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小家电天花板”“贵妇专享养生壶”之称的北鼎股份近期发布财报,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7.54亿元,同比增长13.28%;毛利率略微下降的情况下,仍为46.90%;归母净利润为6950.87万元,同比下降2.59%。
王石代言528元一碗“总裁燕窝”的讨论还在继续,有人从产业角度探寻:只要角度够奇特,高端养生局还有机会?
为此还提供数据支持:
一项调查显示,78.2%的受访者为健康产品付过费,其中愿意为中式养生付费的超50%;
2025年网上年货节期间,保健食品销量是2024年同期的3倍;
抖音上关于养生茶的话题有70次播放,小红书上仅“养气血”这一小众赛道就有10万+篇笔记......
从这里面找个切入点,配上“高端玩法”,找准赛道群体,肯定会有人买单。
这个想法有待实践检验,但咱们可以类比。
眼下正是年报季,八妹找了几家以“高端养生”为卖点的上市公司,看看她们的日子过得怎样了?
1.
/ “贵妇养生壶”年入7亿,
因为挣钱少了高管先“跑了”? /
有“小家电天花板”“贵妇专享养生壶”之称的北鼎股份近期发布财报,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7.54亿元,同比增长13.28%;毛利率略微下降的情况下,仍为46.90%;归母净利润为6950.87万元,同比下降2.59%。
对于增收不增利,财报里也给了答案,就是2024年公司的销售费用2.09亿,同比增长16.1%。也就是说,由于花了更多钱去营销,没达到以前的效果,到兜里的钱反而减少了。
提到北鼎,首先要说的一点就是“贵”。八妹去旗舰店看了一圈,同样是养生壶,业内前三的小熊养生壶均价在一百元左右,贵的产品也不超过200元。而北鼎品牌,“低价”款也要超过500元,部分型号直奔3000元去了。
别问为什么这么贵?问就是“壶身玻璃是德国进口,底盘是韩国进口,温控器是英国进口,成本都很昂贵,且使用寿命是普通壶的两倍。”
用了这么多好材料,是不是养生汤粥会更养生?北鼎的广告文案里不敢这么说,只敢写:让食材释放全部价值。
因为北鼎知道,它的目标用户压根不关注什么材料、成分,追求精致生活的小姐姐们喜欢北鼎就是因为:好看。好多“小仙女”被它ins风迷得不要不要,说养生壶随便摆在厨房角落,就能成为打卡点。明星曾黎说,外出拍戏都要带着它......
1999年广东人张北创立晶辉电器,最初业务就是代工,客户包括摩飞、惠而浦、亚铂富等多个国际一线品牌。儿子张默晗1982年出生,先后获得西蒙弗雷泽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业工程硕士,2003年回国接班。
代工难免受甲方爸爸的气,2009年张默晗带领公司开始转型,成立北鼎品牌,生产养生壶等小家电。但当时美的、九阳、苏泊尔等品牌已经成熟了,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不容易。
张默晗就想到两个词:高端和小众。
北鼎作为曾经的代工厂,所有“高端路数”都门清,“小众”则拿捏住了一部分人想“与众不同”的消费心理,加上后来“颜值经济”的盛行,北鼎的养生壶等家电产品在市场上卖得相当不错。后来北鼎又推出养生汤包、袋泡茶等产品,构筑了完整的“养生生态场景”。
2020年6月,北鼎股份登录创业板。
由于“高端路线”的类似竞品并不多,加上毛利率始终在50%左右,北鼎股份上市首日大涨44%,此后接连收获14个涨停板,市值一度超过86亿。
从财报来看,2020年到2022年是北鼎业绩的高峰,当时因为口罩原因,大家愿意在家里养生,“宅经济”成为其背后的助推剂,但红利过后,北鼎股份的业绩在2023年后开始回落。
今年2月,北鼎股份公告,董事兼副总经理方镇、董事兼董秘财务总监牛文娇等四位高管合计拟减持不超过328万股,按照4月9日收盘价计算,约2900万。
业绩没有重返巅峰还大量分红,高管手里的股票“先撤为敬”,让那些买了股票又买了养生壶的消费者,心里是何感想啊。目前北鼎股份股价在8.5元/股左右,市值不到28亿元,不到巅峰的1/3。
2.
/ “老大”交出最差成绩单,
是因为又老又贵? /
作为保健品市场的“老大”,汤臣倍健2024年的财报相当惨淡。营收68.38亿元,同比下滑27.3%;净利润为6.53亿元,同比大跌62.62%。
面对2019年后“最差成绩单”,董事长梁允超感慨:“百亿收入关卡前,我们来了个急刹车。”
汤臣倍健一直被认为是保健品行业中的高端品牌:
一来历年来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前列,2024年市占率达9.3%,第一名;
二来,品牌毛利率通常在70%左右,2024年在同比减少3.2%的情况下,汤臣倍健毛利率依然有66.69%;
还有,“汤臣”俩字一出来,随即让人联想到上海超级豪宅,不过要说明的是,汤臣一品跟汤臣倍健完全是两码事。
汤臣倍健由梁允超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膳食营养补充剂企业,总部位于珠海,前身叫“海狮龙”,2008年更名为“汤臣倍健”。
众所周知保健品行业贵的不是原材料,否则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毛利率,就看如何包装,把保健品卖出去。2015年公司出了一本自传《诚信赢得世界——不一样的汤臣倍健》,里面介绍到起先公司学习安利走直销路线,后面受到政策、渠道影响,才走上“非直销”领域。
长久以来,大家看到汤臣倍健大多是在药店、商超的柜台上,甚至是一整面墙。靠着线下店的合作关系,汤臣倍健的销量稳步增加,财报中的营收、净利润每一年都是“红色”的。
那2024年为什么业绩突然不行了?
