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深深怀念那段在农村割稻子、玩鼓风机的日子。”这句简单的话语里,藏着多少人对乡村生活的眷恋与向往。在城市近郊的白鹭营地,一方特意开辟的共享菜地,正让这份向往照进现实——游客们撸起袖子体验耕种,泥土的芬芳里,最纯粹的乡土情怀悄然复苏。
潮新闻客户端 徐益丰
“我深深怀念那段在农村割稻子、玩鼓风机的日子。”这句简单的话语里,藏着多少人对乡村生活的眷恋与向往。在城市近郊的白鹭营地,一方特意开辟的共享菜地,正让这份向往照进现实——游客们撸起袖子体验耕种,泥土的芬芳里,最纯粹的乡土情怀悄然复苏。
这里不仅是令人沉醉的休闲地,更是人们心中“诗和远方”的具象化,藏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对品质生活的执着追求。
而这,只是金东“八仙积道”共富带的一个缩影。这项工程如同一曲恢宏的交响乐,将散落的景点与村庄巧妙串联,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激昂旋律。
金丝织就共富图
金东,这颗镶嵌在浙中大地的明珠,历经岁月打磨愈发璀璨。它以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精神为画笔,蘸取山水灵气与人文底蕴,绘就了一幅集经济活力、绿水青山、诗歌人文与未来乡村于一体的壮美画卷。而“八仙积道共富带”,便是这幅画卷中最灵动的一笔——它像一条金丝带,将这片土地的过往、今朝与未来紧紧串联,引领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完成华丽的“共富转身”。
这条共富带占地约5平方公里,总投资2.3亿元,以“大美郊野、八仙积道”为基底,博采各地美景精华,擘画着万家共富的宏伟蓝图。它精准整合优质文旅资源,构建出“一环三村两带九景”的精妙格局:“一环”即乡土中国骑行线,如丝带缠绕其间;“三村”为诗后山村、岭五村、釜章村,似珍珠点缀其上;“两带”含八仙溪休闲带、积道山康养带,若脉络滋养四方;“九景”则包括坡阳古街、省运会马术场馆、积道里、王溪湿地、白色森林生日小镇等,每一处都如星辰般在共富带的天幕上闪耀,共同勾勒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旅游胜境。
坡阳豆腐宴的厨房里,金黄的煎豆腐在锅中滋滋作响,浓郁的豆香顺着窗棂漫出;玲珑的豆腐包馅料饱满,一口咬下满是醇厚;红烧千张吸足了汤汁,入口即化的瞬间,勾起多少人儿时的味觉记忆。这些美食不只是舌尖的享受,更是唤醒乡愁的钥匙,让游客在味蕾的震颤中,涌起对家乡的绵长思念。
“八仙积道”共富带的巧思,正在于将这份乡土风情深植肌理,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沉浸式感受“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
“我们通过协助集体经济企业不断拓展产业链,引导村集体经济更好地融入区域发展的进程。”金东交通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的话语掷地有声。共富带创新采用“集体+投资方+招商运营公司+产业运营联盟”的多元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锚定项目建设,依托市场化专业运营团队,深耕乡村文旅促共富的路径。各方协同发力,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形成如百川归海般的强大发展合力,其国企整体开发模式成功入选全省乡村片区组团发展典型模式。
在这片土地上,村集体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主动投身共富带建设的主力军。随着共富带的蓬勃发展,村集体按比例分享收益,集体经济如活水般汩汩涌动,为村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曾经沉睡的古老村落,如今被彻底唤醒:传统手工艺作坊里,匠人们凝神专注,刻刀与木头共舞,编织针与竹篾相依,陶泥在指尖蜕变,一件件木雕、竹编、陶瓷作品,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是金东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随着旅游市场的升温,这些手工艺品从深山走向城市,成为游客争相收藏的纪念品,也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我们村集体利用土地、店铺等资源要素参与共富带运营,成为了新的股东!”金东区岭下镇岭五村党支部书记宋延昌的话语里满是自豪。
