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鼠常通过超声波进行交流,然而以往的研究认为这些高频声音仅适用于非常短距离的私人对话。近期,法国圣艾蒂安大学的研究人员对非洲条纹鼠(Rhabdomys pumilio)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这些小型哺乳动物如何巧妙地利用超声波信号来获取更广泛的“公共”信息,扩
信息来源:https://phys.org/news/2025-09-mice-short-range-ultrasound.html
老鼠常通过超声波进行交流,然而以往的研究认为这些高频声音仅适用于非常短距离的私人对话。近期,法国圣艾蒂安大学的研究人员对非洲条纹鼠(Rhabdomys pumilio)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这些小型哺乳动物如何巧妙地利用超声波信号来获取更广泛的“公共”信息,扩展了它们短程信号的传播范围。
研究背景与方法
研究团队首先对南非的一群条纹鼠进行了标记和跟踪,具体在三个不同的地点布置了23个特殊录音设备,包括巢穴附近、领地中间以及不同群体交界的领地边界。在长达12天的观察过程中,研究者们记录了数千次的超声波叫声,以研究这些哺乳动物的社交行为。
为了分析这些复杂的超声波通话数据,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人工智能技术,称为神经网络,以识别每个鼠标系列声音的独特“签名”。这种高级的数据处理手段让他们能够发现不同来源的叫声对老鼠行为的影响。
窃听老鼠的社交行为
图形摘要。图片来源:当代生物学 (2025)。DOI:10.1016/j.cub.2025.08.028
当研究者们回放这些录音时,观察到老鼠对不同来源声音的反应出现明显差异。陌生鼠的叫声会引起较强的负面反应,例如迅速退回巢穴,而来自邻居的声音则引发较温和的反应;而自己群体的叫声则几乎不影响其行为。
有趣的是,条纹鼠在巢穴附近和领地边缘使用的叫声存在显著差异。在巢穴中,老鼠会发出多种呼叫声,而在其领地边缘——潜在遇到捕食者的地方,它们则会转换为特定类型的叫声。这种策略不仅确保了在私人环境中的沟通得以维持,更在公开场合下能有效传递信息。
科学家们指出,通过在领地边缘的关键位置发声,老鼠有效地扩大了能够接收到信号的范围,转变了其通信网络的结构。
动物交流的深层含义
这项研究不仅拓展了我们对老鼠社交行为的理解,还为动物交流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动物界的沟通方式已被认为是简单的低阶反射,然而,这一新发现表明,老鼠能够根据社交环境和潜在威胁,灵活调整它们的交流方式。在应对敌害时,它们通过强化公共信号的扩展来增强安全形势,显示出相对复杂的适应能力。
这种行为实际上与人类在沟通中的模式相似。人们在不同社交环境下能够灵活选择适当的交流方式,例如在私人对话或公共演讲时的不同表达。老鼠的行为证明了在生存和社交压力下,沟通形式能够随之改变。
未来的研究与启示
研究结果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期刊,进一步激发了对动物交流复杂性的探讨。研究团队有意未来进一步探索其他动物如何利用类似机制进行交流。探讨性别、年龄、社群结构等因素在超声波交流中的作用,将可能为我们对动物行为学的理解添加新的维度。
科学家们强调,研究动物沟通的动态特性不仅限于理论意涵,也对生物保护及生态环境管理有重大意义。认识到动物之间的有效信息交流能够影响种群的存活和发展,帮助我们在保护自然栖息地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总之,老鼠通过超声波实现的短程与远程公共交流不仅揭示了动物世界中复杂的社交行为,也为我们对动物与环境互动的深入理解铺平了道路。这项成果无疑在推动生物学与生态学领域的发展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