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猪肉粉条一锅煮,小鸡蘑菇一起炖,排骨豆角炖得香,大鹅铁锅味道浓,这些都是东北的特色菜。但最近几年,“铁锅炖”成了东北菜的代名词。不管啥食材,不局限于老一套,抖音上的探店视频里啥都有,飞的、游的、跑的、地里长的,只要给东北人一口铁锅,啥都能炖得美味无比。
一提到炖菜,不少人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东北的画面。
猪肉粉条一锅煮,小鸡蘑菇一起炖,排骨豆角炖得香,大鹅铁锅味道浓,这些都是东北的特色菜。但最近几年,“铁锅炖”成了东北菜的代名词。不管啥食材,不局限于老一套,抖音上的探店视频里啥都有,飞的、游的、跑的、地里长的,只要给东北人一口铁锅,啥都能炖得美味无比。
走到路边,随便挑家铁锅炖的店,一推开门,那股子热乎劲儿和红火气立马就迎了上来。店里头的东北小伙子,满脸笑容,一口地道的东北话,亲切地招呼你:“哎呀,来了啊大哥!”随后,他又扯开嗓子,朝里头喊:“大丫,有客人来啦!”
一踏进门,大堂里热得跟蒸笼似的,坐得满满当当。后厨刚做好的食材,被小伙子一股脑儿倒进半人多高的锅里。旁边一桌已经开煮了,一位动作麻利的东北大姨正忙着往锅边贴玉米饼子,热气腾腾中还不忘给头一回尝试铁锅炖的南方朋友介绍吃法来历。
到了周末吃饭时间,想吃铁锅炖经常得等上两三个小时。要是碰上下雪天,那更是非得吃铁锅炖不可。要是哪个东北的美食达人在下雪天没吃上,过后也肯定会在网上跟网友们“分享一顿错过的美味”。
肯定地说,只要冷风嗖嗖地吹起来,那就是铁锅炖一年里最火、最热闹的时候了。
锅里藏着的那些旧时光
大铁锅炖菜那股子热闹劲儿,真真是东北独有的风味。
老东北的传统住宅,大多设计成南北走向的三间屋,一进门正对着的就是厨房。厨房里灶台连着卧室的火炕,常常做饭的同时就把炕给烧暖和了。现在那些正宗的铁锅炖餐馆,还保留着这种厨房和火炕相通的老传统,让客人一坐下来就感觉暖洋洋的,还没开吃就先给好评了。
饮食习惯得看天气来定。东北那边因为天太冷,所以做菜都是大锅炖,看起来特别豪爽。要是菜量少,很快就凉了,做的花样多也一样容易冷。所以他们就干脆全部放一起炖,炖得浓稠又实在,吃一顿管饱。炖好了也不用急着盛出来,就留在锅里保温,想吃的时候随时盛,不管啥时候打开锅盖都是热腾腾的。
最地道的铁锅炖得靠柴火来烹,那柴就是秋天收完后晒干的玉米棒子和豆枝,往炉子里一塞,火苗嗖嗖往上窜,呼呼地烤着锅底,热腾腾的气儿从锅盖边的小缝儿里冒出来,悠悠地在屋里飘散。东北的孩子们啊,就是在这铁锅边围着长大的。
柯晶春是山河屯铁锅炖的创办人,他记得小时候在乡下,只要哪家做了铁锅炖,小朋友们都会兴奋得要命。他心中的梦想就是从儿时那些吃铁锅炖的美好时光开始的,那时候,他爷爷和爸爸在黑龙江五常县下面的山河屯开的那家炖菜馆,成了他学厨十几年来一直记在心里的目标。
就算后来柯晶春在大庆最大的酒店当上了大厨,尝遍了那时顶呱呱的粤菜,他心里还是念着东北炖菜那一口。琢磨来琢磨去,他最终决定辞掉酒店的工作,自己开了家炖菜馆,馆子就叫“山河屯铁锅炖”。
柯晶春是东北新一代开餐馆的创业高手之一,就像张亮麻辣烫、米村拌饭、山河屯铁锅炖的老板们那样,他们从小在家乡的美食环境中摸爬滚打,同时又吸收了不少新潮的经营思路。他们对老家味道有着深深的感情,但也清楚餐饮这行得不断求新求变,所以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给传统的家乡菜带来了新面貌。
挑选最受欢迎的口味,去掉那些不受欢迎的;留下来的,全是东北那种热闹又直率的民间生活气息。
在抖音上看,东北那旮旯挺神奇。两拨人围着铁锅炖吃得起劲,吃着吃着就成了没血缘的亲哥们。那些来打卡拍视频的博主,拍着拍着就拍到旁边两位大哥,大哥A和大哥B乐呵呵地说:嘿,你姓刘啊?巧了,我也姓刘!这必须得干一杯!
