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9月15日,沙雅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艺术展—木偶戏、皮影戏走进学校,开展文化展示活动,让广大师生共同感受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9月15日,沙雅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艺术展—木偶戏、皮影戏走进学校,开展文化展示活动,让广大师生共同感受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沙雅县第三小学,木偶戏非遗传承人带来《活佛济公》《武大郎卖烧饼》等经典剧目。艺人们指尖翻飞,灵活操控木偶,配合生动旁白与悠扬背景音乐,将济公的洒脱不羁、武大郎的憨态可掬演绎得惟妙惟肖。精致的木偶造型与细腻的表演技巧,引得台下师生目不转睛,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
传承人现场教学木偶操控技巧,手把手指导学生体验提线木偶,五年级学生董筱手持木偶线,在师傅指导下完成“挥手”“点头”等动作,她激动地说:“原来操控木偶这么考验手眼配合,非遗艺人真的太厉害了!”
在沙雅县第四小学,非遗传承人以“木偶的前世今生”为题,借图文与实物,向同学们讲解木偶戏历史、流派及制作工艺,各式木偶承载的文化故事让同学们专注惊叹。
《活佛济公》《包公堂》等剧目选段里,传承人将铁面无私的包公、诙谐幽默的济公表演的活灵活现,引的同学们捧腹大笑。
表演间隙,同学们上台体验提线木偶操作,在指导下让木偶完成简单动作,满是兴奋。五年级古丽米热·阿力木感慨:“让木偶动起来技巧多,非遗真神奇!”
在沙雅县央塔克协海尔乡中心校,皮影戏非遗传承人向学生们讲解皮影的来历、制作方法以及相关专业知识;随后传承人与学生合作,用皮影戏演绎课本剧《金色的鱼钩》,让学生直观感受红军长征的酸甜苦辣。通过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达成多方位育人效果。
本次非遗活动进校园活动将持续一周,走进13所学校,让更多的同学们深入了解非遗文化,有效增强了他们的非遗保护意识。今后,沙雅县教育局、沙雅县文化馆将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教育力量。
来 源:沙雅县第三小学、第四小学
来源:半妖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