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结提炼、交流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和经验启示,近日,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典型案例,温州共有3个案例成功入选、1个案例成功入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结提炼、交流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和经验启示,近日,省美丽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典型案例,温州共有3个案例成功入选、1个案例成功入围。
请跟着小编走进这些案例,看山水如何生“金”、生态如何富民,感受温州大地上正在发生的绿色奇迹。今天介绍入围案例《文成:一缸净水“淌”出共富活水——文成县探索水经济转化新路径》。
文成县作为典型的山区县,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作为浙江省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全县95%的国土面积划入水源保护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温州市800万人的“大水缸”,县域范围内珊溪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
为守护这“一缸净水”,近年来,文成县以“水”破题,通过深化水源地监管改革、拓展水价值转化路径、构建特色水文旅体系等举措,破解发展瓶颈,激活生态价值,走出一条具有文成特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新路子。
瞄准“一缸净水”靶心
深化水源地监管改革
建立健全飞云江全流域共保共享机制,联动上下游县市设立生态保护基金和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飞云江流域生态司法保护协作机制,制定案件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办理等13项协作机制,形成全流域、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合力。打造“数字珊溪·智慧监管”大型饮用水源地综合监管系统,实现水源地“湖陆空”一体化监测。推行水源地监管“一件事”集成改革,组建综合执法、生态环境、水利、农业、沿线乡镇等多部门联动的“水源地护卫队”,开展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联合执法,2023年以来依法查处污染水源地违法行为63起,有效阻断人为污染源入库,共同守护了“一缸净水”。
飞云江流域上游 珊溪水库
深耕“生态资本”转化
激活水经济发展动能
发挥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科研优势,聚焦大水面生态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工厂化设施养殖等三大领域,通过在珊溪水库养殖胖头鱼等适宜的鱼类,增强水域的渔产力,2024年珊溪水库渔业年产量超20万斤;通过5187余亩的稻渔综合种养,带动农户亩均增收3000元,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通过构建可控的养殖生态系统,突破传统养殖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工业化设施养殖亩均产量提升20%。打造占地810亩的白鹭洲水经济产业园,携手浙江大学建立大健康产业联合研究中心,并用“一缸好水”成功吸引娃哈哈、好记忆乳业、华润怡宝等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形成从水源涵养到健康饮品生产的全产业链条,激活水经济多元化发展动能。
白鹭洲产业园鸟瞰图
绘就“青山绿水”画卷
打造水文旅特色品牌
擦亮“伯温故里·天然文成”金名片,打造以刘伯温故里国家5A级景区为核心的水文旅标识体系和以百丈飞瀑奇观为轴心的“百瀑之乡”文旅IP。2024年百丈漈镇充分利用独特的山水资源,强势推出“百丈漈武侠大会”文旅品牌IP火爆“出圈”。而为单体落差207米的百丈漈瀑布提供充沛水源的,则是天顶湖。因为水源保护到位,天顶湖不仅成为瀑布的源头,也成为了招引外资的“源头”,投资超百亿元的天顶湖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成功落地,并建设了水上运动中心、海底世界等亲水项目,2024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14亿元。
百丈漈瀑布
文成县作为水源保护地,从为“水”所困走向因“水”而兴,成功破解“保水与富民”的两难命题。依靠丰富的水资源及良好的生态与水质,成功引进水制品头部企业,留守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年均增收超2万元。通过百丈漈景区现象级IP营销,“以点带面”全域引流,2024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约87亿元,成功探索出水源保护地“生态资本化”的创新路径。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