以前,东北人在冬天吃铁锅炖,那可真是个讲究事儿。不过现在,短视频和直播把铁锅炖的风潮带到了全国各地。一到冬天,你就能在网上到处看到大家说:“小伙伴们,我在北京、长沙、武汉、成都、上海、深圳这些地方,都吃到了超地道的铁锅炖呢!”
地方分东南西北,但人心里的感受常常都差不多。大家围锅而坐,很容易就被这吃饭的气氛带动,变得轻松愉快。吃的时候,也不必太在意规矩,只要锅一上桌,啥烦恼都随着这一口口热乎乎的食物烟消云散了。正因为这样,铁锅炖成了全国人民都爱的一道菜,也成了东北美食里的一块重要招牌。
借助短视频的力量实现突破
铁锅炖能火遍全国,多亏了互联网平台的宣传和推广。
书上老说“咱们中国地方大,啥都有”,但以前交通不方便,信息也不流通,大家眼里就只有自家门口那点地方。平时知道的事儿,看的景儿,全靠报纸和电视上说的、播的,所以很多人对咱们国家到底有多大,宝贝有多少,其实没啥真实感觉。
美食是个特别的存在。不论是文字还是图片,都很难把味道完全说出来,视频才是展示美食的最好方式。要是说到“美食文化”,再加上早市上那些响亮的叫卖声,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这些感觉真的只有视频才能捕捉到一点点精髓。
通讯技术一步步进步,就像是在一点点增大信息传递的范围。现在,越来越多人拿手机拍短视频,这样一来,信息怎么传递给观众的方式也跟着变了。
对于老派的餐饮界来说,如今他们扩展的速度快得惊人,简直是以前连想都没敢往那方面想过。
铁锅炖的走红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南方的年轻人爱在短视频里探寻北方的冬日风情,顺道也瞧见了北方人的餐桌。天南海北的朋友们拿起手机,对准了那口半人多高的大铁锅拍了起来。
锅里炖的排骨变得又软又烂,土豆和粉条吸饱了汤汁,味道香得让人直流口水。另一边的锅包肉金黄酥脆,看着就诱人,咬一口肯定脆生生的。还有切好的冻梨摆得整整齐齐,就算不吃,也能感觉到那股子清凉劲儿。
锅里咕嘟咕嘟煮得欢,围着锅子坐的人们也聊得火热。这里没有细水长流的温婉,只有大口享受美食、痛饮美酒的畅快淋漓。北方冬日里餐馆的常见景象,就这么被手机一拍,传到了南方,成了好多南方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必游之地”。
结果,当传统餐饮业向外拓展时惊讶地发现,那些以前觉得最棘手的问题,似乎都不再是个事儿了。
以前有种特色餐馆,要是从老家开到别的地方去,经常是店已经开张了,可名气还没传开,走到哪儿都觉得心里不踏实。
如今视频“安利”先行一步,某些地方的特色美食,常常是名声在外头响当当,店铺却还没跨出本地大门,让全国老百姓急得直跳脚,这牌子不管开到哪儿都让人翘首以盼。
山河屯啊,早些年简直就是东北铁锅炖的招牌。好多南方年轻游客到哈尔滨,必得去尝一尝。还有趣事呢,有的南方朋友不了解情况,误以为铁锅炖是山河屯独有的美味,特地跑到五常的山河屯镇上,找店吃这口铁锅炖。
店铺还没走遍全国,名气就先声夺人了,这让山河屯后来南下开店顺利了许多,基本上是开一家就火爆一家,很少碰到传统餐饮连锁店扩张时常遭遇的“冷清期”。
更实在的好处是,这样一来,餐饮连锁店在扩大店面时就不用冒那么大的风险了。