“八仙积道”共富带辐射岭下镇岭五、釜章、诗后山三个行政村,覆盖近2500人、1000多户农户。除了白鹭营地,台湾水果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积道里等项目如璀璨星辰,吸引着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为他们铺就了稳定增收的康庄大道。
共富的涟漪不断扩散,惠及周边乡镇。澧浦镇湾塘村毗邻“山山家白色森林·生日工场”,借势转型为“旅游村”,推出山顶露营、周末集市、钓鱼戏水等特色项目,引得游客如织、欢声笑语不断。村里还计划打造花海景观,让这片土地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戏水八仙溪、骑行积道山,步步有景致、处处似桃源”,如今的八仙积道共富带,已然化作浙中大地一幅生动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山水人文焕新颜
悠悠积道山,宛如一位睿智的老者,于澧浦与岭下两镇之间静静伫立,见证着岁月流转。从高空俯瞰,它孤峰独秀,于广袤平原上拔地而起,山势雄伟险峻中透着灵秀雅致。山间植被繁茂,深浅不一的绿色层层叠叠,仿佛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晕染而成。
阳光穿透枝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金斑,如碎金般在林间跳跃。山风拂过,松涛阵阵,似在低吟着千年的故事。山脚下,阡陌纵横,农田如棋盘般规整,蔬果在四季轮回中茁壮成长,处处是丰收的希冀。
潺潺八仙溪,似一条灵动的玉带,沿山谷蜿蜒流淌,用清澈的溪水滋养着两岸土地,为金东带来了秀美的风光与浓浓的烟火气。晨曦微露时,溪面笼罩着一层薄薄的薄雾,如轻纱般温柔地覆盖着水面。阳光穿透薄雾,水面顿时波光粼粼,似无数碎金在跳跃闪烁,将溪流映照成一幅梦幻的画卷。沿岸水草丰美,随水流轻轻摇曳,与溪水低语呢喃,翠绿与湛蓝相映成趣。偶尔几片落叶飘入溪中,如小船般悠悠前行,载着时光缓缓流淌。
坡阳街,因坐落于坡阳岭而得名,总长超400米,现存250米老街,其历史可追溯至宋朝,曾有“浙中第一古街”的美誉。古时,这里是连接丽水、台州、温州与金华、衢州、严州(今建德)的交通要道,商旅往来不息,商铺旅馆林立,一派繁华景象。漫步古街,大王殿、观音阁、大井、关帝庙、朱性甫家园、朱氏宗祠等古建筑错落分布,坡阳岭的水阁楼与洋埠塘、文昌阁、追远亭遥相呼应,诉说着这条古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回溯二十年前,这片土地却有着另一番模样。以釜章村为例,当时村庄入口仅有一条不足六米的窄路,如羊肠般蜿蜒,严重阻碍了村庄与外界的联通。金东以“千万工程”为强劲引擎,以乡村通道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改造的釜章村至岭下镇的岭河线,如一条动脉贯穿南北,为这片土地打开了通往外界的大门。
随后,水系连通工程让八仙溪愈发清澈灵动,“污水零直排区”创建与“美丽河湖”建设让水域环境焕然一新,弱电下地工程让天空更显湛蓝,村庄环境实现全方位蝶变。曾经沉寂的小村,如今花香四溢、生机盎然,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好去处。
但金东人并未止步于此,他们思索着如何让这片土地绽放更耀眼的光彩,如何让游客来得更多、留得更久,如何带动更多村庄共同富裕。2023年“十一黄金周”,白鹭营地的正式开业,如一颗新星在金东的文旅天空冉冉升起。短短六天,接待游客超万人次,既有好奇探寻家门口美景的周边居民,也有从金华城区及周边县市区专程驱车而来的远方客人,他们都为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所吸引。
