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里头,有亲手埋葬苏联、自废武功的“狡狐”;有引狼入室、监守自盗的“大管家”;有在欧美跟俄罗斯之间反复横跳的“前厂长”;还有比泽连斯基更激进的“抗俄第一人”;
乌克兰独立至今,已经先后换了六任总统。
这里头,有亲手埋葬苏联、自废武功的“狡狐”;有引狼入室、监守自盗的“大管家”;有在欧美跟俄罗斯之间反复横跳的“前厂长”;还有比泽连斯基更激进的“抗俄第一人”;
更有一味倒向西方、卖力讨好老美“欢心”的“戏子总统”。
他们轮番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把原本就步履维艰的乌克兰给折腾的死去活来。
但很多人或许忘了,三十多年前,刚独立的乌克兰手里攥着的是一副什么样的天胡好牌。
它拥有上帝馈赠的、能攥出油的黑土地,占了全世界黑土总面积的1/4,是名副其实的“欧洲粮仓”;它一夜之间,成了世界第三大核武国。
手里握着比英、法、中三国加起来还多的核弹头;
它还能造航空母舰、造全世界威力最大的洲际弹道导弹SS-18“撒旦”。
一个国家,生下来就手握王炸,既是“欧洲粮仓”,又是核武大国,工业强权。
面对这种天胡开局,前后六任总统,究竟是如何将原本“欧洲粮仓”一步步推向深渊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乌克兰这三十年的血泪史。
王炸开局
先从头两位“大当家”说起。
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
它从那个红色巨人的“尸体”上,继承了一份让全世界都眼红的庞大家产。
这份家业,厚实到什么程度?
首先是农业,这是乌克兰的命根子。
乌克兰境内大片平原,覆盖着世界上最肥沃的黑土地,这玩意儿可不是普通的土,而是地球的精华,有机质含量极高,种什么长什么,是实打实的战略资源。
靠着这片黑土地,乌克兰在苏联时期就是整个联盟的“面包篮子”,养活了无数人。独立之后,它完全有潜力成为整个欧洲的粮仓,靠卖粮食就能过上富裕日子。
但比粮食更逆天的,是它继承的军事工业。
那不是几家工厂,而是一个完整的、能与世界顶级强权掰手腕的军工体系。
在乌克兰东部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坐落着苏联最核心的两大军工巨头——南方机械制造厂和南方设计局。
这是什么地方?
这是苏联核威慑力量的心脏,是“末日武器的锻造炉”。全世界最令人闻风丧胆的洲际弹道导弹,比如能把美国一次性送回石器时代的SS-18“撒旦”导弹,就是在这里设计和生产的。
冷战时期,美国人一听到“南方设计局”这个名字就睡不着觉。
往北走,在哈尔科夫,是苏联的“坦克之城”。
这里有大名鼎鼎的马雷舍夫工厂和莫洛佐夫设计局,堪称“钢铁洪流的摇篮”。从二战时扭转战局的T-34坦克,到冷战时期的主战坦克T-64和T-80,都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开出来的。
苏联解体时,光是哈尔科夫装甲厂的仓库里,就停着585辆坦克。
但仅仅二十多年后,这里却成了杂草丛生的“坦克坟场”。
在基辅,有安东诺夫设计局,人类航空史上的一个传奇,它不仅设计了各种军用运输机,还为了苏联的航天计划,造出了独一无二的空中巨无霸——安-225“梦想”运输机。
这架飞机是为了背负“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而生的,堪称苏联国力与雄心的象征。
在黑海之滨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更是苏联所有航空母舰的诞生地。
当苏联轰然倒塌时,已经完工68%的“瓦良格”号航母,就静静地停泊在这里,像一个躺在产床上夭折的钢铁巨婴,浑身锈迹斑斑,预示着一个强大海军梦想的终结。
最后,也是最震撼的,是乌克兰领土上的核武器。超过1800枚战略核弹头,外加数千枚战术核弹,让这个刚独立的国家,一夜之间拥有了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全球第三大核武库。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乌克兰在军事上,拥有了与世界顶级大国同归于尽的能力,是牌桌上谁也不敢轻易招惹的狠角色。
