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少母亲在丧偶式育儿中苦苦支撑?产检单上永远孤零零的签名,家长会清一色的妈妈阵营,兴趣班外疲惫的职场妈妈,边回邮件边等孩子。社会给母亲套上"为母则刚"的枷锁,却纵容父亲在家庭教育中长期缺位。
凌晨三点的儿童医院输液室,李娟单手抱着高烧的儿子改作业,丈夫的电话里传来"连个孩子都照顾不好"的斥责。这样的场景,撕开了中国式育儿的残酷真相。
多少母亲在丧偶式育儿中苦苦支撑?产检单上永远孤零零的签名,家长会清一色的妈妈阵营,兴趣班外疲惫的职场妈妈,边回邮件边等孩子。社会给母亲套上"为母则刚"的枷锁,却纵容父亲在家庭教育中长期缺位。
《三字经》的"养不教父之过",穿越千年依然振聋发聩。曾国藩亲自为子女批改诗文,梁启超在流亡途中仍坚持给孩子们写家书。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甩手掌柜式的物质供给,而是父亲用言行在孩子心田播种品格的力量。
当父亲责怪孩子成绩差时,可曾陪伴读过一本名著?指责孩子性格懦弱时,可曾带着他攀登过一座高山?孩子生病时你在酒桌应酬,叛逆时你只会暴力镇压,这样的父亲有何资格指责母亲?
教育不是母亲的独角戏,而是父母合奏的生命交响曲。从今天起,愿每个父亲都能放下手机,用陪伴代替指责,用身教胜过言传——因为你在教育上的每一次缺席,都会变成孩子人生永远的缺口。
我是光军老师,我们共同成长。
来源:光军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