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9月6日至9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这场汇聚全球胸科肿瘤学顶尖智慧的盛会,隆重发布了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磅研究成果,深刻改写临床实践格局;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学者在国际肺癌研究舞台上实现的历史性跨越,书写了属于中国医学的荣耀
肺癌脑转移现有治疗手段不足,免疫治疗疗效有待提高
目前,NSCLC脑转移治疗以“全身治疗+局部治疗”为原则,对于存在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使用靶向治疗可有效控制颅内转移病灶的发展;针对驱动基因阴性人群,目前仍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既往研究中,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已展现出延缓颅内进展的趋势,比如IMpower150研究中共100例患者(8.3%)出现新发脑转移,ABCP(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双药化疗)较BCP(贝伐珠单抗+双药化疗)治疗具有延缓脑转移发生的趋势(HR = 0.68; 95% CI: 0.39-1.19)[2]。但是,目前尚缺乏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脑转移人群的研究数据,基于以上背景,研究者开展BAP BRAIN研究。颅内ORR接近70%,颅内PFS长达11个月
贝伐珠单抗+化疗一线治疗NSCLC脑转移展现全方位获益
►入组临床治疗棘手的脑转移人群,大部分存在颅内水肿、多发脑转移灶
BAP BRAIN是一项III期、随机、多中心的研究,纳入了来自中国11家中心的初治、确诊脑转移、无EGFR/ALK突变的非鳞NSCLC患者,入组的患者1:1随机分为BAP(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铂类) vs AP(培美曲塞+铂类)。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颅内无进展生存期(iPFS),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OS)、iORR等。
图1:研究设计
研究总入组153例(联合组79例,化疗组74例),中位随访16.8个月。值得注意的是,两组各有57.0%和58.1%患者存在基线颅内水肿,57.0%和55.4%患者的颅内肿瘤数量≥4个,36.7%和35.1%患者的颅内肿瘤体积≥20mm。从基线特征来看,入组人群大部分为颅内水肿、多发脑转移,属于临床上预后较差的脑转移NSCLC人群。
图2:患者基线特征
►从iPFS到iORR均可获益,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有效缓解脑转移发生发展
主要研究终点结果显示,相较AP组,BAP组的中位iPFS显著延长,达到11.07个月(化疗组7.73个月,HR=0.494,P
图3:主要终点iPFS结果
次要终点方面,相比AP组,BAP组的全身中位PFS延长了超过3个月(8.77个月 vs 5.23个月),显著降低了全身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46%(HR=0.540,P
图4:次要终点全身PFS和OS结果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BAP 组的 iPFS 获益在不同特征人群中呈现良好一致性;其中,对于PS 评分为 0 分、年龄<60岁、存在急性脑水肿或颅内病灶数≥4个的患者,获益更为显著。OS亚组分析显示,对于颅内病灶数≥4个以及最大颅内病灶<20mm的患者,BAP对比化疗组展现出生存获益趋势。
图5:iPFS和OS亚组结果
在肿瘤缓解情况方面,BAP组的iORR为69.6%,显著优于AP组(32.4%,P<0.001),实现了颅内病灶缓解率翻倍;两组的颅内疾病控制率(iDCR)为93.6% vs 67.6%(P<0.001)。全身疗效方面,BAP组的ORR为58.2%,AP组为27.0%(P<0.001)。值得关注的是,BAP组的脑水肿缓解率达到88.9%,明显优于化疗组的41.9%(P<0.001)。
图6:颅内外肿瘤缓解情况
►安全性结果:未出现3级以上颅内出血,不良反应可管可控
安全性方面,联合组和化疗组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 vs 24.3%。更为重要的是,未出现≥3级颅内出血,消除了颅内出血风险的顾虑,并且多数不良反应可控,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专家点评
陈丽昆教授
►填补脑转移证据空白,兼顾疗效与安全
在 NSCLC 治疗领域,脑转移患者因预后差、有效治疗方案有限,一直是临床诊疗的难点。尤其对于无 EGFR/ALK 等驱动基因的患者,化疗及免疫治疗疗效有待提升。中国学者开展的 BAP BRAIN 研究,恰恰填补了这一关键空白,它不仅是全球首个以 III 期数据证实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在该人群中颅内疗效优势的研究,更验证了该组合治疗脑转移患者的安全性。
从研究结果来看,贝伐珠单抗联合方案实现了颅内和全身双重获益。一方面,贝伐珠单抗组的iPFS达到了接近1年,iORR更是高达69.6%,远超单纯化疗组,间接对比下也优于既往免疫联合化疗的III期研究结果[3];另一方面,联合治疗对全身病灶同样有效,中位PFS达 8.77 个月,契合临床对“颅内与全身病灶双重控制”的核心需求。更值得关注的是,针对脑转移患者常见的脑水肿并发症,联合治疗组的缓解率高达88.9%,这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安全性方面,研究也给出了让人安心的答案,关键的颅内出血风险极低,仅观察到1例1级颅内出血,无≥3级颅内出血事件发生,证明该方案的安全性可控,为临床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望成为肺癌脑转移一线优选方案,贝伐珠单抗+化疗带来新选择
基于 BAP BRAIN 研究的明确获益,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无疑可成为无 EGFR/ALK 突变的初治非鳞 NSCLC 脑转移患者一线优选治疗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脑转移对患者的影响除了体现在生存期缩短,更会因脑水肿引发颅内高压、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症状,严重降低生活质量。此前,临床对脑水肿的处理多依赖脱水药物,缺乏“从病因上缓解” 的手段。而 BAP BRAIN 研究证实,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能从机制上改善脑水肿,该方案不仅能延长颅内进展时间,更能为患者带来有质量的生存获益,这一点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积累更多研究证据,解锁更多治疗可能
本次 2025 年第 26 届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陈丽昆教授团队携 4 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重磅研究精彩亮相,聚焦肺癌精准治疗与脑转移防治等核心领域。
