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风团沿着陡峭的山路,走进东宁要塞群中——勋山要塞遗址,要塞内军事指挥所、厨房、瞭望哨、绞车道、炮塔阵地、弹药库等齐全,足以证明侵华日军的野心勃勃。
央广网哈尔滨9月15日消息(记者陈显春 张瀚予 )
东宁要塞群是二战时期日军修筑的亚洲最大军事要塞群之一,作为二战最后战场之一,东宁要塞见证了日本关东军的投降,也见证了中苏人民的并肩战斗。9月13日,“热血国魂·龙江行”网络视听主题采风活动走进东宁要塞和东宁要塞博物馆,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无声地诉说着侵华日军的累累罪行。
东宁要塞绞车道(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采风团沿着陡峭的山路,走进东宁要塞群中——勋山要塞遗址,要塞内军事指挥所、厨房、瞭望哨、绞车道、炮塔阵地、弹药库等齐全,足以证明侵华日军的野心勃勃。
东宁要塞博物馆展出的侵华日军用品(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这些坚固的要塞,强征17万中国劳工,为进攻和防御苏联而修筑。“当时,日本在华北山东一带以高薪为诱饵招募劳工,劳工来以后,便对他们实行了生死轮换制,也就是说,来一批死一批,死一批换一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劳工即便没有累死病死,工程完工以后,也都被杀害了。”东宁要塞博物馆历史研究员王宗仁说。
在东宁要塞博物馆里,展出了在万人坑里挖掘出的尸骸,他们多数小腿被锯断。日本关东军的残忍可见一斑。
王宗仁向采风团介绍情况(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要塞无言,却最有说服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是为了和平而收藏战争,为了未来而收藏过去。在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开拓创新为特色的时代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而不懈奋斗。”东宁要塞博物馆结束语这样写道。
日军加农炮(复制品)(央广网发 邵国良 摄)
“热血国魂·龙江行”网络视听主题采风活动由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黑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办,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牡丹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央广网黑龙江频道承办。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