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专刊头条| 义乌深化维权改革20载:创新之举,为劳动者遮风挡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6 17:36 1

摘要: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吸引了超百万外来务工人员。随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渠道不畅、跨区域就业带来的维权难等新问题层出不穷,维权工作如何跟上步伐?义乌市总工会锚定新领域、新业态、新基地三大关键场域,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源联治”工作格局。

9月15日,《浙江日报》刊发《义乌深化维权改革20载:创新之举,为劳动者遮风挡雨》报道,介绍义乌工会维权工作。

原文如下

当工会维权变得像“网购”一样方便、当异地维权不再“长途跋涉”、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找到“娘家”……义乌市总工会用20年的维权机制创新探索,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贯穿全程的维权服务网。

2000年,义乌市总工会在全国率先成立工会维权专门机构,首创劳动争议职工工资债权工会让渡机制。2005年,义乌工会社会化维权模式在全国性会议上被重点推广。20年来,义乌各级工会的纠纷调处成功率逐年“升上去”,受理量逐年“降下来”,当初的创新之举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为无数劳动者遮风挡雨。

展开剩余74%

三源联治

从“单打独斗”到“系统覆盖”

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吸引了超百万外来务工人员。随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渠道不畅、跨区域就业带来的维权难等新问题层出不穷,维权工作如何跟上步伐?义乌市总工会锚定新领域、新业态、新基地三大关键场域,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源联治”工作格局。

义乌工会组建模式不断创新:“上挂下派”让专业人才流动起来,“片区工委”让管控精细起来,“联合建会”让覆盖广泛起来。目前,全市已设立34个“片区工委”,覆盖企业1000余家,成立联合工会118家。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新就业群体的维权探索。快递员、网红主播、网约车司机……这些新就业群体往往面临组织难覆盖、权益难保障的问题。义乌通过清单式建会、分类式施策、联合式推进,已建立各类新业态工会组织126家,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8万余人,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维权工作不仅要“广覆盖”,更要“精准达”。义乌创新“东西协作”机制,聚合跨区域维权合作基地,与江西、河南、贵州等劳务输出大县建立合作,构建起覆盖就业全周期的跨省服务网络,目前已建成5个跨区域维权合作基地,累计为超13万名跨省务工人员提供维权服务。此外,义乌市总工会还设立了“老乡服务办公室”,聘请同乡作为联络员,用乡音乡情化解纠纷,跨省纠纷协同化解率达70%。

三级联动

从“事后处理”到“源头治理”

维权工作不能只“灭火”,更要“防火”。义乌市总工会深知防优于治,创新构建“三级联动”机制,将维权防线向“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保障”全流程延伸,在源头筑起“防火墙”。

事前预防是关键。义乌市总工会建立市、镇街、企业三级1172人的信息员队伍,动态收集劳动关系信息。1841家基层工会设立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形成了一张集预防、预警、调解于一体的“防护网”。同时,义乌市总工会还引导各级工会运用“一函两书”机制,实现了“抓前端、治未病”。

事中处置求高效。除了将三级监督网络延伸至最小单元格,实现基层快速响应矛盾,义乌市总工会还创新“律师坐班+巡回受理”模式,57名专职律师进驻镇街,定期深入企业巡回接访。这种“移动维权”模式,把法律服务送到职工身边。同时,义乌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在全省率先设立工会派出庭和法律援助工作站,形成维权合力。

事后保障重长效。义乌市总工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推动1115家企业完成协商;创新能级工资协商,96家示范企业建立技能薪酬制度,不仅实现“技高者多得”,也让劳动者权益保障从“保基本”向“促发展”升级。

三新融合

从“线下跑腿”到“指尖办理”

数字化改革浪潮下,维权工作如何借势而上?义乌市总工会打造的“维权宝”平台给出了答案。这个依托“浙里办”搭建的数字平台,轻点手机即可获取提交投诉、申请法律文书代书等服务,实现了职工维权“指尖办”。“维权宝”平台于2024年2月上线以来,当年访问量超5万人次,为700余名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受理线上纠纷142起,调解成功127起,获评全国工会系统优秀案例。

义乌市总工会还创新打造数字仲裁庭,构建线上纠纷化解新范式。突破传统办案模式局限,数字仲裁庭实现“受理排期—庭审调解—办结归档”全流程数字化闭环,全面推行无纸化办案,从根本上破解仲裁全链条数据壁垒。

数字化带来的不仅是方式变革,更是理念革新。义乌市总工会通过数据画像精准匹配服务资源,强化与省外劳务输出县工会的数字协同,以职工为中心的理念,推动维权服务版图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

二十年磨一剑。义乌市总工会通过持续推动工会维权模式向协同服务、源头预防、数智治理转型,蹚出一条创新之路、担当之路、为民之路,为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县域善治样本。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