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重要指示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文化和旅游部、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我省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近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数据局联合印发《江苏省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重要指示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文化和旅游部、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和旅游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我省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近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数据局联合印发《江苏省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行动方案》提出实施科技创新引领、产品提档升级、服务提质增效、治理水平提升、营销效能增强等五方面行动,共十四条细则,为未来三年江苏智慧旅游高质量发展划定清晰路径。
(一)加快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推动科技企业与文旅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增加低成本解决方案和高效能服务供给,培育一批智慧旅游解决方案供应商。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动旅游领域积极引入语言类、视觉类及多模态AI大模型,形成个性化行程规划、智能伴游和导览、机器人数字人客服、文旅场所智慧分流等解决方案。支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旅游垂直领域AI大模型,遴选一批文旅装备优秀案例和文旅科技融合创新项目,选树30个“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等文旅典型场景和优秀案例。
(二)培育智慧旅游重点企业。聚焦旅游行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核心技术研发,强化头部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形成智慧旅游产业生态。发挥我省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优势,重点培育发展一批智能穿戴、沉浸式剧场、具身智能机器人、邮轮游艇等技术与装备企业。引导中小型企业坚持专业化研发和特色化发展,培育一批文旅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三)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推动科技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支持在苏高校、研究机构和旅游景区等与企业共同加强智慧旅游科研,在文化遗产数字传承、元宇宙、3D动漫、全息显示等领域培育建设文旅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载体。扩大省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服务联盟范围,系统对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省金融业联合会投资基金联盟等建立“1+N”联盟联动机制。
(四)丰富文旅融合沉浸式体验。积极推进元宇宙、虚拟现实、数字光影等技术和无人机、机器人等设备在旅游领域的应用,突出“两廊两带两区”特色文旅空间优秀文化和旅游元素,深入挖掘和塑造文化IP,开发打造AR(增强现实)大空间、MR(混合现实)导览、XR(扩展现实)数字重现、沉浸式旅游演艺、全息互动投影、无人机表演、夜间光影秀等新产品、新场景,培育新增一批沉浸式体验新空间。鼓励创新元宇宙商业模式,开设虚拟店铺,探索开发数字藏品,丰富游客消费体验。优化提升无锡拈花湾沉浸式夜游、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流动的文化”等现有空间,支持优质品牌拓展、产品出海,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打造智慧展陈新场景。加强演艺演出、图书文献、文化遗产、艺术作品、艺术档案、文创产品等内容数字化,提升“家门口”看大展、赏好戏、享非遗等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活动数字化展示水平。组织实施“江苏数字文物百宝箱”计划,建设云上博物——江苏省数字博物馆。加强“新四军东进北上”沿线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馆藏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支持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非遗馆等文博单位和公共文化空间深化场馆交互体验、展品数字化采集、可视化呈现等应用,推出数字鉴赏、在线直播、全息剧场、慕课培训、智能讲解、数字展厅等智慧化服务。
(六)激发转型发展新活力。深入实施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引导推动景区、度假区加强内外设施设备技术物联,发展智慧导航导购、导览导游等智能体服务,打造虚拟体育、VR(虚拟现实)动感影院、数字艺术展示等“旅游+”数字化体验产品。引导星级饭店积极开展智能营销、智能房务、智能餐厅、智能安保和智能机器人等业务,提升运营管理服务水平。推动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与智慧旅游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开发官方网络直播、小程序等应用,培育打造数字村史馆、智慧农场、智慧民宿、线上集市等新场景。
(七)扩大服务平台效能。拓展新版“苏心游”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优化“苏心游”智能体伴游服务,联动省内各市和长三角文旅公共服务平台融合共建。持续推进社保卡文旅“一卡通”融合创新应用,实现有效数据采集和开发使用。推动政府与市场共赢合作,打造“人工智能+”文旅服务大模型平台,在更广范围提供多模态、多智能体的旅游服务。普及推广行李直达服务,创新宠物照料服务,积极利用12306、“自在驾游”等跨界垂类平台,提供更加便捷旅游服务。