但这份看似豪华的家业,其实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它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体系,而是苏联庞大计划经济机器上的一组零件。
南方设计局的导弹,需要上百个原苏联加盟国工厂提供配件;
哈尔科夫的坦克,发动机可能来自乌拉尔;
而那些核弹头,虽然部署在乌克兰,但发射密码和指挥系统,牢牢掌握在莫斯科手里。
所以,独立的那一刻,这些连接着整个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命脉瞬间就被切断了。
乌克兰继承的不是一辆能开动的豪华跑车,而是一堆顶级零件,却没有说明书,也没有油。
这种先天的结构性残疾,注定了它如果不能进行一场极其聪明和谨慎的转型,崩溃几乎是必然的。很不幸,它遇到的第一位掌舵人,就把它开进了沟里。
人称“狡狐”的克拉夫丘克
乌克兰的首位总统——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
人称“狡狐”,是个典型的苏联官僚,一辈子都在政坛里摸爬滚打,最擅长在权力斗争中左右逢源,保全自己。有人这么评价他:在摧毁苏联的过程中,他所做的可能比任何人都要多。
你让他搞政治权谋,他是一把好手,堪称“老狐狸”;
但你让他建设一个国家,他就抓瞎了。
面对乌克兰这份烫手的山芋,克拉夫丘克的选择完美体现了一个官僚的短视和投机。
他干了两件“大事”,给乌克兰的未来挖了两个深不见底的巨坑。
第一件,是自废武功。
刚独立的乌克兰,政治动荡,经济凋敝,社会失宁,内外交困。
那1800多枚核弹头,在克拉夫丘克眼里不是定国神针,而是个巨大的麻烦。
维护要钱,兜里却分币没有;莫斯科控制着核弹的发射密码,自己压根说了不算;更要命的是,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都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核武大国”充满了警惕和敌意。
对于一个急于获得国际承认和经济援助的新总统来说,这些核武器就是最大的政治负资产。
于是,在美俄的推动之下,克拉夫丘克做出了一个让后代乌克兰人捶胸顿足的决定:
销毁核武器。
1994年,乌克兰、美国、俄罗斯、英国在布达佩斯签署了一份《安全保障备忘录》,乌克兰承诺放弃所有核武器;作为交换,美俄英将承诺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听起来像个不错的交易,但其实是“世纪大忽悠”。
美国在这里玩了个极其狡猾的文字游戏。
他们提供的是“security assurances”(安全保障),而不是“security guarantees”(安全担保)。
啥意思?
就是我口头上支持你,谴责侵略你的人,但我没有出兵保护你的义务。
这就好比你交出家里所有的黄金,却换来了一张空头支票。
克拉夫丘克就这么用真金白银的硬实力,换了一纸毫无约束力的政治承诺。
除了核武器,苏联庞大的黑海舰队也被瓜分了。
这支舰队的母港就在乌克兰的塞瓦斯托波尔,乌克兰占尽地利。
但在混乱的分割谈判中,俄罗斯凭借更强的实力和手腕,拿走了舰队绝大部分的先进舰艇,还续租了塞瓦斯托波尔军港,让自己的海军能继续驻扎在这里。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乌克兰等于亲手拆掉了自家的围墙,废掉了自己的武功,从一个谁都不敢惹的核大国,变成了一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第二件大事,是“经济自杀”。
为了彻底与苏联的计划经济切割,向西方表明自己改革的决心,克拉夫丘克政府采纳了西方经济学家开出的药方——“休克疗法”。
这套理论听起来很美,主张一步到位,全面放开价格,快速私有化,让市场来决定一切。但对当时的乌克兰来说,这哪是什么疗法,这简直就是为了治感冒,直接把病人点着了。
价格一放开,在生产体系已经崩溃的情况下,立刻引发了人类历史上都罕见的恶性通货膨胀。
1993年时,乌克兰的物价上涨了超100倍 !