冬日暖阳下的白鹭营地,如一颗璀璨的宝石散发着迷人光芒。营地内,吉他声悠扬婉转,似在诉说着温柔的情愫;游客们在天幕下围坐煮茶,袅袅茶香与阳光的气息交融,暖意融融;烧烤架前滋滋作响的烤肉,伴随着阵阵欢笑声,奏响了欢乐的乐章。儿童游戏区里,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伸着小手投喂萌宠,互动间满是天真烂漫的笑声。年轻人在莫奈花园中漫步,仿佛置身画境,用相机定格每一个美好瞬间。“这里景色美、空气好,离市区近,孩子玩得开心,周末来再合适不过了。”坐在户外座椅上与友人品茶聊天的张先生,脸上洋溢着惬意的笑容。
如今的白鹭营地,篝火音乐晚会热情奔放,茶咖文化韵味悠长,无动力乐园趣味盎然,各类项目如繁花绽放,让游客尽享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不远处,八仙溪波光粼粼,溪水潺潺似在低吟古老歌谣;积道山高耸入云,慧通阁在阳光下轮廓清晰,仿佛在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宁静与繁荣。
归乡聚力向共富
“归乡”,这个深植于这片土地的共富品牌,承载着无尽的深情与期望。它是故乡对远方游子的声声呼唤,那熟悉的乡音穿越千山万水,萦绕在游子耳畔,勾起心底最柔软的思念;它也是游子对家乡的魂牵梦萦,无论身在何方,家乡的山水田园、风土人情,始终是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台湾水果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负责人张园园,便是被这份呼唤深深打动的归乡人。“回归农业和农田,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她的话语里,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信心。身为金华人,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知晓了“八仙积道”项目,深入了解后,心中的乡土情怀被彻底点燃,她毅然决定回乡,投身这片土地的建设。产业园内一派繁忙景象:履带车在田间穿梭,助力智慧大棚钢架搭建;一期三个大棚建成后,来年春季便将播下首波种子,预计四季可收获凤梨、火龙果、莲雾、芭乐等近30种特色水果。
张园园的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这片土地不仅能长出丰硕的果实,更能承载起游子们的田园梦想。”项目还包含展示中心和研学中心,将为当地年轻人提供充满潜力的就业平台,“我会优先录用愿意回乡投身农业的本地新农人,他们对土地有感情,工作起来更有劲头。”在她心中,这里既是实现创业梦想的舞台,也是安放情感的港湾,更是传承与创新的沃土。
在“八仙积道”共富带上,像张园园这样的归乡人还有很多。90后赵周翀,大家亲切地叫他葱歌,来自东阳巍山镇,如今是白鹭营地的负责人。数年前,他毅然转型投身农村文旅事业,得知公司计划在家乡建设营地时,浓浓的乡情让他主动请缨,回乡负责新营地的打造。“我们团队5名成员都是90后,大多来自农村。”他笑着伸出黝黑的手臂,那是在乡村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印记,也是对这片土地热爱的证明。
葱歌和团队怀着对自然之美的向往,精心雕琢着营地的每一处细节:让人们远离城市喧嚣,与白鹭相伴,聆听自然的低语;夜幕降临时,繁星如钻点缀天幕,营地的静谧与星空的神秘交相辉映。葱歌期盼着,白鹭营地能成为人们的心灵避风港,让大家在此放下疲惫与纷扰,于璀璨银河下寻回内心的安宁,重拾与自然共生的美好。
如今,八仙积道共富带已成热门旅游“打卡地”:白鹭营地的春日音乐会奏响乐章,山山家白色森林·生日工场里欢歌不断……项目以文旅融合为切入点,通过市场化运作盘活乡村资源、植入创新业态,让共富的种子生根发芽。
建设中,聚力打造“一环两带九景百院”的强村富民格局,借助马术场馆、山山家白色森林·生日工场的“引流”效应,导入白鹭营地、湿地食坊、帐篷酒店等24个新业态,培育“百县千碗”、非遗体验、国风汉服等46个新场景,引入热带水果采摘园等特色产业。既保留了乡村的“烟火气”,又融入了时代“新时尚”,农民的增收方式也从“卖作物、卖产品”升级为“卖风景、卖体验”,万千游客在这条最美共富带上,邂逅了心中的“诗和远方”。
同时,依托“两山夹一川”的生态基底,以积道山为核、八仙溪为带,深入开展和美乡村“五美联创”,对坡阳古街、王溪湿地、积道民宿、稻田公园等重点版块进行“深改造、精提升”,以大写意手法勾勒出“一座山、一条溪、一古街”的水墨意境,实现了乡村变景区、民房变民宿、田园变公园的华丽转身。
烟火人间共繁华