以前想要搞全国连锁店,得先把大笔钱砸进去,但结果却是个未知数,成功与否有点像碰运气。要是手气不佳,比如说开业优惠没搞到位,资金链可能一下子就断了。
如今,大多数的连锁餐馆都是那些在网上已经积累了不少名声的品牌。就像山河屯在东北,就能收到好多南方顾客的反馈,说菜太咸、太辣,分量也太足。这些宝贵的意见,他们早就考虑进去了,并且一直在改进。所以,等他们真的到南方开店时,很多问题都已经迎刃而解了。先在网上打响名气,然后再建供应链、开分店,这样一来,成功率大大提高,做起事来也更有把握了。
老派的餐饮店家,这回真切体会到了“受人瞩目”的喜悦。
美食爱好者的能量不可小觑。
先让名声在外,然后建好供应链多开店,这样做大大提高了成功的几率,也让事情变得更稳妥。只要简单搞点主题活动,回报就相当可观。
今年冬天一到,大家就开始热衷于应季消费,商家们纷纷拿冬日首推的铁锅炖来做文章。山河屯在抖音搞活动那会儿,销售额噌噌往上涨,一下子比平时多了2181%,单日成交还破了品牌的历史月成交纪录,一跃成为地方菜带货榜的第一名。
山河屯黑龙江地区的头儿李巍表示,他们公司从没花钱请过大明星做广告,但好多去哈尔滨的人想吃铁锅炖时,都爱往山河屯跑。这多亏了抖音上的普通老百姓们一直帮忙宣传。店里有个服务员随口说了句“小公主炖好锅啦,快来吃”,没想到这句话既搞笑又温馨,被顾客拍下来传到网上,一下子火了,收获了超多点赞和评论。
年轻人主动晒图分享的背后,其实是每位普通食客无声的点赞。这样一来,品牌宣传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日常,大大减少了餐饮品牌花在营销上的开销,使它们能更专心地提升产品和服务。
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消费者的各种意见能迅速反馈到店家那里。有的人抱怨说味道太咸,店家就会据此调整菜品的口味。有的人觉得花卷的样子有点乏味,山河屯餐馆就开始琢磨怎么做出既好吃又好看的新花样。因为南方客人多,他们觉得铁锅炖的分量太大,进店都感到有点压力,所以山河屯干脆推出了一个新的业务线——“山河屯排骨村”,专门提供小份的铁锅炖。还有客人提议说传统配菜太单调,希望能加上澳龙、鲍鱼、小龙虾这些,于是山河屯就推出了Plus版,让顾客想炖什么就炖什么。
山河屯的事儿,就像是铁锅炖风靡全国的一个小例子。现在新媒体传得快,让“吃东西”这事儿,已经不光是吃东西那么简单了。
从吃啥喝啥,到聊聊那些趣事儿
比起“被人注意到”,“传统餐饮正在经历变革”这个说法更为贴切。
2022年新年那天,有个做美食的账号分享了个视频,做法跟铁锅炖排骨挺像的,不过用的锅小了点儿。在点火之前,他们还会在锅上铺一张刚擀好的发面饼。等锅一炖起来,那面饼就在锅里被水蒸气蒸得软软的,就像给锅里的菜盖上了一床温暖的被子。
画面中,面饼在锅里悠悠地和菜搅和到一块儿,热气直冒,就好像香味直接钻进了鼻子里。那饼皮吸饱了炖菜的汁水,咬上一大口,感觉就像把整个冬天的暖意都含在了嘴里。
在视频的备注里写着:小猪觉得冷,所以我给它披上了被子。
没过多久,“小猪躲在被窝里”这个昵称,就让这款改良版的铁锅炖菜在抖音上迅速走红。
