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3级本科生李秋禹撰稿的文章《铜铃声凝在风中》发表于《人民日报》,收录于第八版文化遗产栏目,同步被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媒体转载推送,这是中文学院学生的作品首次发表在《人民日报》。
本科生作品登上《人民日报》是什么体验?
近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3级本科生李秋禹撰稿的文章《铜铃声凝在风中》发表于《人民日报》,收录于第八版文化遗产栏目,同步被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媒体转载推送,这是中文学院学生的作品首次发表在《人民日报》。
李秋禹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第八版文化遗产栏目
求学广外,你会发现在各级报刊、杂志上闪闪发光不只是教授学者的“专利”,青年学子的作品同样频频“亮相”于大众视野之中,用自己的方法为语言文化发展贡献着力量,此次登上《人民日报》的“05后”李秋禹就是其中一位。
这位曾在《人民日报》《南方工报》《辽河》等报刊发表作品,拥有县级人才工作室核心成员、广东省写作学会会员等诸多身份,还是广外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学生骨干、优秀实践个人等获得者的“六边形”学霸,对汉语言文学充满了热爱。在广外的求学时光里,大量的专业课程就像一扇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让他对汉语言文学有了深入的理解。
李秋禹
中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专业近年来持续深化教学改革,通过系统性培养助力学生文学创作能力的提升。在学校的支持下,李秋禹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开启了语言学探索的新道路——
左:《秋雨》刊于《青年作家》;右:2021级本科生何苗
何苗的短篇小说《秋雨》作品刊登于1981年创刊的老牌文学杂志《青年作家》2024年第7期,指导教师为林培源。
左:《秋风》发表于《广州文艺》;右:2020级本科生张海韵
张海韵发表于《广州文艺》2025年第2期的小说《秋风》源自其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故乡的梦与醒》,指导老师为汤达。
左:黄佳纯作品刊于《潮声》;右:2021级本科生黄佳纯
黄佳纯的散文《淑慧的福禄》与纪实文学《一个小镇青年的四十年》以专辑形式发表于《潮声》2025年第1期“后浪新潮”栏目,指导教师为卢文婷、林培源。
一份份“见刊”的作品,充分彰显广外青年作家的创作潜力,更展现了学院在创意写作人才培养上的阶段性成果。作为中国内地第一家开设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方向)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广外也是中国内地第一家拥有首届创意写作专业方向本科毕业生并有着完整的四年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总结的高校、中国内地第一家允许以创作作品的形式替代传统毕业论文进行本科毕业答辩的高校。
汉语言文学 (创意写作)专业旨在培养熟练掌握各种文体写作技巧,拥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创意写作人才。在多年的探索中,专业形成了以构建“作家导师制”“创作工坊”“期刊合作平台”等培养机制为特色,注重强化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
由广东省写作学会主办、广外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承办的“创意写作与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研讨会暨广东省写作学会2024年年会在广外举行
专业品牌活动:中国文化节
诗词讲解大赛与经典名著鉴赏大赛
春季晚会
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之后,将有机会在100多名作家、诗人、学者和编剧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创意写作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文本创作活动。近年来,学生作品不断发表在《作品》《广州文艺》《上海文学》《青年文学》《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华声晨报》等各级刊物上。
2018年,专业组织出版了创意写作专业学生作品集《云山文萃》,大四学生还单独公开出版了自己的文集。此外,专业与电影公司联合编剧的网络大电影《我的青春有点二》《踢球吧!阿妹》等陆续上映,师生联袂创作编排了广东省高校第一部进行商业演出的话剧《宗岱的世界》。
师生创作编排话剧《宗岱的世界》
汉语言文学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借力广外33个语种的语言优势,以及多年来丰富的国际合作交流与办学经验,汉语言文学专业有近40%的同学拥有海外交换学习、实习或留学的经历,形成“中文+”的国际化特色。
近年来,专业累计派出100多位同学到美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地交换学习,学生足迹覆盖全球57个国家(地区),站在国际舞台上的他们,积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将文化自信传播出去。
此外,广外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号召,主动对接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需求,依托自身多语言优势、多学科资源和国际化特色,打造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这一新兴交叉学科,成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并设立了博士点。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学科增列为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学科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它融合了语言学、文学、历史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拓宽学术视野,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专业认知,中华文化与国际传播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教学资源也可以直接应用于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实践中,使学生接触到更多元、更前沿的学术信息。
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讨会在广外成功举办
依托强劲的学科建设,201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2年,为了适应国家新时代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广东省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汉语言专业新设了师范方向,主要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21世纪中国中等学校的语文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或文字工作者。
学生毕业后可胜任语文教学和其他相关教学管理、研究工作,也可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宣传、管理等工作。
用文字书写文化,用行动传递价值,越来越多学子从广外走出,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属于广外中文人的风采。
近年来,专业毕业生保持着“毕业去向落实率高、就业层次高、就业满意度高”的三高态势,主要就业去向有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凤凰卫视、广东电视台、广州日报、宝洁公司、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等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毕业生外语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突出,收获用人单位“点赞”。此外,还有近20%的学生到杜克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一流高校深造,在更高的舞台上继续发光。
无论是向往文学创作,还是梦想成为深耕基础教育的一线园丁,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沃土上,都能让理想生根发芽,成为中国语言文化传承发展的一颗璀璨“星辰”。
2025,欢迎广大学子选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汉语言文学专业逐梦未来!
关注“广外招办”,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文章素材来源:广外招办官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官微/官网、广外中文官微等
来源:广外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