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62年,年轻的宫女端着一碗白粥,来到78岁的唐玄宗面前:“太上皇,您吃一点吧!您已经好多天没吃东西了。”
762年,年轻的宫女端着一碗白粥,来到78岁的唐玄宗面前:“太上皇,您吃一点吧!您已经好多天没吃东西了。”
倔强的唐玄宗,慢慢地把头偏了过去。
自从被儿子唐肃宗幽禁在这暗无天日的太极宫,唐玄宗就已经生出了绝食的想法。只不过,到78岁这年,他才真正地执行。
他想看一看,自己一手扶持的儿子,到底会不会心疼给自己留一条生路。
没承想,唐肃宗在得知唐玄宗绝食之后,非但不拦着,还主动支持,美其名曰“尽孝”,让老父亲“辟谷”长寿。
唐玄宗听到“辟谷”二字,狂笑不止,最终睁着双眼,绝食而亡。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犯下的恶果,终究是报应在了自己身上。
唐玄宗这一生,经历的大事不少,作为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他经历过神龙政变,杀过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
世人都道这位天子杀伐果断,夸他是个英明帝王,殊不知,在唐肃宗李亨的眼里,他一直都是个丧心病狂的魔鬼。
李亨,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也是唐朝历史上最窝囊的一个太子。
作为老三,李亨原本是和皇位、太子之位彻底无缘的。
生母只是个贵嫔,地位低微,出生后被养在王皇后身边。王皇后对他宠爱有加,算得上是他半个母亲。
结果,李亨13岁那年,唐玄宗宠幸武婕妤,直接把王皇后废为庶人。
几个月后,王皇后就去世了。
这在李亨的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原来,即便是贵为皇后,只要不符合帝王心意,也能轻松被废。
然而,比这个更大的阴影还在后头。
737年,李隆基又因为听信了武惠妃的谗言,在一天之内把自己的3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全部废为庶人。
不久之后,3人都被杀害。
虎毒尚且不食子,可李隆基不仅下手了,还一天之内杀了3个,理由很简单:宠妃武惠妃说这3人结党营私。
李亨瞬间感觉后背发凉,他清楚地知道,武惠妃的谗言只是表象,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李隆基自己的多疑。
就在这个时候,宫里又发生了一件诡异的事情,最受宠的武惠妃死了,而且死因是“吓死”。官方给出的说法是:三王死后,武惠妃成天做噩梦,然后受到惊吓而死。
明眼人都知道,这里面绝对有猫腻。武惠妃是从武则天时期挺过来的人,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一心就要为儿子寿王李琩谋夺皇位,怎么可能因为铲除了绊脚石就被吓死。
唯一的答案就是唐玄宗。
李亨深知,在深宫大院,知道得越少,活得越久。所以,他假装不知,两耳不闻窗外事。
可有些事情,不是他捂住耳朵,就可以不参与了。
武惠妃死后,唐玄宗开始物色太子人选。不少朝臣纷纷建议,让寿王李琩当太子。可每次朝臣们提的时候,唐玄宗总是顾左右而言他,捂住脑袋假装自己因为武惠妃的事情伤心过度。
事情一拖再拖。
直到有一天,李亨听说唐玄宗经常把寿王的王妃叫进宫中“密谈”,而且每次还都是孤男寡女关起门来“密谈”,李亨瞬间感觉五雷轰顶。
大唐虽然民风开放,也还没有开放到这种地步。
紧接着,他就发现寿王不断被打压,而自己,这个丝毫不起眼的老三莫名其妙地被扶上了太子之位。唐玄宗给出的理由是:“年长,且仁孝恭谨,又好学”。
看着这个评价,李亨自己都笑了。
所谓仁孝恭谨,不过就是在说李亨好拿捏罢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前面发生的一连串事情,早就已经把李亨吓破了胆。如今的李亨,就像是“杀鸡儆猴”里面的那只“猴”,丝毫不敢造次。
当上太子之后,李亨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宰相李林甫。原本,李林甫支持的是武惠妃的儿子李琩,结果却让李亨抢先了,多年心血白费,他自然想拿李亨出气。
而唐玄宗呢,对这个自己亲手扶持上来的儿子,丝毫不关心,冷眼旁观李亨被欺负。
在唐玄宗的心里,只要李亨没被弄死,就都无所谓。
在这种处境下,李亨一直被打压,势力成长不起来也就算了,在746年接连受到侮辱。
这第一次侮辱,来自李亨的太子妃韦氏。
