索世界 ——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模样!”如今的她,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改革的洪流中。面向未来,她将继续秉承教育初心,在课改创新的道路上书写更加精彩的教育华章,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供稿:邗江区维扬中学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