以前啊,这种做法只在东北的部分地区流行,不是大家平时吃铁锅炖时的常规操作。有的地方管这层“盖头”叫“烀饼”,但奇怪的是,在另外一些地方,“烀饼”说的却不是一床床这样的“小盖被”,而是紧贴着铁锅边绕了一圈的“面圈”。
关于这两种叫法,东北各地的人们常争得不可开交,直到这事儿在网上火了,大家才统一口径叫它“小猪盖被”。这个原本不太出名的做法,现在成了各家铁锅炖里的必备菜品。
铁锅炖里的那些主食,现在借着东北美食风潮火遍了全国,还被大家玩出了不少新花样。就拿上海来说吧,有人推出了jellycat造型的铁锅炖,把原先的铁锅炖花卷换成了像jellycat一样可爱的精致面食,乡土风味瞬间变得时尚起来,可爱得让人都不忍心下口了。
“花卷”这家伙自从火了之后,就变身成了各种模样,有像番茄的,像茄子的,还有像胡萝卜的……就连那铁锅炖大鹅也不甘落后,升级成了铁锅炖jellycat玩偶,铁锅炖星黛露小兔子,铁锅炖玲娜贝儿小狐狸,甚至还有铁锅炖蜜雪冰城的雪王大人呢!
听说根据外面的统计,抖音上火了之后,jellycat那个铁锅炖就成了冬天的新宠儿,它把南边和北边的消费文化都搅和到一起了,没过几天,大家搜它的次数就涨了970%。
东北那边有些文旅创意小店受到启发,把毛绒玩具的展示区搞成了像铁锅炖菜那样的开放式档口。玩具们就像一盘盘菜似的摆在那儿,边上还放着口大铁锅。看中哪个玩偶,就得先让它“进锅炖一炖”,当然啦,这只是个形式,最后玩偶还是会热腾腾地“出锅”,让你直接带走。
老派的饮食文化,在创意满满的二次创作中,很快和年轻吃货们搭上了线,变得特别有活力。那些总爱尝鲜,爱在抖音上探秘的年轻朋友,又会主动分享这些新奇吃法,一步步从好奇尝试,到探索发现,再到处处安利,实地打卡体验,最后还不断琢磨新花样,形成了一个热闹的传播圈。
在数字时代里活跃的年轻朋友们,很喜欢花心思去“搞定”他们的每一顿饭。说他们是在找吃的,不如说他们是在找一个能让自己有归属感、能跟朋友们分享的故事。
一锅热腾腾的铁锅炖,从菜单描述到上桌摆盘,再到店里的那些小趣事,都成了抖音上大家津津乐道、争相分享的精彩瞬间。食物的味道可能随时间淡忘,但那些生动的故事却像有了魔力,长久留在人们心里。
短视频和直播让传统餐饮品牌的老问题——传播不力,得到了大改善。你或许想不到,过去只在东北冰天雪地里常见的铁锅炖,现在通过一个视频,就能瞬间跨越千山万水,火遍南方的每条小巷。它们为传统餐饮的品牌打造解决了大难题,让信息传播得既快又广,达到了新境界。
商业的发展快得让人难以置信,就连老地方的小吃店也赶上了这股快节奏。就像东北的铁锅炖,以前不过是家里常吃的一道菜,现在却成了东北文化的一个标志。那些能紧跟潮流的品牌,正以飞快的速度扩展到全国各地,甚至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偏远城市和新兴市场。
越来越多的地方美食文化,正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变得愈发鲜活有趣,为日常生活增添了温馨的人间烟火味。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来源:萌宠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