韦氏有个哥哥韦坚,在边疆当将领,回到京城后和李亨游玩,还见了好友皇甫惟。李林甫知道后,直接告到唐玄宗面前,称韦坚有结党营私的嫌疑。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李亨忍痛和太子妃和离。
一个男人,连自己的女人都保不住,这是何等的悲哀。
结果,还没等了李亨伤心,同样的事情又上演了。他的另一个妃子杜良娣,也出事了。杜良娣的父亲杜有邻,牵扯进了一桩政治案。李林甫故意将案子扩大化,把杜有邻的身边人都牵扯进来了,其中也包括李亨。
无奈之下,李亨只能再一次断尾求生,和杜良娣离婚。
两次事件后,李亨自此一蹶不振,迅速白了头发,朝堂中也到处都在传“废太子”的消息。
到这个时候,唐玄宗才出面,稍稍维护了一下李亨的颜面,方式就是“结婚”。唐玄宗又给李亨挑了一个家世显赫的女人,张良娣。
这才止住了流言。
可李亨也很清楚,唐玄宗无非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这并不代表自己有多安全。相反,自己只有表现得更好拿捏,才可能有未来。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70多岁的唐玄宗忙着和贵妃恩爱,根本不想理会朝政,就想着还是把皇位传给李亨吧,让李亨来收拾烂摊子。
结果,就在传位诏书都开始往下发的时候,杨贵妃不愿意了。
她“衔土请命”,强行要求唐玄宗留在皇位上。唐玄宗想了想,还真同意了,既然爱妃希望我当皇帝,那就继续再当一会吧。
这一来一回,就像在拿李亨开涮,唐玄宗连个解释都没给李亨。
40多岁的李亨,几乎成了朝廷的笑柄。
从这天开始,李亨授意儿子去拉拢禁军,他深刻地体会到只有掌握军队,才有话语权。
756年的马嵬坡之变上,李亨很快就尝到了甜头:军队哗变、杨国忠被杀、将士们逼死杨贵妃……
桩桩件件,表面上是将士们对杨家的怒火,实际上是李亨对唐玄宗的怒火。原本,他有很多种方式去对抗唐玄宗,但他就是选择了这种最羞辱的方式。
当众,让一个帝王,下令处决自己最爱的贵妃,让唐玄宗也尝一尝,李亨一年两次和离的痛处。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忙着保命,带着亲信躲进了四川,把太子李亨派去了北方对抗叛军。李亨知道,这是他最危险的时候,也是他最大的机会。
在灵武,他掌控军队,在众人的拥护下一举称帝,遥尊远在四川的唐玄宗为“太上皇”。
一年之后,李亨收复了长安,群臣拥戴,有了根基,他开始给唐玄宗写信:“托赖天威祖灵,我已经收复了长安,现在请您还京!您回来之后也别当太上皇了,仍然当皇帝,我重新回东宫当太子。”
唐玄宗一看这封信,直接就吓坏了。
自古以来,哪有太上皇又重新回到皇位的。李亨这封信一出,分明是在说:我还忌惮你,你快回来!
唐玄宗迟迟没有动静,这时候,群臣给李亨出主意,又给唐玄宗送去了一封信:
自马嵬请留,灵武劝进,及今成功,圣上思恋晨昏,请速还京以就孝养。
这封信,意思就明确多了,接唐玄宗回来养老。
757年的12月,唐玄宗回到了长安,又住进了熟悉的兴庆宫。他满心欢喜地以为,仁孝恭谨的李亨会好好给他养老。
没承想,事情一件比一件出乎意料。
唐玄宗让李亨去给杨贵妃收尸,好好安葬,李亨直接拒绝;唐玄宗想住在兴庆宫里,李亨直接授意太监李辅国,把唐玄宗半骗半押地弄到了无人问津的太极宫;唐玄宗想和高力士相依为命,李亨却冷眼旁观高力士被诬陷、流放……到最后,太极宫里就剩下了78岁的唐玄宗一人。
每一晚,都是无尽的孤独。
也不知道是真的不想活了,还是心中有怨气,78岁的唐玄宗竟然闹起了。送饭的宫女发现,唐玄宗每日的吃食都纹丝不动,赶紧去报告唐肃宗李亨。
可李亨却只是说:“太上皇一向喜欢研究道家,应该是在辟谷。”
好一个“辟谷”,好一个仁孝恭谨的李亨。
5月3日,78岁的李隆基被饿死在了太极宫。
13天之后,李亨也重病去世。
李亨这一生,前面的45年都活在了猜忌、隐忍之中,只有后面当皇帝的6年时光,才算得上真正地活着。
只不过最后6年的时光,他也一直在忙着收复失地、稳固国家,安抚唐玄宗留下来的烂摊子。
后人评价他为最窝囊的太子,可我倒觉得,他是最艰难的太子,常年活在唐玄宗的阴影下。如果不是安史之乱,可能根本活不到登基。
《论语》中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这样来看,李亨对唐玄宗也算不错,对得起“仁孝恭谨”四个字。
你怎么看?
-
参考文献:《唐玄宗》,浙江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来源:仙女修练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