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刊】汤郎中心校成璟:以画笔为媒,绘就乡村教育温情画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6 15:46 1

摘要:成璟,女,汉族,1996年7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自2018年9月入职汤郎乡中心学校以来,她在平凡的乡村教育岗位上一路坚守、默默耕耘,以细致入微的关怀和不忘初心的责任感,陪伴一批又一批孩子走过成长的七年。她始终秉持“不辜负每一份信任”的信念,用行动诠释了

成璟,女,汉族,1996年7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自2018年9月入职汤郎乡中心学校以来,她在平凡的乡村教育岗位上一路坚守、默默耕耘,以细致入微的关怀和不忘初心的责任感,陪伴一批又一批孩子走过成长的七年。她始终秉持“不辜负每一份信任”的信念,用行动诠释了一名乡村教师最质朴也最动人的担当。

一、以美育心,以衣暖心:用行动守护乡村学子的冬天

作为学校第一位专业的美术教师,成璟很快发现,许多孩子因家庭经济条件或观念限制,难以购置基本的美术用具。她毫不犹豫地自费为学生提供画笔、颜料和画纸,只愿他们能在色彩中感受美、表达自我。孩子们用她送来的画笔绘出第一张彩图时眼中闪烁的光芒,让她更加坚定——美育不该因现实条件而被阻挡。

2022年冬天,成老师从则黑中学美术教师处得知,有社会爱心人士希望捐赠闲置衣物给有需要的孩子。她主动发起呼吁、组织接收和分发,最终促成上百件干净整洁的衣物和文具送达学生手中,让那个冬天不再寒冷。

细心的她并未止步于此。2023年入冬后,她注意到所教的四年级班级中,仍有十多个孩子衣着单薄,外套短小难以御寒,脚踝裸露在寒风之中。成老师悄悄与班主任核对学生的身高体重,私下为孩子们准备了过年新衣。她细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告诉他们这些衣物是一份心意,希望他们穿得暖和,更愿他们专注学习,健康成长。2024年冬,又为三年级学生海某某、杨某某添置了厚衣物,也许一件衣物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她希望这些孩子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能记得曾有一位成老师始终关心着他们,在心中播下一颗温暖的种子。

二、以爱为帆,静待花开:守护成长路上的每一步

(一)一夜守护,点燃一个梦想

2018年,初任班主任的成璟遇到学生李某某深夜突发腹痛。孩子曾做过肠胃手术,家长远在外地无法及时赶到。成老师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带学生前往乡镇卫生院,陪护整夜,不断为其盖被保暖。2025年初,她偶然家访时才从家长口中得知:因感激那次夜间的陪伴,孩子原本毕业时准备了鲜花却因羞涩未能送出,并立志“待学业有成,考上大学后再来看望成老师”。成璟感慨,教育的美好莫过于此——一次小小的关怀,却能让学生铭记至今,照亮一个孩子的人生之路。

(二)艺术“漫步机”与自信的笑容

2023年,随班就读的学生王某某患有脑瘫,双腿无法正常行走,父母为给他治病进城务工,由外婆日常接送。在一次美术课堂上,成老师鼓励大家用积木条自由创作,小王专注地搭建出一台“双关节漫步机”。成老师协助他完善细节,作品完成时,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艺术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看见”。尽管无法正常行走,小王却通过艺术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理解,愿他在未来的每一天都能自信、快乐地成长。

(三)修补的头发与和解的心

2023年,学校转来一对姐弟,因父母离异、家庭重组,不得不过早独立生活,周末自己买菜做饭,缺乏大人陪伴。弟弟杨某某因家庭背景自卑寡言,常常紧皱眉头。夏日的一个周末,姐弟二人发生激烈矛盾,成老师邀请他们到家中谈心,引导弟弟理解姐姐承担家庭责任的不易化解了姐弟之间的矛盾,并告诉他们“只要有需要,可以随时来找我”。此后,成老师常为他们送去生活物资,弟弟逐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下学年开学时,成老师发现他头发过长,便亲自为他修剪,让他以崭新的面貌感受关爱、迎接新学期。

(四)夜访与一张画的转机

2025年,学生张某某因身体原因长期请假休养,担心学业落后,对返校缺乏信心。成老师与学校领导组成探访团队,主动家访。一次夜访过程中,发现她的美术作品充满灵气,便从兴趣入手,赠她彩笔和画本,鼓励她:“你的画很精彩,课堂也期待你的声音。”当晚,张某某主动展示了剪纸作品。经过团队多次走访与鼓励,她终于重返校园,如今已能自信地参与课堂。成璟深知,教育不仅要耐心,更要读懂孩子眼中的光。

三、教育,是一场温柔的治愈

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人却用一生治愈童年。成璟希望,每一个与她相遇的孩子,都能在她细碎而真诚的关怀中,感受到世界的暖意。她愿以“静待花开”的从容,继续守护那些缺乏陪伴、缺乏资源的乡村孩子。

她总说:“我所能做的非常微小,但若有一天,某个孩子因为一点鼓励、一件冬衣、一次陪伴,而在人生路上走得更加坚定——那就是我最大的荣幸。”

未来,她仍愿以谦卑之心,做一名平凡的引路人,继续在乡村教育的土地上,静待花开,温暖前行。

编辑:李扬

初审:钱劲

复审:王燕飞

终审:周明

来源:禄劝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