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尽管电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但社会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仇视电商的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近年来,尽管电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但社会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仇视电商的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分析:
一、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
电商对实体店铺的冲击,主要依靠价格低廉、快捷便利、提供24小时营业服务及运营成本等方面优势,导致大批实体门店倒闭或转卖,还有许多实体企业不得不缩减规模,导致大量员工失业,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很多网友对此寝食难安,言辞激烈,说电商是“经济鸦片”,会毁掉中国几十年的实体经济,如果是这样的话,美国的亚马逊岂不是世界的灾难!
二、低价劣质产品丛生
电商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使消费者难以买到靠谱商品,如材质造假、含有致癌物质、翻新、冒牌货等使消费者不仅遭受经济损失,身心也受到伤害,使用假冒伪劣的食品、生活用品等,威胁到生命健康。
黑心商家以低价,促销为幌子,采购低成本产品做为引流工具,产品质量严重影响生命健康,踏破生命至上的第一道红线。
三、消费体验与信任危机
从“刷单炒信”到直播间“挂羊头卖狗肉”,各种造假行为不断出现。还有诸如“跨店满减”、“预付定金”、“分享领券”等规则,计算起来令人头疼,甚至常常出现“先涨价后降价”的虚假促销行为,让消费者感到被欺骗
商家承诺的“次日达”甚至“小时达”未能实现,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后退货退款流程繁琐、推诿扯皮等问题时有发生。
电商的失信行为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市场经济基本法则,使失信之风蔓延到社会层面,使社会诚信体系受到严重冲击。
四、直播带货与营销乱象
直播带货,虚假宣传与品质陷阱,主播夸大甚至虚假的话术推销产品,消费者收到货后发现与宣传严重不符。同时“卖惨”剧本与情感欺诈:一些主播虚构“孤寡老人”、“重病患者”等悲情故事,利用消费者的同情心进行营销兜售。
近些年一些头部直播,频频暴雷,信誉崩塌,甚至受到法律制裁,可见直播乱象需要快准狠整治,我们看到的只能是冰山一角。
五、冰冷的算法与隐私担忧
利用其海量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或特定用户群体展示更高的价格,进行差异化定价,出现“千人千价”,挫伤用户感情,损害公平性。
过度收集与使用个人信息,搜索和购买记录。这些数据如何被使用、是否被妥善保护,用户往往无从得知,引发对隐私泄露的担忧。
六、无视合规
合规涉及到电商的各个环节中,平台和商户无视相关法律法规、平台规则或行业标准,比如知识产权风险 商标侵权、专利侵权(外观/发明/实用新型)、版权侵权(盗图、抄袭文案)等等,数据与隐私风险违规收集使用用户数据、未妥善保护用户信息等等泄密,违反反垄断,偷税漏税,伪造经营数据等法律法规。
七、未来展望
电商本身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但是也一直给消费者创造价值,其便利性和效率提升不容否认。
当下的诸多批评,更像是其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成长的烦恼”和“修正的信号”。最终,一个健康、可持续的电商生态,应该是平台、商家、消费者等多方共赢的生态。
来源:猪猪看世界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