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简单一点来说,主要有两点:一是“太老了”,二是“太贵了”。
汤臣倍健的主要产品是蛋白粉,另外是维生素补充剂和钙片,都是十几年前的产品创意。拜托,现在年轻人眼里全是花青素、护肝片、辅酶Q10、益生菌、叶黄素、鱼油等等。因此,2024年双十一抖音滋补榜单中,汤臣倍健连前十名都没进去。
就连直播也不讨年轻人喜欢,八妹去直播间里看了一下,画风依旧是“中老年风”,主播营销话术还是“送爸妈、送长辈”等老掉牙的广告词。
再说“贵”。
贵可能是一种心理感受,有人觉得贵有人觉得不贵,但数字不会骗人。2022年到2024年,汤臣倍健的毛利率都在66%以上,部分“片剂”更是达到80%,这不是保健品,应该是茅子。
但是现在保健品行业不流行贵,9块9的营养补充剂,可以说是满天飞。 用网友的话说,“自从吃了9块9的维生素,感觉以前像是在交智商税。”
公司也想“走出去”,但目前,海外市场拓展缓慢,印尼、澳大利亚市场贡献不足5%。
另外,汤臣倍健还被绑定在“花钱砸营销”这条船上。汤臣倍健2024年的营销费用为30.31亿元,同比下降21.45%。立马就反映在财报上,营收、净利润都大幅度下降。
为此,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称:今年(2025年)要转守为攻。也就是说还要多花钱砸营销。
汤臣倍健在2024年的营销费用占营收的比例为44.33%,要是再继续加大广告力度,又想多挣钱,产品价格可能又得上涨。
到时候,消费者一看价格转身就走,广告费用不是白增加了吗?高毛利率的产品挣钱有点难,至少当下是这样。
3.
/ 多生“孩子”,少养驴,
这家企业活出LV的感觉? /
当然,有的企业觉得不难。
3月17日晚间,东阿阿胶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9.21亿元,同比增长25.57%,对应实现归母净利润15.57亿元,同比增长35.29%。
2020年以来,公司净利润5年增长了36倍。相应的,东阿阿胶的股价表现持续良好,目前股价在62元/股左右,市值接近400亿元。
东阿阿胶成功的秘诀有两条:多生“孩子”,少养驴。
从产品分类来看,阿胶及系列产品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5.44亿元,占东阿阿胶2024年营业收入的93.64%,是公司的绝对核心产品。因此,东阿阿胶就围绕着阿胶大做生意。
“阿胶块”价格在一斤2198元,贵不说,而且也吃起来也不方便。为此东阿阿胶在花样上做足功夫。
蜜枣在市场上一斤卖5块钱左右,要是在阿胶里滚一圈,39元一斤,直接爆卖一万单;糕点里放点阿胶,一盒卖87,是不是也感觉不那么贵了;安神补脑液中加点阿胶,喝完了提振精神还能回味点滋润的感觉......按照这个标准,东阿阿胶还推出了阿胶奶茶、速溶阿胶粉、桃花姬阿胶糕等年轻化产品,覆盖女性、年轻人,连男性市场也有对应的产品。
阿胶是驴皮熬制的,东阿阿胶也涉足毛驴养殖业务,最早时间可以追溯到2002年。
想法不错,也确实解决了一部分驴皮资源的问题。但,驴不好养,成长周期要4年,一次还只能生一个崽,远远满足不了阿胶和驴肉火烧的需求。本想着自己养节省成本,结果,发现根本赚不到钱,2020年,养驴的毛利率甚至跌到-1.14%。
那还玩什么呀?所以东阿阿胶的养驴产业一直在缩减。2024年公司的毛驴养殖及贸易实现收入仅0.69亿元,占比仅1.17%,同比2023年下降28.92%。
没有驴皮怎么办?买呗。不是说现在毛驴价格上涨了吗?那就高价买驴皮,阿胶再提价。
根据2024年年度报告,东阿阿胶2024年整体毛利率为72.42%,创近十年新高,较2023年提升2.18个百分点。自从少养驴之后,东阿阿胶活出了LV的感觉。
近年来,曾经风靡一时的高端养生市场逐渐降温,燕窝、冬虫夏草等传统滋补品不再像过去那样备受追捧,以前卖的很好的养生仪器也在遭消费者嫌弃。是不是高端养生的黄金时代过去了?
高端养生的“风口”不会可着一个东西一直吹下去,得有点变通啊,龙肉吃多了也会腻歪的,消费者需要不同的东西来养生。
而且作为养生消费主力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他们现在养生方式更偏向“成分党”和“功能主义”。火锅局后灌青汁、烧烤搭配金银花茶、精酿啤酒加枸杞、边玩游戏边按摩椅捶腰、喝完奶茶接着要吃两粒抗糖酵素......他们的养生痛点在这里,好好攒一下,组个高端局,也可能是下一个风口。
另外,传统养生群体也别忽视,整点新鲜的故事给他们听。你看,王石同款总裁燕窝3168元/盒,不知不觉已经卖出去60单了。
来源:辣笔小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