对于驱动基因阴性人群,BAP BRAIN 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为NSCLC脑转移治疗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陈丽昆教授团队还进一步汇报了全球首个 SURPER BRAIN 研究[4],该研究针对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状 NSCLC 脑转移这一临床难点,验证了 “免疫 + 抗血管生成 + 化疗”4 药联合方案的临床价值。数据显示,该联合方案疗效优势显著:其一,抗肿瘤活性突出,患者中位 iPFS 达 13.1 个月、iORR 达 84.6%,颅外 ORR 同步达 64.1%;其二,长期生存获益明确,患者中位 PFS 为 13.3 个月,12 个月 OS 率达 71.3%,为晚期肺癌脑转移治疗的方案优化提供了关键循证依据。对于驱动基因阳性人群,陈丽昆教授团队本次带来一项研究[5],通过脑脊液(CSF)来探索脑转移患者TKI耐药前后的遗传学及微环境动态变化,全面揭示了EGFR突变NSCLC伴脑转移患者TKI耐药后的基因组特征及肿瘤微环境重塑情况。另外,陈丽昆教授团队本次还报道了一项研究[6]评估了高剂量三代EGFR-TKI伏美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TKI耐药后合并脑转移的NSCLC患者,结果显示,中位 iPFS 为 7.63 个月,中位 PFS 为 5.80 个月,iORR 为 31.9%,ORR 为 53.2%。这项研究有望为EGFR-TKI耐药的脑转移患者提供加量TKI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治疗选择。未来肺癌脑转移治疗核心并非盲目进行“多药叠加”,其关键在于通过转化研究回答核心临床问题:哪些患者仅从“双药联合”中即可充分获益?哪些患者真正需要“三药甚至四药”的强化治疗以克服颅内免疫抑制?又如何识别哪些可从强化治疗中豁免以避免不必要毒副反应的人群?未来希望通过持续开发并前瞻性验证具有颅内活性的新型药物及基于生物标志物探索实现治疗策略的精准优化,提升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总体而言,BAP BRAIN 研究是 NSCLC 脑转移治疗领域的重要临床研究进展,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得到了令人瞩目的结果,为驱动基因阴性 NSCLC 脑转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期待后续更多关于脑转移研究的推进,能为更多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专家简介
陈丽昆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脑转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脑转移瘤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内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女子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CSWOG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转化医学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
荣获2008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2019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及2021羊城好医生
参考文献:
1.Chen L, Li M, Hou X, et al. Chem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Bevacizumab in Patients with 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Brain Metastases: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phase 3 BAP BRAIN study (GASTO 1007) [Abstract]. IASLC 2025 World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 September 6 - 9, 2025; Barcelona, Spain. Abstract .
2.Naoyuki Nogami, Fabrice Barlesi, Mark A Socinski et al. IMpower150 Final Exploratory Analyses for Atezolizumab Plus Bevacizumab and Chemotherapy in Key NSCLC Patient Subgroups With EGFR Mutations or Metastases in the Liver or Brain.J Thorac Oncol. 2022 Feb;17(2):309-323.
3.Ranjan, Tulika, Vivek Podder, and Kim Margolin.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n the Management of Brain Metastases from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Current Trials, Guidelin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Cancers (Basel) 16.19 (2024): n. pag. Web. 3 Oct. 2024.
4.L.k. chen, X. Hou, G. Wu et al. Phase II Trial of Serplulimab Plus Bevacizumab and Chemotherapy for Treatment-Naïve Non-Squamous NSCLC with Brain Metastases (SUPER BRAIN). IASLC 2025 World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 September 6 - 9, 2025; Barcelona, Spain. MA10.01.
5.M. Li, M. Yu, Y. Pa et al. Multi-Omic Analyses of CSF Reveal Genomic Instability and Suppressed Microenvironment After TKI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IASLC 2025 World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 September 6 - 9, 2025; Barcelona, Spain. MA03.07.
6.Y. Pan, M. Li, M. Yu, J et al. High-Dose Furmonertinib Plus Bevacizumab in EGFR-Mutant NSCLC With CNS Metastases After Resistance to Third-Generation EGFR-TKIs. IASLC 2025 World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 September 6 - 9, 2025; Barcelona, Spain. P3.12.53.
编辑:Rosewei
审校:Ari
排版:Kenken
执行:Squid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