踏入坡阳古街,400余米的青石板巷蜿蜒曲折,白墙黛瓦在阳光下泛着古朴的光泽。阳光穿过飞檐,在地上投下金色的光影,似在诉说着过往的繁华与沧桑。
入口处,巨大的婺剧脸谱格外醒目,如一位历史的守护者,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游客驻足拍照。古街两旁的店铺重新焕发生机,仿佛沉睡的精灵被唤醒:一串串红灯笼如熟透的红果,在微风中摇曳,洒下温暖的光芒;精致的中国结随风摆动,传递着古老的祝福。
传统茶馆与新潮奶茶店相映成趣,汉服馆里旗袍飘逸,独立书店墨香四溢,非遗工坊展示着古老技艺,小吃铺里美食琳琅满目……新旧元素在此和谐共生,毫无违和之感,古街宛如一位身着时尚华服的古典美人,绽放出迷人的新姿。
在“道情茶馆”喝完一杯早茶,再到“豆腐宴”看看豆腐西施老板娘,成了许多游客的固定行程。
坡阳古街入口处,坡阳豆腐宴的老板朱惠娟正在厨房里忙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是金东区岭下镇诗后山村人,随着坡阳古街、白鹭营地等景点开放,她敏锐地嗅到商机,在这里租下一间店面,开起“外婆家的小吃店”,专卖荞麦饼、糕干、乌饭等岭下特色美食。古街上,越来越多有手艺的村民纷纷开店,或是报名参加各景点免费提供的市集摊位,凭借勤劳的双手和独特的技艺,收获了丰厚的收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农家乐、民宿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村民们将自家房屋精心改造,保留传统建筑的韵味,又融入现代生活的舒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路。朱云峰原本从事运输行业,他家就在岭五村省运会马术场馆附近。共富带启动建设后,他看准机遇,将房屋改造成“骑士驿站”民宿,楼下还开了家超市,为游客提供便利服务,生意十分红火。
63岁的岭五村村民孙春友,如今在白鹭营地忙碌着。上午给萌宠乐园的动物喂食,下午又去打理共享菜园。“以前在家种地,收入微薄,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又能顾家,心里别提多踏实了!”他的话语里满是感激。白鹭营地的15名员工,都来自周边村庄,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的美好。
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最大的受益者,是“八仙积道”共富带建设的初心。项目聚焦“一老一小”,深入实施“七优享”工程,建设红岭学堂、“爱心卡”驿站、小镇客厅等配套设施,构建起“下乡进村入户”的公共服务矩阵,让共富看得见、摸得着、可感可及。同时,通过乡村振兴共富带头人“头雁、塑雁、群雁”三大工程,吸引百余名青年人才“衔泥归巢”,为乡村振兴赋能,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超600万元。
金东区在“八仙积道”共富带建设中,以美丽景区带动美丽经济,积累了宝贵经验。下一步,他们将总结提炼这些成果,全面推进“感恩奋进、赶超跨越”六大行动,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的跨越,并将成功模式推广至更广阔的区域。还将依托金华山、双尖山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抓住机遇推动仙佛诗歌共富带建设,精心打造浙中大花园,构建“一轴两廊三片、倚山拥江揽湖”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在这片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土地上,金东人民正以坚定的信念、创新的精神、实干的作风,书写着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壮丽篇章。八仙积道共富带的成功,为乡村片区组团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已然成为“千万工程”新样板、文旅地标“新封面”、金东宣传“金名片”。它的故事,如同一曲悠扬的长歌,在岁月的长河中久久回荡,激励着更多人向着美好未来拼搏奋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