(八)提高适老化服务质量。支持各类旅游服务平台推出操作简便的“长者版”界面,重点优化大字体显示、语音交互、亲友代预约等助老功能,开发智能导览、紧急呼叫等适老化应用模块。推动将适老化改造纳入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鼓励建设“银发友好型”智慧旅游景区,推出一批智慧旅游适老化典型案例。探索以社保卡为载体加载更多文旅功能,满足老年群体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便捷支付等一揽子需求。配套线下服务机制,提供免预约入场,探索开展数据共享式人性化帮扶服务。
(九)提升文旅场所服务水平。持续推进便民移动支付,推动金融机构、支付机构推出“外卡内绑”“外包内用”,实现境外游客入境支付便捷化。引导旅游景区、文博场馆、特色街区等科学设置线上线下购票及预约渠道,保留人工窗口和线下购票及预约渠道,支持数字人民币购票购物,加快实现数字人民币无感支付。推进重点热门景区和文博场馆等科学核定接待容量,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客流监测、研判分析和游客疏导,最大限度满足参观游览需求。围绕游客出游全过程,优化行前精准触达服务,以及行中、行后口碑评价和意见反馈服务,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
(十)完善平台智慧监管。依托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健全多源数据采集体系,统一数据目录和标准,形成多模态、开放式、安全可靠的文旅行业高质量数据集。深化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持续优化视觉大模型在视频监控领域应用,提升文旅市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水平与安全监管能力。优化旅游投诉渠道,为游客增加“啄木鸟”随手拍功能,统筹线上引导和线下处置。推动各级平台与公安、交通、市场监管、气象等部门数据共享互换,健全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提升文旅行业监管水平。
(十一)强化应急响应能力。依托各级各类智慧文旅平台,完善旅游目的地客流动态监测与预警,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模型,提升应急响应时效。推动各地加强旅游重要地段、危险区域等视频监控、一键求助、应急通信等设施建设,实现自动监测预警和快速救援。推动旅游景区、文博场馆等文旅场所健全智能应急广播终端、智能标识牌、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推送等信息发布体系,提升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十二)加强数据利用与安全管理。支持重点热门景区、度假区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加强数据汇聚治理,打造数据驱动创新应用场景。根据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相关规定,鼓励公共文旅数据资源依法依规向公众开放,推动数字资源转化为可溯源、可量化、可交易的数字资产。规范文旅数据资源确权、评估、分发,加快将文旅数据资源纳入全省数据要素流通交易体系。指导督促智慧文旅平台及企业落实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等级保护、风险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等各项制度要求,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十三)拓展数字化营销渠道。加强内容生产和创意策划,推动旅游景区、文博场馆等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等人机协同方式开展营销策划和内容创作。积极利用5G技术发展5G互动直播、5G+AR直播等新营销手段。支持各级数字旅游年卡整合优质文旅业态资源,丰富服务内容。鼓励借助互联网平台和商业、农业、交通、金融等领域现有线上平台,设立主题服务区或文旅产品专区,拓展垂直领域营销渠道。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智慧旅游营销项目纳入国家旅游宣传推广精品建设工程。
(十四)加大新媒体传播力度。加强与知名新媒体、文旅达人深度合作,推动各级各类文旅官方号建设,建强“水韵江苏”新媒体矩阵。强化跨界融合理念,运用热点营销、精准投放等传播方式,拓展“跟着赛事去旅游”“跟着演出去旅游”“跟着微短剧去旅游”“寻着美食去旅游”“跟着主播去研学”等文旅新媒体融合宣推新模式。推出更多新媒体爆款,提升“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推广季、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乡村旅游节等品牌活动影响力。
加强组织领导,将智慧旅游发展纳入各级旅游协调机制重点工作,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动解决智慧旅游发展中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问题。加大省级文旅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参与数字文旅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文旅领域数字化项目的信贷投放,探索将符合条件的智慧旅游配套项目纳入政府债券支持范围。推动在苏高校、职业院校文旅数字化相关学科建设,实施“人才研修计划”,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培养和引进数字文旅领军人才、管理人才、应用型人才,建立全省数字文旅专家智库。有效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宣传智慧旅游发展成效,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确保智慧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素材来源:资源开发处
编辑:赵凡 李讯轩
校对:汤祥文
初审:蔡晓川 靳扬扬
二审:于倩 吴嘉玲 沈抒
三审:章晓历
往期
回
顾
来源:精彩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