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智能运维:采用无人机自动巡检、智能清洗机器人、AI热斑识别系统、先进的SCADA监控系统等,可以大幅减少对人工巡检的需求,优化后人员配置可减少20%-30%。设备可靠性:选用品牌口碑好、故障率低的逆变器、组件等设备,可以减少检修频次和人员
光伏电站运维团队的配备并非简单的“多少人对应多少兆瓦”,而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多种因素的动态决策。
总的来说,运维团队的配备遵循 “规模是基础,技术是关键,模式是变量” 的原则。
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智能运维:采用无人机自动巡检、智能清洗机器人、AI热斑识别系统、先进的SCADA监控系统等,可以大幅减少对人工巡检的需求,优化后人员配置可减少20%-30%。设备可靠性:选用品牌口碑好、故障率低的逆变器、组件等设备,可以减少检修频次和人员压力。电站的复杂程度:地形地貌:平地电站运维最简单。山地、丘陵、水上(渔光互补)电站地形复杂,巡检和维护难度大,耗时更长,需要增加人手或配备特种设备(如无人机)。系统设计:是否采用双面组件、跟踪支架?这些系统能提升发电量,但也增加了维护的复杂性和技术含量。组件清洗频率:在风沙大、灰尘多的地区(如西北),组件清洗频率高。如果频繁依赖人工清洗,则需要配置大量临时工或固定人员,这会极大增加人力需求。建议在这些地区优先考虑机械化或自动化清洗方案,以降低长期人力成本。本地化服务与协作:电站是否靠近城市或村庄?能否方便地获得当地的技术支持(如吊车、电气维修)?如果地处偏远,很多工作必须靠自己,团队需要更全能,人数也可能更多。管理模式:自主运维:业主自己组建团队,成本高,管理复杂,但掌控力强。完全外包:交给第三方,按服务合同执行,业主方只需1-2人负责监督和对接,最适合缺乏电力行业背景的业主。联合运维:业主方保留核心管理岗(如站长、值长),将技术性不强或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作(如清洗、除草)外包。这是一种非常灵活和高效的模式。电站规模建议配置核心特点0-1人 (兼职/外包)委托运维,无需专职1-20MW2-4人小型团队,集群运维20-100MW5-8人专职常驻,专业分工> 100MW10人以上部门化管理,高度专业化最终建议:
在规划运维团队时,不应只追求人数,而应追求效率和可靠性。
最科学的做法是:在电站设计阶段就考虑运维的便利性和智能化方案,并在电站投运后先配置一个基础团队,运行半年到一年后,根据实际的故障率、工作量、发电效率等数据,再对团队结构和人数进行优化调整。
来源:V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