普通民众一辈子的积蓄,在几个月内就变成了一堆废纸。当时发行的货币“库邦”,贬值的速度比印钞机印钱的速度还快,人们去买个面包都得用麻袋装钱。
整个中产阶级几乎被消灭,社会陷入了极度的贫困和混乱。
克拉夫丘克的这些决定,背后是他根深蒂固的苏联官僚思维,他考虑的从不是国家的长远存亡,而是如何在新环境下,最快地获得西方的认可,保住自己的总统宝座。
他不是不懂。
而是他脑子里那套官僚操作系统,只教了他怎么在权力斗争中活下来,没教他怎么从零开始建一个国家,以至于他用乌克兰的未来,换取了自己短暂的现在。
监守自盗的“大管家”:库奇马
如果说,克拉夫丘克是那个拆掉自家防御的“糊涂蛋”。
那接替他的第二任总统——列昂尼德·库奇马,就是那个引狼入室、监守自盗的“大管家”。
和克拉夫丘克不一样,库奇马不是搞意识形态出身的,而是苏联军工体系里的大厂长,长期担任南方机械制造厂的负责人,懂工业,懂生产。
看起来似乎是带领乌克兰走出困境的合适人选。
但他上台后,却亲手把乌克兰推进了寡头横行的深渊。
克拉夫丘克的“休克疗法”摧毁了旧的经济秩序,却没能建立起新的秩序,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对此,库奇马和他的“第聂伯罗帮”,一批来自他老家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亲信和商人们,迅速填补了这个真空。
他们打着“私有化”的旗号,开始了一场对国有资产的疯狂掠夺。
这场掠夺有多无耻?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欧洲最大的钢铁厂之一——克里沃罗格钢铁厂的私有化。
这座能生产乌克兰20%钢铁的巨型企业,是国家工业的明珠。
但在2004年,库奇马政府搞了一场所谓的“公开拍卖”,并设置了极其苛刻的条件,规定竞标者在过去三年里,必须每年在乌克兰生产超过100万吨焦炭。
这个条件,直接把所有的外国钢铁巨头都挡在了门外。
最后,这家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钢厂,被库奇马的女婿——维克多·平丘克和另一位寡头组成的财团,以区区8亿美元的“白菜价”收入囊中。
而当时,像美国钢铁和LNM集团这样的国际巨头,开出的价码是15亿美元现金外加12亿美元投资。这哪是私有化,这TM就是明抢!
在库奇马执政的十年里,类似的“私有化”在乌克兰轮番上演。
能源、媒体、化工、机械,这些苏联时代留下的宝贵家产,被一个个寡头家族瓜分殆尽。
像后来大名鼎鼎的“天然气公主”——季莫申科,就是靠着做俄罗斯天然气的中间商,积累了百亿身家,成了掌控国家能源命脉的寡头。
而这个过程,也催生了一个全新的、畸形的统治阶层——寡头。
他们不创造财富,只是财富的搬运工;他们通过垄断国家经济命脉,趴在国家身上吸血。更可怕的是,这些寡头富可敌国之后,并不满足于只做生意,他们甚至妄图收买整个国家。
他们控制议员,操纵选举;
他们收买法官,让法律成为自己的“家奴”;
他们创办电视台和报纸,控制舆论,为自己的利益摇旗呐喊。
国家公器,彻底沦为了寡头的私产。
这个时代的黑暗,在“贡加泽案”中暴露无遗。
格奥尔基·贡加泽是一位敢于揭露高层腐败的记者,但在2000年,他被绑架后斩首。随后,库奇马的保镖爆出了一盘录音带,里面是库奇马和下属商量如何“处理掉”这名记者的对话。
这则丑闻迅速震惊世界。
但在寡头控制的司法体系下,库奇马最终安然无恙。
这件事也发出了一个冰冷的信号:在乌克兰,权力可以凌驾于一切之上,包括生命。
库奇马搞出的这套寡头体系,看似在“休克疗法”的废墟上建立了一种“稳定”,实际上是给乌克兰套上了双重枷锁。
这些寡头的财富,要么深度绑定俄罗斯的能源,要么存放在西方的银行里。这就意味着,无论莫斯科还是华盛顿,谁都能通过拿捏这些寡头,来轻松操纵乌克兰的国运。
库奇马不仅创造了一个腐败的国度,更创造了一个主权被俘获的国家,为日后东西方势力在乌克兰的反复拉锯,埋下了最致命的伏笔。
结语:败家之路,未完待续
乌克兰的故事,从独立的第一天起,就写满了悲剧。
第一任大当家——克拉夫丘克,亲手拆掉了自家的围墙,废了自家的武功,把一手王炸,变成了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第二任掌门人——库奇马,则打开了家门,请强盗们进来,把祖宗留下的家产分了个精光,养肥了一群只忠于自己钱包的寡头。
家底被败光,主权被出卖,乌克兰的悲剧还远没有结束。
接下来登场的,有在脸上涂满橙色油彩的所谓“革命家”,有在东西方之间摇摆不定的“亲俄派”总统,还有一个卖糖果出身的“巧克力大王”。
他们又将如何把这个早已千疮百孔的国家,一步步推向分裂动荡的深渊?
下集,我们接着聊。
来源:文史档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